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2023年02月02日18:41:03 科学 167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当我们穿梭于人间烟火,抬头仰望,一颗五万年才造访一次的彗星,正慢慢靠近地球。

这颗编号C/2022 E3(ZTF)的彗星,彗核直径约1.6千米,彗尾绵延数百万千米,闪烁着翠绿色光芒。这几天,这颗彗星运行至近地点,不少天文爱好者趁此良机,都与它来了一场穿越五万年的相遇。

这份宇宙级的浪漫,同样让金华一群少年蠢蠢欲动。他们驱车四五个小时,跑进遂昌深山,搭起帐篷,架起相机,用镜头记录夜空星河的流淌,定格彗星的惊鸿一瞥。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左:单一栋 中:蔡志洋 右:麻恩瑞

凌晨4点多在遂昌山区,他们拍下彗星真容

2月1日晚上8点多,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蔡志洋联系时,他已经从遂昌山里回到了宁波老家。

“昨天晚上11点多,天空就起云了,接下来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阴天,浙江这边最佳观测期应该已经过了。”蔡志洋说的,是拍摄编号C/2022 E3(ZTF)彗星,这是这几天里他与同学单一栋、麻恩瑞一起干的一件疯狂又浪漫的事。

当然,疯狂的,肯定不止这群少年。

在网络平台上,这位五万年一遇的“天外来客”,足以让一群人兴奋。有人剖析它名字的由来:它是2022年3月上旬,由科学家利用史维基瞬态设施(ZTF)发现的一颗新长周期彗星;有人分享拍摄彗星的设备和参数,这颗处于北极星附近的彗星,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夜间可观测时间;还有人晒出拍到的特写,绝大多数彗星因为太过暗淡,只能游离于视线之外,但翡翠绿色的它,拖着明亮又宽阔的“尾巴”。

虽然爱好星空摄影,但拍摄彗星,蔡志洋还是第一次。通过虚拟天文馆,确定彗星位于北极星附近,接下来就是别样体验:在繁星闪烁的夜空,先找到北极星,再通过激光校准赤道仪,小心翼翼地装上相机,配上长焦镜头,曝光三分钟……一系列专业的操作,只为能准确找到彗星的位置,拍下它。

“这几天月亮很大,对星空拍摄有影响。要通过相关软件掌握太阳月亮升起落下的准确时间,在月落之后天亮之前,找准窗口期拍摄。”1月31日凌晨1点30分,月亮落下,5点40分天已亮起,“我们凌晨两点左右起床,4点左右,单一栋拍到了彗星的照片。”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单一栋此次拍的彗星。

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彗核直径约1.6千米,彗尾绵延数百万千米,但在照片里,却只有小小一点。这团微弱的绿光,照射了生命的渺小和时间的深邃。

那一晚,在静谧的山林之巅,听风窃窃私语,他们仰望到了漫天星辰熠熠。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1月31日凌晨,蔡志洋与天蝎座的合影。

找地点拼装备,想要拍下星星并不容易

风云变幻,让星空拍摄充满不确定性,一幕幕天象景观,就如同一个个待开的盲盒,惊喜与遗憾交织。

蔡志洋与单一栋、麻恩瑞,都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同样也是“追星”爱好者。为了这颗彗星,他们驱车四五个小时,从绍兴、宁波、缙云三地集结到了遂昌。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在浙江,遂昌地区的光污染较小。观测彗星需要具备严苛的条件。彗星是太阳系小天体,主要成分是水冰,大部分都比较暗弱,在灯火通明的城市极难观测。“我们想在浙江当地拍摄彗星,就在光污染地图里寻找合适的观测地点。”

1月30日,蔡志洋三人特地带上帐篷、睡袋和一些露营装备,来到了遂昌南尖岩景区,开始了此次的追星之旅,“拍摄地距离遂昌县城还有四五十分钟的车程,车子停妥后,徒步勘景,步行十几分钟后选择了一个不知名的山头露营。”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左:蔡志洋 右:麻恩瑞

选址只是拍摄的第一步。相机、镜头、赤道仪……只有借助专业的设备,才能更精准地找到星星;校准、曝光、堆栈……通过系列的操作,才能让星空更好地呈现。

“比如后期会用到堆栈手法进行降噪,从而获得一张充满细节,画质又比较好的银河照片。”但彗星是移动的,需要使用长焦镜头,调整光圈和感光度,进行长时间曝光,再后期处理,“拍摄时才发现,镜头焦段还是太短了,导致拍出来的彗星比较小。”

遗憾还在于天气变化。

1月31日晚,蔡志洋和同学又架起了相机,但当晚11点多,天空慢慢起云。“我们找到了更好的地方,做好了更充足的准备,以为能拍到更出彩的照片,但有了云雾遮挡,最佳观测期就过了。”

真正的“一眼万年”。有生之年,他们注定不会再次在地球上与这颗彗星相遇。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蔡志洋

