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2023年09月12日02:31:04 科学 1897


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 天天要闻

长城上有很多动物出没

人类要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平共存;长城也与长城上的野生动物相护相爱,共同在这片土地上闪耀光芒。爱在长城上流连的野生动物为数不少,种类繁多,当中有最可爱的、有最高调的,也有最可怕的,你愿意认识它们吗?

最可爱是中华斑羚

在长城上,中华斑羚,可说是最可爱的野生动物。它们爱舔舐长城,因为它们有舔盐习惯,而长城上的灰层,可能含有斑羚所需的矿物质盐类,因此吸引牠们来舔食,令这种动物与长城紧密联系一起。

中华斑羚又名华山羚、西伯利亚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濒危物种。其被毛呈深褐色、淡黄色或灰色,表面盖有少许黑色针毛,具有短的深色鬃毛和一条粗的深色背纹。四肢的颜色浅淡与身体颜色对比鲜明,有时前肢红色具黑色条纹。喉部浅色斑的边缘为橙色,颏(下巴)深色,腹部浅灰色,尾不长但有丛毛。

被毛”

被毛是哺乳类动物特有的,由表皮角质化形成,覆于身体表面的一种结构。有保温、保护的作用。

中华斑羚原本在中国分布较广,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也有,但由于人类的捕猎,现时华东及华南已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它们在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泰国东北部、孟加拉东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的分布不确定)也有出没。中华斑羚栖息于常绿或落叶林中的陡峭多岩石地区,喜独居或小群居,爱吃多种植物(禾本科草类,其他杂草、小树的嫩芽和叶,甚至一些果实),有舔盐习惯。它们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

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 天天要闻

中华斑羚是长城的常客

最高调是雉鸡

长城顶部视野开阔,植被相对较少,是雉鸡展示美态与求偶的理想地点,特别是雄性的雉鸡,爱在长城高调地展现“身段”,吸引异性注意。雉鸡,又名野鸡山鸡环颈雉。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

雉鸡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大型雉类,雄鸟具有红、黄、栗等多种艳丽羽毛,颈部多有白色环,尾羽长并有横斑,很容易辨认。雌性的雉鸡体稍小,色泽暗淡,羽毛为土褐色,密布深色斑纹,形成很好的保护色,隠藏在灌丛中很难被发现。雉鸡有很多品种,羽毛颜色各有特色。在中国东部的诸多亚种腰羽灰色,颈部的白色“颈圈”从很宽到无;新疆北部准噶尔亚种和南部的莎车亚种,腰羽是铜红色,翅上覆有白色羽毛。

雉鸡的生长环境十分多样、山林、灌丛、农田、草地、半荒漠、沙漠、绿洲均是其活动范围,分布海拔可从沿海滩涂到3000米的高度。牠们隠蔽性很强,人类不易发现,通常当人走至牠们跟前才会突然惊飞,并伴有急速的惊叫声。雄鸟发情期内常发出响亮的“叩……叩”叫声,并伴有急速的抖翅声,在远距离就能听到。牠们亦擅于奔跑,飞行快速。长城不仅是稚鸡的求爱之地,更是避风港。因为如稚鸡、野兔、松鼠等多种动物,都利用长城的敌楼躲避骄阳和雨雪。

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 天天要闻

最狡猾是狐

狐给人的形象是狡猾,因此有“狐假虎威”、“狐狸尾巴”等成语。在长城上和长城附近的公路,都可看见狐的踪迹,尤其以山西平鲁、朔州一带为多。

其实狐狸并不是一种动物,狐和狸是两类动物,狐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狐属动物;狸是犬科貉属动物,只是这两种动物的形态非常相近,经常混为一谈。人们平常所说的狐狸,一般是指狐。

狐狸生活的地方主要在森林、草原、丘陵等地带,牠们爱穴居,称为狐狸洞,夯土长城土质均匀、结构稳定、冬暖夏凉,是狐狸洞穴的优选位置。狐狸一般在傍晚外出觅食,直到天亮才回洞中。牠们以捕猎老鼠、野兔、小鸟以及蜥蜴、昆虫等为食粮,还会采摘野果享用。

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 天天要闻

最可怕是马蜂

长城什么野生动物最可怕?可能有人会答是野猪,但其实长城最可怕的野生动物是马蜂,因为野猪听到人声便会速速逃走,但马蜂却不是,牠们会在不经意之间袭击人。虽然被马蜂蜇到一般不会致命,不过在崎岖山脊上仓皇躲避马峰,便可能发生各种意外。长城上有不少马蜂窝,有些体积大到好像巨型西瓜般,真的颇为吓人。

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 天天要闻

马蜂是长城上最可怕的动物


长城野生动物之最 - 天天要闻

长城上的马蜂窝

动物与长城共生共存

长城因普遍位处崇山峻岭,再加上材料构造等多样化,成为动物爱流连的地方。动物的行为也影响和塑造长城的景观,例如西部夯土长城区段,常见的鱼鳞状大地纹理,其实就是羊群的杰作。当大家实地欣赏长城遗迹的同时,也可能会遇上这些动物,因此,保护长城遗址也应保护长城上的动物。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 天天要闻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Olaparib(AZD2281,AbMole,M1664)作为一种重要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受到了广泛关注。Olaparib可干扰 DNA 单链断裂的修复,从而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细胞中诱导合成致死效应,这种独特的机制使其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bMole为全球科研客户提供高纯度...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 天天要闻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该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将联合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与治理实践,积极构筑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伦理审查、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治理体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我们在经历、体验与感受的同时...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 天天要闻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来新进展。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机”研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百比特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时间和...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 天天要闻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子宫内膜感染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持续炎症,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子宫内膜感染的临床管理主要依赖于及时的抗生素应用。然而,抗生素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已经引发了耐药菌的大量增殖,加剧了药物耐药性的危机。急需开发一种利用感染微环境有效对抗子宫内膜感染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局部抗菌治疗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 天天要闻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最近,在河道边散步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小余儿提醒:发现粉红色卵块请立即上报!随着近期气温攀升福寿螺即将进入全年最疯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这些“粉色葡萄串”千万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
创新药5月以来最新进展 - 天天要闻

创新药5月以来最新进展

海外创新药进展• 阿斯利康BTK抑制剂获批新适应症:当地时间5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其BTK抑制剂阿可替尼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已在欧盟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治疗且不适合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成年患者。
哥伦比亚神秘金属球体引热议:科学家发现疑似外星技术痕迹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神秘金属球体引热议:科学家发现疑似外星技术痕迹

2025年5月,哥伦比亚小镇布加的天空中曾出现一个以“非传统飞行轨迹”移动的球形物体,引发全球关注。当地人称其为“UFO”,而科学家通过对该物体的初步分析,发现其内部结构复杂且存在未知符号,进一步激发了关于“外星技术”的猜测。尽管官方尚未确认其来源,这一发现已在学术界和民间引发激烈讨论。今年3月,多名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