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2023年06月29日20:58:04 科学 1805

当地时间28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表声明称,专家们从此前内爆的“泰坦”号潜水器残骸中发现了“疑似人类遗骸”。声明显示,美国医疗人员将对“疑似人类遗骸”进行进一步分析。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有人因此想到,在万米、甚至只有千米的深海中,大海的压强足以把普通的潜艇压爆,为什么一些深海生物却可以在这样的深度生存呢?毕竟,在100米水深的地方,压力就达约10个大气压,比海平面的压力大了10倍。

鲸鱼为什么能在深水中活动?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到了2000米的深处,在这里将承受相当于地面200倍的压力,大多数靠肺呼吸的生物(像人类)会被压力压碎,一些金属结构的密闭空间也很难在这里保存完好。

不过,这个深度正好是一些鲸鱼的觅食深度,它们和我们一样用肺呼吸空气,而它们却生活得很好。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这是因为鲸鱼有一个可折叠的肺,这让它们一次潜入深海近两个小时也不会被压碎。

潜水时,这些鲸鱼将空气中的氧气储存在血液和肌肉中,而把肺折叠起来不留任何空气。

它们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们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的含量比其它哺乳动物要高得多,而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可以用来储存氧气。

另外,这些鲸鱼还能降低它们的心率,暂时阻止血液流向身体的某些部位,这有助于延长氧气的持续时间。

海洋深处的鱼类如何生存?

再往深处走,这些只是来觅食的生物就不行了,为了适应更深处的气压,需要进化出一些“更专业的设备”,只有长期在这里的“用户”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海洋深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只要足够深,密闭的金属空间(如潜艇)肯定会被压扁。

但有些生物还是可以在这里生存,这是因为生活在深海的生物体的大部分都是水,而水是很难被压缩的;它们也已经不用像肺或鱼鳔(帮助鱼类上浮下沉的器官)这样充满气体的空间来生存了。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在这里最深的地方超过11000米,平均深度也超过了8000米,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里面的话,估计连头都露不出来。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图为:发现海底最深处的鱼

但是在这里也发现了高级生物——马里亚纳狮子鱼(Pseudoliparis swirei),这种鱼最深可以到达8200的深度。

这是一个没有空气腔的有机体的极限了(生物极限是-8370米),因为高压也会破坏分子的结构,比如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

马里亚纳狮子鱼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进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它的骨头上有缝隙,这可能有助于它平衡内部和外部压力。

最重要的是所有深海生物都有一种被称作三甲胺N-oxide (TMAO)的有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阻止了生物体内的其他分子被高压力分解(比如膜和蛋白质),而马里亚纳狮子鱼的这种小分子含量非常高。

有意思的是,这种分子会给鱼带来“鱼腥味”,浅水物种也含有这种物质,但深海物种更多,这是深海物种鱼腥味更重的原因。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马里亚纳狮子鱼已经完全是一个“瞎子”了,它的眼睛只是摆设的,这是因为它所处的海洋深度是完全黑暗的,它们适应了这种无光环境。

其实,深海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不仅仅只是压力变得巨大而已,那里没有光,很冷,没有多少氧气,食物也很少。

可以说,深海是一个非常难以生存的地方,如果在深海发现一些生物,总是能刷新我们对生物生存能力的认知。

不过对深海生物的研究很难,因为压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变快),适应了这些压力的生物体在被带到地表进行研究时可能会遇到代谢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怪罗”

往期精彩回顾

|深潜器,真的不是你想造就能造

|饭菜千万不能等凉了再放冰箱,一定要趁热!!

|憋尿可以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下次犹豫不决时试试!

|30岁的人,奶茶都不敢点全糖的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点分享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点收藏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