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2025年04月01日14:14:06 科学 1022

在人类的生活中,玻璃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材料。它的身影无处不在,从我们居住的房屋窗户,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皿,都能看到玻璃的存在。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独特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早在五千多年前,简单的玻璃珠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创造出了真正的玻璃器皿,从此玻璃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玻璃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玻璃的独特特性源于其分子结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₂),在其分子结构中,二氧化硅分子保持着类似液态时的自由状态,形成了独特的非晶态网络结构

硅氧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构成了没有重复规律的三维网络。这种结构使得玻璃具有一些看似矛盾的性质。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理想条件下,纯二氧化硅玻璃的抗压强度非常高,可达1000兆帕,相当于每厘米能承受10吨的压力,这主要得益于硅氧键的强大结合力。每个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能达到452kJ/mol,是碳碳单键强度的1.5倍。

即使经过千年的风化,古玻璃样本的硅氧网络完整性仍能保持在85%以上。此外,玻璃没有明确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它会逐渐软化而非直接熔化,这使得玻璃在面对极端温度变化时表现出独特的韧性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然而,玻璃在自然界中的降解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潮湿的环境中,以亚马逊雨林为例,雨水中的碳酸(pH≈5.6)会与钠钙玻璃发生置换反应,导致玻璃表面发生微量变化,但这个反应每年仅能使玻璃表面削减约3微米。

而对于中世纪教堂的钾钙玻璃(含K₂O),其分解速度更是缓慢,每年仅为0.5微米这种缓慢的分解过程,就如同用橡皮擦擦拭花岗岩,表面看似在变化,但实则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自然界的物理风化作用下,玻璃的分解也有其特点美国犹他州的强风区,石英砂粒以每秒30米的速度撞击玻璃表面

这种物理摩擦能够在百年内磨平酒瓶上的文字。但需要注意的是,被磨损掉的玻璃只是改变了存在形式,从大块的玻璃变成了微小的颗粒,并非真正的降解。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除了上述因素,生物因素也对玻璃的分解产生一定影响。在波罗的海的某些区域,藤壶进化出了独特的吸附器官,它们分泌的酸性黏液能够在玻璃表面形成蜂窝状的蚀坑。

不过,这些海洋生物对玻璃的“破坏”效率并不高。要啃穿一个啤酒瓶底,需要同一群藤壶连续工作150代,大约300年的时间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而且,酒瓶会随着洋流的流动而改变位置,藤壶在幼年期也会随波逐流,难以在同一地点持续数代进行“工作”。由此可见,生物因素对玻璃分解的影响虽然存在,但作用相对较小,只有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才会有所体现。当玻璃制品沉入海底时,情况又有所不同。沉入海底非但不能加速玻璃的分解,反而会减缓其分解速度

在深海环境如马里亚纳海沟底部,静水压力超过1000大气压,低温仅为2 - 4℃,这样的环境使得玻璃的腐蚀速率被压制到每年仅0.01纳米以下。2016年打捞的泰坦尼克号残骸中,船舱的玻璃经过百年浸泡依然完好无损,只是表面形成了一层独特的“水合硅胶层”。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沙漠中,玻璃则面临着昼夜之间高达50℃的温差白天的高温促使钠离子迁移至表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白霜;而夜间的露水则将这些可溶物质带走

这种循环作用使得玻璃表面逐渐失去透明度,但也意外地形成了一层保护性的风化外壳撒哈拉沙漠出土的腓尼基玻璃珠,正是依靠这种“自我修复”机制存世超过3000年。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当今时代,现代环境对玻璃的寿命产生了显著影响。酸雨的侵蚀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酸雨的酸性成分对中世纪教堂的铅玻璃造成了损害,使其流失速度达到了每年3微米,这一速度是工业革命前的30倍。随着时间的推移,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削弱玻璃的结构,导致玻璃的外观和性能发生变化,表面可能变得粗糙,透明度也可能降低。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此外,微塑料污染也给玻璃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污染催生了新型玻璃微生物群落,虽然目前它们对玻璃的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但在未来的数百年内,它们有可能演化出更高效的分解能力,这可能会进一步缩短玻璃的寿命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玻璃的存在和其在自然界中的分解过程,让我们对这种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玻璃的悠久历史,到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特性,再到在自然界中复杂而缓慢的分解过程,每一个方面都展示了玻璃的独特之处。

同时,现代环境对玻璃的影响也提醒我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对各种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以减少对各种材料和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个头虽小却气势满满,身着酷炫银蓝拼色套装,“E人”属性拉满频频转头挥手……最近,一场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一群形态画风各异的“钢铁选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涌现着“萌萌哒”“太可爱了”的评价。...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近期各地进入升温通道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千万别捡!当地时间2024年3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沙丘海滩上的蓝色水母。数百万奇异的蓝色水母被冲上太平洋海岸的海滩↑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像龙一样盘旋,至少有“三条”。
西安现龙状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 天天要闻

西安现龙状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不像是风筝和鸟类,“像龙一样围着盘旋,至少有三条。
刚刚,歌手周深紧急发声! - 天天要闻

刚刚,歌手周深紧急发声!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中央气象台18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5月3日20时至4日20时,新疆南部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南部、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