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潜伏在海洋中的 200 多种新巨型病毒,但并非有害

2025年06月07日19:12:06 科学 1372

科学家们发现潜伏在海洋中的 200 多种新巨型病毒,但并非有害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们发现了潜伏在海水中的 200 多种新的巨型病毒,这些病毒不仅有助于塑造海洋生态系统,还有助于纵藻类光合作用。这些曾经在科学界几乎看不到的大型病毒现在正在使用强大的超级计算和一种名为 BEREN 的新工具被曝光。通过研究这些病毒,研究人员希望预测有害的藻华,甚至从这些病毒基因组中发现的新型酶中探索生物技术应用。

单细胞藻类 Florenciella 的巨型病毒感染。可以看到这些巨型病毒从 Florenciella 细胞中迸发出来,它们的六边形衣壳包裹着它们的遗传物质。图片来源:Grieg Steward 博士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巨型病毒在称为原生生物的单细胞海洋生物的生存中发挥作用。这些包括藻类、变形虫鞭毛虫,它们构成了海洋食物网的基础。由于这些原生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大型 DNA 病毒通常会导致各种公共卫生危害,包括有害的藻华。

罗森斯蒂尔海洋、大气和地球科学学院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开我们水道和海洋中存在的多种类型的病毒。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地方领导人更好地准备何时有害藻华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海岸线,或者当地海湾、河流或湖泊中存在任何其他病毒。

研究人员使用高性能计算方法,在公开可用的海洋宏基因组数据集中鉴定了 230 种新型巨型病毒,并表征了它们的功能。

发表在《自然 npj 病毒》杂志上,他们的发现包括发现了以前文献中未知的新巨型病毒基因组。在这些基因组中,表征了 530 种新的功能性蛋白质,其中包括 9 种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这表明这些病毒可能能够在感染期间纵它们的宿主和光合作用过程。

“通过更好地了解巨型病毒在海洋中的多样性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藻类和其他海洋微生物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预测并可能管理有害的藻华,这在佛罗里达州以及世界各地都是人类健康的危害,”该研究的合著者、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系助理教授穆罕默德·莫尼鲁扎曼 (Mohammad Moniruzzaman) 说。“巨型病毒通常是许多浮游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是支持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来源的食物网的基础。在巨型病毒中发现的新功能可能具有生物技术潜力,因为其中一些功能可能代表新型酶。

直到最近,由于生物信息学管道的限制,科学方法基本上无法检测到巨型病毒。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名为 BEREN(来自 Environmental metageNomes 的 E ukaryotic virus R ecovery 的 Bioinformatic tool for Eukaryotic virus Recovery 的创新工具),旨在识别广泛的公共 DNA 测序数据集中的巨型病毒基因组。

“我们发现巨型病毒具有参与碳代谢和光合作用等细胞功能的基因——传统上只存在于细胞生物中,”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罗森斯蒂尔学院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系的博士生本杰明·明奇说。“这表明巨型病毒在感染期间纵宿主的新陈代谢和影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使用迈阿密大学弗罗斯特数据科学与计算研究所 (IDSC) 的 Pegasus 超级计算机来处理和组装大型宏基因组——每个文库通常超过 1 GB——从而能够重建数百个微生物群落文库。

“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创建一个框架来改进现有的新型病毒检测工具,这可能有助于我们监测水道中的污染和病原体。”“Minch 补充道。

研究团队从九个大型全球海洋采样项目中下载了 DNA 测序数据,这些项目跨越了两极。使用 BEREN,他们从数据中恢复了巨大的病毒基因组。然后使用公开可用的基因功能数据库对基因组进行注释,以表征这些病毒编码的功能。将这些基因组与所有目前可用的巨型病毒代表进行比较,以确定新功能。

用于促进这项研究的 BEREN 计划通过提供易于使用的一站式工具来识别和分类测序数据集中的巨型病毒,填补了研究领域的空白。BEREN 可供任何人使用,可在以下网址下载:https://gitlab.com/benminch1/BEREN

这项题为“全球海洋巨型病毒基因组和功能多样性的扩展”的研究于 2025 年 4 月 21 日发表在《自然 npj 病毒》杂志上。作者是来自迈阿密大学 Rosenstiel 海洋、大气和地球科学学院的 Benjamin Minch 和 Mohammad Moniruzzaman。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