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运动癌细胞没有生存机会!照着做肿瘤患者抗癌力飙升!

2024年04月22日19:15:32 科学 1799

有一项刊登于《英国癌症杂志》,涉及6800位卵巢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在诊断出癌前一年不运动的人,死于卵巢癌疾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每周有固定运动的人多22%~34%[5]。

还有研究发现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与缺乏运动有关[6]。

所以互助君每次都在说:建议卵巢癌觅友们定期运动、循序渐进地运动。


这样运动癌细胞没有生存机会!照着做肿瘤患者抗癌力飙升!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觅友们知道癌症患者是早上运动好,还是晚上运动好吗?

一篇发表于SCI期刊的研究[2]招募了56名健康成人,探索如果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运动,效果是否会有区别。结果显示,运动时间不同,运动效果的增益也有所不同,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癌症患者也可以参考研究结果进行运动,说不定也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01 运动增肌

女性:晚练胳膊,早练腿男性:早晚都一样


有研究发现[3],拥有更多肌肉的癌症患者有更好的生存机会,骨骼肌的增加使得癌症患者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健,能够更好地抵御癌细胞的入侵。

虽然早晨和夜晚运动都能够全面提高男女上、下肢的肌肉功能,改善体能。但是,选择在夜晚运动将更有助于女性提高上肢肌肉力量、强度和肌肉耐力,而选择早晨运动则更有助于女性提高下肢肌肉力量,也就是说,女性晚上练胳膊,早上练腿最合适。

而对于男性来说,早晨和夜晚运动在提高肌肉功能的效果上并没有太大差别,早晚锻炼都一样。


推荐运动:仰卧起坐、阻力训练、深蹲等。


这样运动癌细胞没有生存机会!照着做肿瘤患者抗癌力飙升!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些看起来很费力的运动,所有患者都可以做吗?

并非如此,卵巢癌患者仍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运动强度锻炼,不可贸然挑战高难度的训练,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不疲劳、不疼痛就是最好的状态


02 运动减脂

女性:早起减脂效果好男性:早晚都一样

超重和肥胖则是必须警惕的预后不良重要因素。运动减肥,不仅能控制体重,更能加强自己的身体健康。

研究显示[2],不论男女,早晨和夜晚运动都能够减脂。但是,对女性而言,早晨运动减脂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腹部、臀部以及全身脂肪含量。而在男性身上,不同时间段的运动减脂效果是类似的。


推荐运动:

跑步、快走、瑜伽、八段锦、游泳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指的是氧气参与供能、运动持续较长且有韵律的运动。


03 运动改善心血管代谢

女性:早上运动降压好男性:晚上运动降压好


癌症患者接受治疗后,身体因为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可能会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运动则是改善心血管代谢的一味良药

对女性来说,早晚运动都可以达到降胆固醇、降血压,改善动脉硬化的效果,但是早上运动降血压效果更好。

而对于男性来说,早上运动并不会使得他们的心血管代谢有所改善,在夜晚运动倒是能够降低他们的收缩压


推荐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不断消耗脂肪,增强心肺功能,有效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新陈代谢。癌症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度选择以上提到的跑步、快走、瑜伽、八段锦、游泳等有氧运动。


这样运动癌细胞没有生存机会!照着做肿瘤患者抗癌力飙升!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04 运动改善情绪

女性:能改善情绪,但效果没有男性好男性:晚上运动减轻疲累


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病学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运动改善情绪的效果在男性身上十分显著,任何时间段的运动都能够减少男性紧张、抑郁、愤怒、迷茫的心情,改善情绪障碍,并且夜晚运动还能够显著减轻疲惫感。

相较之下,运动对女性情绪改善的效果就不如男性明显了,不过选择在夜晚运动也能够缓和女性紧张的心情、减少情绪障碍。


推荐运动

瑜伽、普拉提、太极拳、骑单车。


05 早晚运动注意事项


锻炼时应加强护理,防止摔倒、划伤,或因运动过量而出现肌肉关节及其他组织系统的损害;运动中避免阳光或其他强烈光线照射,注意保暖,防止出汗受凉

对于术后伤口未恢复、伴有严重感染、高热、全身状况较差、有严重心、脑、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癌症患者,最好避免运动锻炼或遵医嘱。


1.早上运动要注意

①不宜太早。晨练不宜起得过早,尤其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癌症患者,在此时间内不要参加急剧的、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②最好不要空腹锻炼。空腹时想要维持有利于运动的血糖水平几乎不可能,且容易出现肠胃不适、低血糖问题。

因此一般还是建议在运动前1-2 个小时进食,而如果早餐与运动时间间隔较短的话,则要保证运动的时候不能过饱。而如果空腹跑步让你觉得舒适,那么在保证不低血糖的情况下,也没什么关系。


这样运动癌细胞没有生存机会!照着做肿瘤患者抗癌力飙升!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晚上运动注意

①控制运动强度。晚上过度运动容易刺激神经,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如果运动强度太大,身体也吃不消,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甚至可能会阻碍康复。

②选择合适时间。如果习惯晚饭后运动的话,最好在饭后 2 小时开始,睡前 1 小时前结束,这样既不会给胃肠道带来不适,也不会影响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在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拉伸。


06 运动频率

觅健科普君建议:

癌症患者在康复期应尽量避免长期久坐、静坐的生活方式。如果合并使行动受限的慢性疾病,则根据医师指导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但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运动状态。


总结

总的来说,癌症患者如果想要减脂、改善心血管代谢、锻炼下肢肌肉,在早上做运动的效果更好,想要调整情绪、锻炼上肢肌肉,在晚上做运动效果会更好。

动起来,离健康更近一步,也是我们走向康复的一大法门!


馨提醒: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 适度运动有助于癌症患者增强自信-新华网

[2] Paul J Arciero etc,Morning Exercise Reduces Abdominal Fat and Blood Pressure in Women; Evening Exercise Increases Muscular Performance in Women and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 Men,Front Physiol 2022 May 31;13:893783.

[3]Breast cancer patients fare better if they have muscle: Study - ABC News (go.com)

[4]Chen X,Lu W,Gu K,et al. Weight change and its cor- relates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 Nutr Cancer,2011,63(4):538-548.

[5]刘晓荻.新闻点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01):12+19+31+36+41+46+56+68+73+79+86+92+97+111+117+122+127+131+140.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18.01.029

[6]于长江,魏勇,陈佩杰.运动防治运动不足性疾病的量-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04):387-391.DOI:10.16038/j.1000-6710.2003.04.014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
百年辩论迎来大结局?《科学》:成年后神经元可再生,再添关键证据 - 天天要闻

百年辩论迎来大结局?《科学》:成年后神经元可再生,再添关键证据

成年人大脑中能否产生新生神经元?对于这一问题,神经科学家已经争论了上百年。早在上世纪之初,被誉为“现代神经科学之父”的神经组织学家Santiago Ramón y Cajal认为,成年人的大脑细胞是固定、终末化且不可改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神经科学家都认为在儿童时期过后,人类的神经元就已经全部成熟。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