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变全球创新药估值!生物技术的“DeepSeek时刻”已来

2025年02月08日00:43:16 科学 1272

近年来,大量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向西方制药巨头密集授权创新药,这一趋势正在改变全球对于创新药的估值。资本市场认为,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崛起虽历经多年,但现在来自中国的力量已无法忽视,发生在生物技术领域的“DeepSeek时刻”已经来临。

中国改变全球创新药估值!生物技术的“DeepSeek时刻”已来 - 天天要闻

创新药格局出现新变化

最新的交易发生在2月6日,复宏汉霖宣布与Reddy’s Laboratories SA就公司自主开发的在研达雷妥尤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5(重组抗CD38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签署授权许可协议,交易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

在过去两年里,包括阿斯利康GSK默沙东在内的大型制药集团都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授权协议。这一势头有望在今年持续。

“中国新药研发的速度让全球震惊。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把中国开发的药物带向全球市场。”一位美国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大型企业进行交易目前来看可能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根据投行Stifel的数据,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与两年前12%的规模相比大幅增长。上述投资人认为,促进这种交易快速增长的部分原因是中国市场提供了关于新药研发大量试验的早期数据。“这些数据的信息量很大,中国的研究效率很高。”他表示。

中国生物技术的繁荣与在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的“DeepSeek时刻”如出一辙——这代表了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迈进,成为全球科技的创新中心,并有望打破由美国企业长期主导的行业格局。研究机构DealForma预测,十年后,很多进入美国市场的药物将源自中国研发。

再鼎医药总裁Josh Smiley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创新药的全球估值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对于花费高价购买后期研发的药物变得更谨慎,因为这对于投入回报率有很高的要求。我认为,未来有能力把中国创新与全球市场结合起来的企业,将会受到资本的追捧。”

便宜硬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制药企业的授权交易瞄准大量中国生物药企的早期药物,在这些药物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称为“生物改良创新药”,也就是并非从发现靶点开始进行的创新,而是在已知的生物靶点上设计出比现有药物疗效更佳的药。这意味着企业不需要为此付出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便宜”对于大型药企同样具有吸引力。

GSK企业发展总裁戴维·雷德芬(David Redfern)此前表示,GSK希望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达成交易。2023年底,GSK获得了中国生物药企豪森制药的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许可,交易价值达15亿美元。

“中国的生物技术创新是渐进式的,这与DeepSeek的创新有相似之处,它并非从头开始的原始创新,更像是一种超级改良。”一位生物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它们专注于改进现有药物,例如调整化学成分、提高疗效或在适应症方面寻求突破。”

上述人士认为, 中国生物技术这种循序渐进的创新突破,与DeepSeek类似,可能会颠覆美国药物开发的生态系统。“虽然我们仍然迫切需要原始创新药物,但是如果有更廉价高效的方法找到疗效更好的药物,从经济效益来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他表示。

荷兰风投基金Forbion合伙人Wouter Joustra表示,基于研发生产效率以及在时间和成本方面的优势,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引起投资者新的兴趣。

这种行业格局的变化给投资人带来挑战,因为他们越来越难以对早期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估值。Stifel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Tim Opler最近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毫无疑问,中国生物公司的崛起对美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如何适应,如何在提高成本效益和速度的同时,依然保持创新领先地位。”

IIT试验数量井喷

美国投资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在生物技术行业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超越美国。他认为,通过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跨国巨头可以快速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估,从而作出投资决策。

“你可以在几个月内开始试验,看看某种药物是否有效,在中国临床试验可以快速启动,而在美国,有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他表示。隆卡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将被更多制药巨头关注,并最终引发与今天人工智能生态类似的颠覆性变革。

根据研究公司Airfinity的数据,在中国,“由研究者发起的试验”(简称IIT)数量出现井喷,从2018年的约2500项飙升至2024年的8000多项。分析师表示,中国的医院和研究机构对临床研究反应迅速,由于监管灵活性更高,招募受试者的成本比在美国进行类似临床研究更低,因此获得人体受试者的临床数据相对较快。

华菁证券研究员赵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很多刚刚开始一期的中国临床项目,都已经有IIT的数据了,这对于提升研发效率很有帮助,助推了西方制药公司购买中国包括ADC、基因疗法等药物的热情。”他补充道,早期数据对于创新药,尤其是临床风险较大的创新药的研发帮助很大。

汉坤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专业合伙人顾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理论上IIT应仅使用已经批准的药物,但实际上对于细胞治疗这类药品在未上市之前也被豁免可以进行。去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一份更严格的规定,但全面实施新的制度还需要时间。”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 天天要闻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Olaparib(AZD2281,AbMole,M1664)作为一种重要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受到了广泛关注。Olaparib可干扰 DNA 单链断裂的修复,从而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细胞中诱导合成致死效应,这种独特的机制使其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bMole为全球科研客户提供高纯度...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 天天要闻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该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将联合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与治理实践,积极构筑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伦理审查、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治理体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我们在经历、体验与感受的同时...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 天天要闻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来新进展。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机”研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百比特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时间和...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 天天要闻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子宫内膜感染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持续炎症,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子宫内膜感染的临床管理主要依赖于及时的抗生素应用。然而,抗生素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已经引发了耐药菌的大量增殖,加剧了药物耐药性的危机。急需开发一种利用感染微环境有效对抗子宫内膜感染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局部抗菌治疗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 天天要闻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最近,在河道边散步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小余儿提醒:发现粉红色卵块请立即上报!随着近期气温攀升福寿螺即将进入全年最疯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这些“粉色葡萄串”千万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