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2023年06月29日20:58:04 科学 1805

当地时间28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表声明称,专家们从此前内爆的“泰坦”号潜水器残骸中发现了“疑似人类遗骸”。声明显示,美国医疗人员将对“疑似人类遗骸”进行进一步分析。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有人因此想到,在万米、甚至只有千米的深海中,大海的压强足以把普通的潜艇压爆,为什么一些深海生物却可以在这样的深度生存呢?毕竟,在100米水深的地方,压力就达约10个大气压,比海平面的压力大了10倍。

鲸鱼为什么能在深水中活动?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到了2000米的深处,在这里将承受相当于地面200倍的压力,大多数靠肺呼吸的生物(像人类)会被压力压碎,一些金属结构的密闭空间也很难在这里保存完好。

不过,这个深度正好是一些鲸鱼的觅食深度,它们和我们一样用肺呼吸空气,而它们却生活得很好。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这是因为鲸鱼有一个可折叠的肺,这让它们一次潜入深海近两个小时也不会被压碎。

潜水时,这些鲸鱼将空气中的氧气储存在血液和肌肉中,而把肺折叠起来不留任何空气。

它们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们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的含量比其它哺乳动物要高得多,而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可以用来储存氧气。

另外,这些鲸鱼还能降低它们的心率,暂时阻止血液流向身体的某些部位,这有助于延长氧气的持续时间。

海洋深处的鱼类如何生存?

再往深处走,这些只是来觅食的生物就不行了,为了适应更深处的气压,需要进化出一些“更专业的设备”,只有长期在这里的“用户”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海洋深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只要足够深,密闭的金属空间(如潜艇)肯定会被压扁。

但有些生物还是可以在这里生存,这是因为生活在深海的生物体的大部分都是水,而水是很难被压缩的;它们也已经不用像肺或鱼鳔(帮助鱼类上浮下沉的器官)这样充满气体的空间来生存了。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在这里最深的地方超过11000米,平均深度也超过了8000米,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里面的话,估计连头都露不出来。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图为:发现海底最深处的鱼

但是在这里也发现了高级生物——马里亚纳狮子鱼(Pseudoliparis swirei),这种鱼最深可以到达8200的深度。

这是一个没有空气腔的有机体的极限了(生物极限是-8370米),因为高压也会破坏分子的结构,比如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

马里亚纳狮子鱼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进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它的骨头上有缝隙,这可能有助于它平衡内部和外部压力。

最重要的是所有深海生物都有一种被称作三甲胺N-oxide (TMAO)的有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阻止了生物体内的其他分子被高压力分解(比如膜和蛋白质),而马里亚纳狮子鱼的这种小分子含量非常高。

有意思的是,这种分子会给鱼带来“鱼腥味”,浅水物种也含有这种物质,但深海物种更多,这是深海物种鱼腥味更重的原因。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马里亚纳狮子鱼已经完全是一个“瞎子”了,它的眼睛只是摆设的,这是因为它所处的海洋深度是完全黑暗的,它们适应了这种无光环境。

其实,深海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不仅仅只是压力变得巨大而已,那里没有光,很冷,没有多少氧气,食物也很少。

可以说,深海是一个非常难以生存的地方,如果在深海发现一些生物,总是能刷新我们对生物生存能力的认知。

不过对深海生物的研究很难,因为压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变快),适应了这些压力的生物体在被带到地表进行研究时可能会遇到代谢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怪罗”

往期精彩回顾

|深潜器,真的不是你想造就能造

|饭菜千万不能等凉了再放冰箱,一定要趁热!!

|憋尿可以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下次犹豫不决时试试!

|30岁的人,奶茶都不敢点全糖的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点分享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点收藏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对话科学大咖|江宁:未来“脑机接口”设备或将人手几台,成都有明确的技术优势 - 天天要闻

对话科学大咖|江宁:未来“脑机接口”设备或将人手几台,成都有明确的技术优势

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为广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了加强老年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统研究室主任江宁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将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肌少症、脑胶质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学大讲堂·我们的...
MIM工艺中使用气雾化316L不锈钢粉末 - 天天要闻

MIM工艺中使用气雾化316L不锈钢粉末

在金属注射成型(MIM)领域,气雾化与水雾化工艺制备的 316L 不锈钢粉末因制备原理差异,在粉末特性、工艺适配及终端产品性能上呈现显著区别。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从材料特性到生产应用的技术优势可系统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异
硬核!用“疼痛”敲响生命警钟 | 全国应急科普场馆巡礼 - 天天要闻

硬核!用“疼痛”敲响生命警钟 | 全国应急科普场馆巡礼

“安全规则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用血泪换来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体感实训基地的触电体验区,记者手握模拟设备,一股刺痛感瞬间从指尖窜至全身——这是10毫安的安全电流,仅为日常触电事故的百分之一,却足以让人终身难忘。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座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兴产业园区的沉浸式安全体感实训基地,亲身体...
超3000株!云南宁洱发现大规模珍稀植物桫椤群落 - 天天要闻

超3000株!云南宁洱发现大规模珍稀植物桫椤群落

近日,一名科普博主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意外发现了珍稀植物桫椤群落。经当地林草部门初步调查,该桫椤群落分布面积达200余亩,现存植株数量超过3000株。 桫椤,又称树蕨,是与恐....
科学家发现新矮行星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现新矮行星

#万能生活指南#快速导读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颗位于太阳系边缘的矮行星2017 OF201,其轨道独特,绕太阳公转约需25,000年。该发现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小行星中心确认,并已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发布。
企鹅粪便与云形成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企鹅粪便与云形成的秘密

#万能生活指南#快速导读科学家在南极意外发现,企鹅的粪便释放的氨气竟是形成独特云源的关键。这项研究显示,企鹅粪便中的氮分解成氨气,与海洋微生物释放的硫气体反应,产生气溶胶并形成云。
天文学家实时观测星系点亮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实时观测星系点亮

#我在头条晒家乡#快速导读Zwicky瞬态设施通过广角相机每晚捕捉数百张图像,实时监测宇宙事件。2019年12月,系统发出警报,指向位于处女座的普通螺旋星系SDSS1335+0728,其核心在经历二十年宁静后意外亮起,可能是由于黑洞吞噬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