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这个“五一”假期
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
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
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
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
千万别碰!

近期,就有游客在
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
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

提醒:不要去触碰!
这一群看起来温柔清透的生物
其实是水母
漂浮在浅海中
似乎毫无威胁力
有的甚至被冲到沙滩上
外表酷似塑料袋
吸引人去触碰

水母虽美,但实在危险
近日有人在离岸边800米位置
发现大面积水母出现
近日,桨板教练胡思春在跟队友做10公里拉练时,在距离大梅沙岸边800米左右的位置,发现了大面积的水母出现。
船长颜辉表示,特别是一种红色水母,它的触须是透明的,如果下海游泳在海里会基本看不到它的触须。
两人表示,当天气晴朗、近海温度上升、降水较少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水母聚集的情况。对此,大梅沙海滨公园的工作人员表示已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被剧毒水母“咬”伤
重则会出现休克或死亡
一只水母有多毒?
据统计
我国沿海有30多种水母会蜇人
有的水母刺丝可分泌类眼镜蛇毒
把人蜇伤后迅速取人性命
对人类危害极大
水母,别称海蜇,属于刺胞动物门动物,水母每个刺细胞相当于一个刺针,即使是遇到非常微小的机械刺激也会将刺丝释放出来,刺丝囊能在一百万分之一秒内发射毒液。
被水母蜇伤后,患处会在数分钟内出现针刺痛感,之后可能出现水肿、风团,同时伴发瘙痒、疼痛、烧灼感。除了局部反应,还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
被海洋动物蜇伤
掌握这些急救方法
关键时候能救命
去除水母触手(尽量借助手套、木棍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用海水/醋冲洗蛰伤部位;
用小刀、剃须刀、卡片等,分离掉皮肤上的刺细胞。在刮刺细胞之前用剃须泡或者肥皂泡沫进行涂抹效果更佳。
重新用醋/盐水溶液涂抹患处,或用海水冲洗。让蜇伤部位自然干燥,并配合服用抗组织胺药物,每天清洗开放的创口、涂抹抗生素软膏。
但要特别提醒的是
出现下列症状,需立即就诊
蜇伤处皮肤红肿明显,烧灼样刺痛,溃烂;
全身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关节痛等;
可能致命征象(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症状、喉头肿胀、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休克,甚至心脏骤停。
这些海边“隐形杀手”千万警惕








内容来源:新闻坊、深圳新闻网、深圳卫健委、人民日报、科普中国

未来两天海洋环境预报
预计明天,
渤海、黄海有0.7到1.3米的轻浪到中浪;
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有1.2到2米的轻浪到中浪区;
台湾海峡有0.9到1.3米的轻浪到中浪;
台湾以东洋面有1.3到1.7米的中浪;
巴士海峡、南海北部有0.8到1.2米的轻浪;
南海中部有0.6到1米的轻浪;
南海南部有0.4到0.7米的小浪到轻浪;
北部湾有1到1.4米的轻浪到中浪。
预计后天,
我国近海无大浪区。

5月4~8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报
35个美丽海岛环境预报
预计明天,
钓鱼岛附近海域有1.6米的中浪,较适宜乘船出行;
我国其他主要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35个美丽海岛是指以下海岛: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更多滨海旅游海况预报 尽在中国海洋预报


PC端可登录中国海洋预报网http://www.oceanguide.org.cn
移动端可使用中国海洋预报微信小程序↓↓↓

原标题:《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阅读原文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