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冬至!

2024年12月23日11:44:02 科学 1936


今年冬至,一个特别的天文现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是128年来最早的一次。这一罕见事件不仅是天文学爱好者的盛宴,也让我们普通大众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冬至的意义和习俗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冬至。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冬至线),使得太阳高度角最小。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测土圭来测定冬至的时间,这种观测方法起源于春秋时期。今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21日17时20分34秒,比上一次更早的冬至还要早一些。

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冬至!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今年的冬至会这么早呢?这主要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有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完美的圆形。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它距离太阳最近,速度也最快;而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它距离太阳最远,速度也最慢。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每年的冬至时间都会有所不同。今年冬至之所以来得早,是因为地球正处于接近近日点的位置,运行速度较快。

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冬至! - 天天要闻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天文学上的现象,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代表着阳气开始逐渐回升。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家庭的幸福。此外,冬至还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味着冬至的重要性不亚于新年。

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冬至! - 天天要闻

在现代社会,虽然许多人已经不再严格遵守传统的节气习俗,但冬至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比如,许多地方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或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有祭祖、扫墓等活动,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冬至还与一些宜忌观念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在冬至这一天应避免激烈的争吵或冲突,以免对接下来的运势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观念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冬至! - 天天要闻

今年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不仅是一个罕见的天文现象,更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这一天文奇观背后的知识,我们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冬至,感受它的文化魅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 天天要闻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这或许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识。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立春时节,天气还异常寒冷,可以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判定入春,在气温上倒是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气候季节划分》,北京的入春时间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时,北京城内已是春暖花开,公园里的山桃、樱花、玉兰等争相开放,其他的植...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 天天要闻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重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心中的一个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辈科学家靠什么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文中记载,黄旭华有一个观点近乎口头禅:“在现代,尖端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综合就是创造。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周二,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北半球出现巨大的“鸟翅膀”状喷发,过热等离子体波汹涌翻腾。 这股太阳物质细丝长度超过10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还多。如今,科学家预测,此次细丝喷发的一部分....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 天天要闻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谢丹颖 张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过前些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应该对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万年之久。如今,它们“复活”了?恐狼曾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侣而闻名,但它实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