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引起了广泛讨论

2022年12月24日22:13:02 科学 1832

在近10年发现的天体中,有哪些天体特别罕见呢?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宇宙中特殊的天体。

J1407b星

这颗行星的恒星名字特别复杂,叫“1swasp j140747.93 - 394542.6”,为了简单记忆,我们把它称之为“J1407”。

这颗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引起了广泛讨论 - 天天要闻

J1407是一颗光谱类型为K型恒星,年龄在1600万年以下,是一颗非常年轻的恒星。从地球的方向寻找这颗恒星,它位于半人马座的方向,距离464光年。

因为距离太远了,而且也特别暗,所以我们只能用望远镜观察。

最近,这颗恒星开始发光了。保守估计,在10亿年之后,这颗恒星会变得更加耀眼。到那时候,它的光谱类型将会转变为F型或G型,成为与太阳相似的恒星。

这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0.9倍左右,还是很有潜力成为太阳这样的恒星的。

在宇宙中,像J1407这样的恒星并不是那么稀有。只是它比较年轻,才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因为研究这样的恒星,对于深入了解太阳在45亿年前是怎样演变的非常有帮助,甚至可以解开太阳系的许多谜题。

比它有趣得多的是J1407中唯一的行星J1407b,这颗行星是在2012年调查主星数年的光度数据时被发现的。

这颗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引起了广泛讨论 - 天天要闻

在发现J1407的5年前,人们观测到了J1407持续的光衰减现象。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光减弱很可能是由大型行星的凌日现象引起的。于是科学家们用“中转法”发现了这颗行星。

其实宇宙中的很多行星都是用“中转法”发现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是一颗强化版的土星,因为它的质量是木星的20倍,木星已经是非常大的行星了,这颗行星居然是木星的20倍,那得是个多么巨大的行星啊。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颗行星有多大,科学家们把J1407b分解开来,足足有6356个地球那么大。严格来说,如此大质量的天体已经不是行星了,很有可能是褐矮星

褐矮星是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中间型”天体。棕矮星有足够的质量在内部开始核融合反应,但是质量不足以进行完全的反应。

科学家们一直在讨论褐矮星应该归为恒星的行列还是行星的行列,又或者说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独特的名称。

这颗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引起了广泛讨论 - 天天要闻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颗行星还没有表现出褐矮星的核聚变反应,所以科学家们暂且把它放在了行星的行列。

为什么前面我们说这是强化版的土星呢?是因为这颗行星上也有一个巨大的圆环。

这个圆环的总质量和地球差不多,半径约为9000万千米,相当于土星环的640倍,比太阳到金星的距离只少了1800万公里。

所以我们才说,J1407b是“土星的加强版”。

不过与土星的圆环不同的是,科学家们在这个大圆环上发现了一些“缝隙”,最大的缝隙位于距离行星6100万千米的地方。

科学家推测,这里很有可能有一颗正在运行的行星,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是它把这个圆环给隔开了。

但是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并不知道,这么行星存在很多的谜团,这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这颗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引起了广泛讨论 - 天天要闻

这颗行星围绕主星的公转轨道十分特殊,是一个非常偏的轨道。并且科学家们估算它的公转周期在3.5年到14年之间。

这样看来,这颗行星并不是从星系内部诞生的,而是被恒星捕获的。因为像这颗行星这样远离主星且轨道稍偏的行星,是不可能诞生在星系中的。

太阳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海王星唯一的行星海卫一就是如此。

海卫一就是被海王星捕获的天体,据推测,它只在海王星周围留下了几颗小型的“石头”,把其他大型卫星全部驱散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J1407b的环的轨道应该会变得不稳定。而且,由于重力的急剧下降,圆环应该很快就会消失。

科学家们构建了行星、恒星和圆环之间的数理模型,成功解开了这个谜团。

结果显示,如果让圆环更稳定的话,那么晚圆环的旋转方向必须与这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才可以。

这颗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引起了广泛讨论 - 天天要闻

其实在太阳系中,每一颗大行星都有环,只是都看不见,只有土星的环最大最华丽。

其他行星的环都是由细小的“小石子”和“碎片”组成的,它们诞生的时间太短,且较为分散,所以无法形成新的小行星。

最近,有科学家认为J1407b这颗行星并不存在,他们认为这颗行星的恒星,只是一颗亮度偶尔会改变的变星而已。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这么认为,大部分的科学家还是认为它的恒星与变星是有很大区别的。

作者:小阿部 校稿:川川

#我在头条做科普#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变行业历史 - 天天要闻

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变行业历史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仿生合成橡胶航空轮胎,于 2025 年 5 月 12 日在某试飞基地成功完成装机飞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完成飞行验证的航空轮胎是为某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专门研制,该轮胎全部采用仿生合成橡胶材料,改变了航空轮胎只能使用...
地理冷知识——尼日尔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尼日尔

尼日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iger,La République du Niger)位于非洲中西部,简称尼日尔,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
磨损磨耗测试仪分类 - 天天要闻

磨损磨耗测试仪分类

磨损磨耗测试仪的分类可基于摩擦形式、测试标准及功能特性进行系统划分,具体如下:‌一、按摩擦形式分类‌滚动摩擦测试仪‌阿克隆磨耗试验机‌原理:试样与砂轮以倾斜角度(0°~45°)及恒定负荷(如26.7N1)滚动摩擦,模拟轮胎等滚动工况。
生命警示:高原反应处理不当酿成不可逆后果 - 天天要闻

生命警示:高原反应处理不当酿成不可逆后果

5月10日,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疑因高原反应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遗憾离世。此事迅速引发网络关注。按照男子朋友的说法,来到四姑娘山镇的第一天,他就感觉身体不适。同行人员特意为他打了一辆顺风车,准备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疗。接单的司机表示,头天晚上接到单子,次日早上八点多,该男子和一位女士一同上...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 天天要闻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在骄阳似火的元江河谷,生活着一群美丽的“精灵舞者”。它们在元江两岸的沙壁上打洞筑巢、繁育后代,它们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一种迁徙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羽毛色彩绚丽、飞行姿态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综合科技日报、经济参考网消息,中电信量子集团近日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该体系创新融合 QKD 和 PQC 技术,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