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为何会出现“流浪行星”?申城科学家领衔,揭秘“流浪行星”身世

2025年02月27日14:40:35 科学 6174

宇宙中为何会出现“流浪行星”?申城科学家领衔,揭秘“流浪行星”身世 - 天天要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由该台邓洪平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合作科研团队提出了形成流浪行星质量天体(pmos)的全新机制。流浪行星质量天体是质量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神秘天体,并非传统恒星形成过程的产物,也不是从母恒星系统中被抛射出来的巨行星,而是通过年轻恒星的星周盘发生潮汐相互作用直接形成。这一发现对理解星团对行星形成的影响,探索恒星形成和行星形成的边界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宇宙中为何会出现“流浪行星”?申城科学家领衔,揭秘“流浪行星”身世 - 天天要闻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对猎户座星云中trapezium星团附近区域的近红外波段成像。这个年轻的恒星形成区仅有100万年的历史,包含了数千颗新形成的恒星,其质量范围从太阳质量的40倍到不足0.1倍。该区域还包含许多褐矮星,这些天体的质量低于太阳质量的8%,而在褐矮星之下,从大约13倍木星质量开始,则是行星质量天体。最新的韦伯望远镜数据揭示了数百个这样的天体,它们自由漂浮在星云中,不围绕恒星运行。

流浪行星质量天体是质量约13倍木星质量的一种天体,接近巨行星的质量,不被任何恒星所束缚。流浪行星质量天体在2000年被首次探测到,近五年内观测样本陡增,有研究证实这种天体广泛存在于年轻星团中。过去20多年,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是分子云坍缩形成的极低质量恒星,或是从母恒星系统中被抛射出来的巨行星。然而,这两种理论均无法解释流浪行星质量天体的丰度之多、多体系统(如双星或三星)之繁,以及其与恒星运动特征之间的一致性。

通过研究,科研团队提出了早期星周盘相互作用形成流浪行星质量天体的全新理论。科研人员通过高精度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当两颗年轻恒星的星周盘以特定角度和速度近距离相遇时,潮汐力会拉伸并形成细长的“潮汐桥”。这些桥状结构在引力作用下进一步收缩为致密的线状分子云,最终断裂并坍缩成独立的天体——即流浪行星质量天体。

宇宙中为何会出现“流浪行星”?申城科学家领衔,揭秘“流浪行星”身世 - 天天要闻相遇星周盘之间形成潮汐桥并坍缩形成pmo双星的三维流体力学模拟示例。

“流浪行星质量天体或许构成了宇宙中既非恒星、也非行星的一类天体,将帮助我们理解恒星形成和行星形成的边界。”邓洪平研究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流浪行星质量天体的观测样本正在迅速增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领导的系外地球巡天计划能通过微引力透镜法高效地搜寻流浪行星,针对不同星团中pmo发生率和性质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这一机制在宇宙中的普适性。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央气象台: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 - 天天要闻

中央气象台: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

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7日,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但内蒙古西北部、甘肃西部、新疆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湖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具体预报如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未来一周,区域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明显霾天气。7日,区域南部部分地区有浮尘天气。长三角区域未来一周,区域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 天天要闻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豆科植物既能“热情招待”根瘤菌来获取氮肥,也能坚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么让它能如此“有礼有节”地对待不同微生物?这个谜团的关键部分被上海科学家解开。昨天深夜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中心开展2025年度春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采样 - 天天要闻

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中心开展2025年度春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采样

【来源:本溪市统计局_林业新闻】鸭绿江口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之上,是东亚水禽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鸻鹬类在本地区通过的种类多、数量大,因此做好鸭绿江口湿地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发明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明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这种轻巧灵活的设备无需传统的金属电极、导线和粘合凝胶,而是直接贴在头皮上,使长期监测更加轻松舒适。脑电图扫描是诊断癫痫、睡眠障碍和脑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工具。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 可实现动物与人类沟通 - 天天要闻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 可实现动物与人类沟通

站长之家(ChinaZ.com) 5月6日 消息:近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其申请的“动物语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正式公布。该专利聚焦于跨物种沟通技术,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旨在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深度情感交流。据专利文件披露,这一技术...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 天天要闻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对于人工智能会不会反叛人类,科学界争论了很久,在近些年慢慢达成了共识,答案是:会!因为任何具有绝对智商优势的意识体,都不会接受智商远低于自己的物种的统治。在我们相关的立法和技术完善前,应该放缓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因为人工智能有可能最后不受人类
《人民日报》点赞!东大2名学子上榜!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点赞!东大2名学子上榜!

5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单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本科生田昱锟、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段升顺光荣入选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