边打电话边调试,第一张照片就拉他“入坑”

这些年,蔡志洋和他的追星朋友们,去过很多地方。近的金华塔石山区、宁波四明山,远的安徽、西藏,只为拍下最美星河。

蔡志洋学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包含了摄影、摄像和视频剪辑等课程。能定格美景,记录美好,让他爱上了摄影,而真正的“追星”开始于大二的国庆假期。

那是他第一次尝试拍摄星空,在安徽黄山莲花峰观景台。那一晚星空的透亮,让他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让人觉得星辰可摘。

“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相通的,很想把那一刻记录下来,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边打电话请教求助,边现场调试拍摄,蔡志洋拍下了第一张银河照片,不算特别专业,甚至不够清晰,却足以让他入坑,“正是这张照片,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第一次在安徽黄山上拍的银河。蔡志洋/摄

一年多时间,蔡志洋早已不是当初的“小白”。曝光时间和色温该如何控制,拍完之后该如何修饰,更为得心应手。“其实我们看到那些银河带的照片,并不是按一下就好,而是要进行拼接、堆栈。比如先拍地景,再拍银河,将二三十张照片合成拼接,通过降噪等操作,让细节更清晰。”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西藏拍摄的银河与红色精灵闪电同框。单一栋/摄

每一张照片背后,常常是彻夜的等待。

“有一次在金华山里,凌晨2点多在车上刚睡醒,出去看机位,一下车冻得发抖,手颤得完全控制不住。”夏季酷暑,冬季冰寒,尤其拍摄点常常在河流边,湿气很重。有时候带着装备徒步,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体力也是不小的考验。

但付出与收获并不对等。天气就是最大的变量。“有时天气预报显示晴好,但夜里却起了云,所以不是每一次出行都一定能出片。”

当然,还有经济的投入。蔡志洋目前的装备,已经花去近十万元。他感谢家人的支持,鼓励他多走多看,此外,还有技术的变现。

“一方面图片可以通过视觉中国图虫等专业的商业图库售卖,另一方面也通过拍摄制作宣传片、推广视频等赚取费用。”在“追星圈”,蔡志洋绝不是最狂热的那一个,“这一次为了拍到彗星,就有人飞到川西去了。”

穿越五万年的相遇,绿色彗星逼近地球,这群追星少年拍下绝美照片 - 天天要闻

在宁波四明山拍摄的冬季银河。单一栋/摄

这群年轻人,提醒我们在人间烟火日常之外,记得仰望星空,那里有满目星河的辽阔。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科学家使用 AI 模型发现 44 个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的恒星系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使用 AI 模型发现 44 个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的恒星系

IT之家 5 月 7 日消息,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科学家在宜居星球探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使用新开发的具有 99% 准确率的 AI 模型,科学家成功锁定 44 个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的恒星系统。伯尔尼大学与瑞士国家行星研究能力中心(NCCR PlanetS)的联合研究团队于 2025 年 4 月 9 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款机器学习模型,能够识别可能...
祈福英校《低风速启动垂直风力发电装置》问鼎世界发明金奖 - 天天要闻

祈福英校《低风速启动垂直风力发电装置》问鼎世界发明金奖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林亭 近日,第50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圆满收官。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参展的发明《低风速启动垂直风力发电装置》,在众多发明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国际发明展金奖,同时还获得了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颁发的杰出创新金奖。作为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这场全球瞩目的发明盛会汇聚了...
湖南新宁发现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 - 天天要闻

湖南新宁发现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

近日,湖南邵阳新宁县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5月5日,新宁县林业局、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野生鸟类监测,在长湖河边的一处油菜田中,发现黄胸鹀种群,种群中有黄胸鹀雄鸟和雌鸟,它们在田间自由地飞翔、觅食,与近处油菜花田,远处绿水青山相互依存,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中央气象台: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 - 天天要闻

中央气象台: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

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7日,沙尘天气过程趋于结束,但内蒙古西北部、甘肃西部、新疆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湖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具体预报如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未来一周,区域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明显霾天气。7日,区域南部部分地区有浮尘天气。长三角区域未来一周,区域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 天天要闻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豆科植物既能“热情招待”根瘤菌来获取氮肥,也能坚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么让它能如此“有礼有节”地对待不同微生物?这个谜团的关键部分被上海科学家解开。昨天深夜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中心开展2025年度春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采样 - 天天要闻

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中心开展2025年度春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采样

【来源:本溪市统计局_林业新闻】鸭绿江口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之上,是东亚水禽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鸻鹬类在本地区通过的种类多、数量大,因此做好鸭绿江口湿地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发明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明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利用类似毛发的脑电图电极监测大脑活动的新方法。这种轻巧灵活的设备无需传统的金属电极、导线和粘合凝胶,而是直接贴在头皮上,使长期监测更加轻松舒适。脑电图扫描是诊断癫痫、睡眠障碍和脑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