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2025年03月11日16:33:07 科学 1186

“电脑辐射很强,小孩子不能玩电脑”、“睡前不能把手机放在床头,会辐射大脑”、“电子产品不能用太多,辐射会致癌”……

十几年前,电脑和手机刚普及的时候,几乎人人都相信电子产品辐射大、会致癌的说法,每天都要和手机、电脑和WIFI这些“致癌物”共处一室,搞得大家都很焦虑。

而如今却已经很少有人提手机、电脑辐射的事了,难道是这些辐射消失了不成?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辐射真的很恐怖

说到辐射,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危险、致癌,每当看到那个黄色的辐射物标志,人心里总是会十分害怕,担心靠近会造成什么奇怪的后遗症。

2012年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城市家庭基本已经都有了手机和电脑,人们却几乎总是担心辐射的危害。

很多人都认为使用电子产品会让人体受到辐射,还有些人在长期盯着电脑手机看之后觉得头晕恶心,更是加重了大家的疑虑。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其实大家对于辐射的恐惧并不是没有来由的,许多人都听说过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造成死伤无数,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核素还会破坏和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当初没有在爆炸中遇难的人也都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终生在痛苦中死去。

而1986年那场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到2006年事故已经造成了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

核辐射的危害实在是太恐怖了,难免人们会谈“辐射”色变。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除了核弹爆炸和核电站事故这种大灾难,辐射曾经在科学和医学领域也造成过一些震动,发现了x光的科学家伦琴就因为长期在x光环境里搞研究,就不幸得癌症去世了。

大家经常拿来给孩子做榜样的居里夫人,曾因研究放射性元素获得诺贝尔奖,却也疑似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绝户了,最终死于贫血。

还有很多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都因辐射导致了白血病或者其他癌症去世了,辐射的威力实在是让人闻风丧胆。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但是,早期在美国很多普通人根本不清楚辐射的危害,甚至还有无良商家推出了x光去体毛等美容服务。

这就导致不少体验了此类服务的消费者后来都出现了皮肤溃烂和皮肤癌等症状,看来走在时尚最前沿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十几年前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刚推广开来的时候,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东西既然是电子的,里面肯定有“电离辐射”,于是“电子产品致癌论”越传越邪乎。

甚至还有人说,睡觉前把手机放在枕边,会导致大脑整晚都受到辐射,时间久了会致癌、得脑瘤,其实这里面误会大了!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电子产品要喊冤

历史告诉我们,辐射的确可怕,但是科学却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辐射都那么吓人。

其实辐射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现象,就连我们日常吃的香蕉里面都有辐射,咋没听人说吃香蕉致癌嘞?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而且香蕉的辐射还很牛叉,是正儿八经的电离辐射,一车香蕉过海关甚至还会触发辐射物警报,但香蕉还是能正常买卖,人们该咋吃咋吃。

事实上,物理学研究表明,所有高于-273.15摄氏度的东西都在放出辐射,也就是说就连村头的一条土狗身上都有辐射。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几乎万物皆有辐射,只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一般情况下非电离辐射的能量比较低,而电离辐射能量比较高。

紫外线、太阳光、吹风机、电冰箱等是非电离辐射,核辐射、宇宙射线、x射线还有香蕉的辐射是电离辐射,那么大家猜猜手机、电脑的辐射属于哪一种?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答案是非电离辐射,包括路由器、4G和5G信号也是非电离辐射,他们的能量并不高,最多也就是会使温度升高,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由于十几年前许多人都搞不懂辐射之间的区别,以为只要是辐射就会致癌,才将核辐射这种电离辐射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非电离辐射混为一谈。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实际上这就是知识误区了,一般别说是非电离辐射,就算人体经历电离辐射也不一定会致癌,只有电离辐射超过一定量时才会造成细胞癌变。

而辐射的量,我们拿同样有电离辐射的香蕉来举例,一根香蕉的辐射量大约是0.0000778mSv,坐一个小时飞机的辐射约等于50根香蕉,做一次胸部CT约等于78000根香蕉。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当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6000mSv时,可能会致命。

也就是说要达到辐射急性致死量,大概是6000万根香蕉的电离辐射,也就是短时间内连做将近800次胸部CT。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而我们所接触到的手机、电脑、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子产品或者家用电器,他们的辐射连电离辐射都不是,对人体基本无害,更别提致癌、致死了。

实际上因为长时间用电脑、玩手机导致猝死的情况确实存在,每当看到这一类新闻,免不了会有人把罪名安到电子产品的辐射上来。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汉水襄阳报道

还有些人,看电脑、玩手机导致近视了也说是辐射的功劳,实际上长期的视疲劳才是后天近视的主要诱因。

这些事件跟辐射可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人们用电子产品的方式太过无节制了,导致辐射天天背锅。

此外,5G刚推出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说它辐射大会伤身,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用的2G/3G/4G,还是现在的5G,它们的辐射甚至比阳光还要小,与其担心被5G信号辐射致癌,还不如出门做好防晒。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综上所述,辐射确实可怕,但是也要看是哪种辐射,像X光、CT检查这种电离辐射确实大,建议大家不要经常做。

但是像手机、电脑和WIFI、5G信号这种非电离辐射,烦恼可以说基本是多余的,比起担心手机放在床头会不会导致长脑瘤,大家还是多注意保护视力好好休息吧!

信息来源:抖音@央视新闻《网传“5G辐射更大”“基站下面辐射最大”,有科学依据吗?》2025-03-11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信息来源:中国大学慕课《走进核科学技术》

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辐射致癌,为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 天天要闻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们可以精确地改写生命的蓝图,纠正那些导致遗传疾病的微小错误,或者巧妙地调控基因的表达,让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启的未来。长期以来,CRISPR-Cas9系统一直是这场革命中最闪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确的分子剪刀,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强...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 天天要闻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现代餐饮业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触材料作为直接接触食物的器具,其材质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以确保不会向食品迁移有害物质。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 天天要闻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隐藏在 6 亿光年之外的“太空鲨鱼”,一个隐秘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100 万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质量黑洞那样位于星系中心,而是游荡在星系内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恒星...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 天天要闻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研发产品。文丨罗嘉文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 天天要闻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