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跻身“国际湿地城市”后这一年

2024年02月29日14:25:05 科学 1946

大皖新闻讯初春时节,黄陂湖生态湿地内,芦苇随风摇曳,水天一色,候鸟翔集,时不时还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世界湿地日刚过,合肥公布了巢湖鸟类调查最新数据,珍稀鸟类和新鸟种都有增加,这得益于合肥长期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付出。

2022年11月,合肥入选国际湿地城市,一年多来,合肥又做了哪些努力,带来什么变化?2月28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等相关部门。

湿地植物物种和沿岸有记录鸟类越来越多

获评国际湿地城市,这是对合肥湿地保护成绩的认可。之后一年,在持续推进湿地保护的同时,合肥又付出了哪些努力?

合肥跻身“国际湿地城市”后这一年 - 天天要闻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

“首先是强化湿地维护管养,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每年合肥市拿出8000多万资金用于湿地管养。”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湿地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谷勇说,他们还坚持开展生态监测,掌握湿地水质净化、湿地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关键指标,对湿地修复成效进行科学评估。

经过一年多持续有效的管养,合肥的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谷勇告诉记者,2023年,合肥市进一步完善湿地进出水设施,建立水位调控机制,完成庐江尾河、栖凤洲、巢湖半岛、柘皋河和槐林湿地提升工程,栽植食源性植物共14000株。

湿地修复成效需要生态监测数据证明和支撑。记者了解到,通过2021-2023年连续3年监测显示,湿地植物物种和沿岸有记录鸟类均有显著提升。环湖湿地维管束植物达708种;沿岸有记录鸟类达到3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4种,IUCN受胁鸟类18种。

全社会共同关注、了解和参与保护湿地

2022年,合肥全面建成环巢湖十大湿地,修复恢复湿地面积6.5万亩,还新增了“国际湿地城市”这张世界级名片。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游客们逐渐关注湿地,相关部门更是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利用工作。

2023年,合肥借助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开展湿地基础研究。“我们围绕湿地修复后的生态功能、湿地环境质量、物种多样性、湿地景观等指标,持续开展环湖湿地生态监测工作,为湿地管理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谷勇说。

实际上,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对改善人居环境、支撑城乡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谷勇介绍,“进行土地流转,除了土地流转费用,还聘请上岸渔民或者周边居民进行卫生清扫或者湿地巡护等,因为是生态保护工作,也有一定收入,他们是乐意参与的,从而也带动了就业。”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湿地、了解湿地、共同参与保护湿地,合肥市还联合阿拉善SEE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普及湿地生态系统基础知识,介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从而培养人们参与湿地保护的行为习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合肥主要采用图片展览、展板寻宝、知识问答竞赛、倡议打卡、守护湿地飞行棋互动游戏等形式,开展主题日及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共25场次,培育湿地保护志愿者700名,湿地友好社区13个,湿地友好学校10所。

因地制宜利用湿地,经济价值逐渐凸显

合肥数十年如一日地推进湿地修复,充分发挥湿地群多种生态功能,生物生境明显改善。接下来,如何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利用,则是合肥重点需要破解的难题。

首先,合肥将继续落实市人大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完善湿地管理制度机制。“我们将启动《合肥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修编来明确路径,还会召开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增强部门之间工作联系和协同。”

此外,谷勇表示,建立湿地专家咨询机制对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接下来,合肥将组建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工作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进一步落实名录管理制度,在分析研判全市湿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湿地,发布一般湿地名录,明确保护范围和边界。

合肥跻身“国际湿地城市”后这一年 - 天天要闻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

合肥将持续推进湿地管养,重点围绕湿地“水”、“草”、“鸟”等关键指标做文章,完善湿地水位调控机制、畅通湿地水系循环、强化湿地水生植物管养、加强湿地鸟类保护,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近年来,合肥也因地制宜开展湿地利用,探索湿地+生态休闲体验,在守住环保、安全底线前提下,适当布置休憩桌椅、生态厕所等便民设施,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点带面,为群众提供更多生态服务空间和产品。

谷勇坦言,目前合肥湿地价值转化路径尚未成熟,今后将继续学习先进,组织专家共同研讨加快推进十大湿地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明确湿地高质量发展特色定位,做深湿地经济“大文章”,实现环巢湖十大湿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响“国际湿地城市”品牌。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彭玲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独苗”也没了,21亿美元BD宣告失败! - 天天要闻

“独苗”也没了,21亿美元BD宣告失败!

5月13日,葛兰素史克发布公告,终止与iTeos合作研发的TIGIT 单抗EOS-448。这场总价近21亿美元的豪赌黯然收场。2021年6月,GSK以6.2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15亿美元里程碑款,从iTeos手里引进三款产品,其中就包括当时
全国大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 天天要闻

全国大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大范围雾霾天气。但15日至17日,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宁夏等地有沙尘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 未来一周,区域大部地....
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变行业历史 - 天天要闻

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变行业历史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仿生合成橡胶航空轮胎,于 2025 年 5 月 12 日在某试飞基地成功完成装机飞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完成飞行验证的航空轮胎是为某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专门研制,该轮胎全部采用仿生合成橡胶材料,改变了航空轮胎只能使用...
地理冷知识——尼日尔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尼日尔

尼日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iger,La République du Niger)位于非洲中西部,简称尼日尔,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
磨损磨耗测试仪分类 - 天天要闻

磨损磨耗测试仪分类

磨损磨耗测试仪的分类可基于摩擦形式、测试标准及功能特性进行系统划分,具体如下:‌一、按摩擦形式分类‌滚动摩擦测试仪‌阿克隆磨耗试验机‌原理:试样与砂轮以倾斜角度(0°~45°)及恒定负荷(如26.7N1)滚动摩擦,模拟轮胎等滚动工况。
生命警示:高原反应处理不当酿成不可逆后果 - 天天要闻

生命警示:高原反应处理不当酿成不可逆后果

5月10日,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疑因高原反应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遗憾离世。此事迅速引发网络关注。按照男子朋友的说法,来到四姑娘山镇的第一天,他就感觉身体不适。同行人员特意为他打了一辆顺风车,准备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疗。接单的司机表示,头天晚上接到单子,次日早上八点多,该男子和一位女士一同上...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 天天要闻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在骄阳似火的元江河谷,生活着一群美丽的“精灵舞者”。它们在元江两岸的沙壁上打洞筑巢、繁育后代,它们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一种迁徙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羽毛色彩绚丽、飞行姿态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综合科技日报、经济参考网消息,中电信量子集团近日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该体系创新融合 QKD 和 PQC 技术,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