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野钓,大鱼会在这些地方扎堆,位置选得对,下竿就上鱼

2022年10月16日04:15:17 科学 1680

民间有“寒露鱼欢欣,霜降鱼蓬勃”的说法,虽然气温骤降,但是依然是鱼比较好钓的时候。底层鱼类大多怕高温,但是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深秋阶段水温并不算太低,也是多数底层大鱼最后的觅食良机。气温条件不同,会造成鱼所谓位置的变化。比如不冷不热钓边,高温钓阴凉,低温钓向阳等等,选择钓位始终是个变化的过程。在气温已经逐渐变低的深秋阶段,水温更高的地方出鱼会更好一些。

深秋野钓,大鱼会在这些地方扎堆,位置选得对,下竿就上鱼 - 天天要闻

一、向阳避风的方位

进入深秋阶段时,跟不冷不热的仲秋阶段相比,在钓位的选择上有3个显著的变化。一是不钓阴凉钓向阳,二是不钓逆风钓避风(顺风),三是不钓活水钓静水。水温条件相差巨大,钓位选择上完全不是一个思路。深秋乃至整个冬季,还包括来年的早春阶段,在选择钓位时向阳、避风都是基础,也就是说尽量去这样的方位找钓位。原因很简单,水温高于其他方位,更可能有鱼。

深秋野钓,大鱼会在这些地方扎堆,位置选得对,下竿就上鱼 - 天天要闻

向阳的方位,指的是东北两岸,光照时间长并且不会有遮挡。避风位置,可以是树林后、山坡后、或者背后有比较高的河岸,能够确保抛竿不受到刮风的影响。方位是“死”的,但是风向是每天都可能不同,如果向阳但是不能避风,应该怎么选呢?自然是选择避风,因为深秋气温较低,大风天气会造成被风吹的区域水温骤降,抛竿也不容易。牢记一个要点,只要风大,收获必定差。

深秋野钓,大鱼会在这些地方扎堆,位置选得对,下竿就上鱼 - 天天要闻

二、找鱼道

深秋是底层鱼类大量进食的阶段,不过随着水温下降,进食的时间从仲秋的全天,逐渐变成集中在中午前后。尤其是下午3、4点之后,气温骤降,风力还可能增大,鱼情会变得比较差,所以这个阶段野钓并不算辛苦,不用早出晚归。底层鱼类才有“鱼道”的概念,因为进食量大的缘故,自然需要更大的进食范围,鱼道就成了非常不错的选择。铧尖、湾子两侧、大小水面相连处,都是深秋阶段比较好的选择。至于深浅远近,不宜钓过于深远,因为鱼类的觅食一定是沿着岸边一定距离觅食的,比较接近浅水区域,因为深水并没有什么食物。

深秋野钓,大鱼会在这些地方扎堆,位置选得对,下竿就上鱼 - 天天要闻

三、找鱼窝

鱼扎堆的地方叫做鱼窝,可能是食物比较丰富,也可能是水温溶氧条件优于其他地方,或者安全性较高。深秋阶段的鱼窝,跟安全性和食物有更密切的关系。比如向阳的浑水湾子,这里水流平缓多食物,大鱼在深水中也会感觉比较安全,所以春秋两季,不管是湾子还是湾子两侧,都是比较容易钓大大鱼的好地方。或者深浅水的位置,深浅水交界,经典的就是坡,坡下深水藏鱼,坡上浅水食物丰富。还有浅水中的深水,比如水下有坑或者深沟的地方,是底层鱼类躲藏和觅食的绝佳位置。还有深水中的浅水,比如水下有台阶、坎儿的地方,也是底层大鱼较多的地方。

深秋野钓,大鱼会在这些地方扎堆,位置选得对,下竿就上鱼 - 天天要闻

去向阳避风的位置找地形异于周围的地方,并且不宜钓得过于深远,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尤其是在不钓太深时,向阳就非常有必要,可以减少人影、杆影晃动对不深钓点的影响。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突破性研究揭示动物与人类一样能形成长期友谊 - 天天要闻

突破性研究揭示动物与人类一样能形成长期友谊

科学家们发现了非洲八哥之间存在长期互惠互助行为的有力证据,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动物界非亲属个体间合作的传统假设。人类即使没有亲缘关系也常常互相帮助,这并不令人意外。只需想想那些维系长久友谊的相互支持便能理解。但要证明动物界也存在此类合作则困难
强强联手、刷新观测极限!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 - 天天要闻

强强联手、刷新观测极限!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

中国天眼FAST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清华大学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观测,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的球状星团磁场梯度和电离气体上限的测量,绘制出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 天天要闻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每经记者:吴泽鹏 每经编辑:魏官红眼下,正值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生长期。晨雾未散,一群搭载“科技之眼”的无人机悄然启航,它们在百米高空掠过,穿梭于田间地头、房檐屋角间,尤其关注绿地和小菜园等场景的角落,用高清镜头与智能算法,织起“空中巡查网”。这不是普通的巡检,而是一次“空中扫毒行动”:无人机拍下照片的...
警惕蓝天下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致肺气肿→ - 天天要闻

警惕蓝天下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致肺气肿→

进入夏季阳光明媚的日子多了起来但看似没有污染的蓝天下可能隐藏着“健康杀手”——臭氧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消息5月下半月华北中南部和成都平原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西北地区北部和西部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什么是臭氧?臭氧在什么时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新型弹性合金,温度变化达普通金属20倍 - 天天要闻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新型弹性合金,温度变化达普通金属20倍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弹性合金Ti₇₈Nb₂₂,该材料具备高效固态制热效能,而且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表现的可逆温度变化能力,为普通金属的20倍,为传统的蒸气压缩制冷和热泵技术提供环保的绿色替代方案。港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孙庆平(左)及研究助理教授黎桥(右)展示其团...
绝密档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踪热潮 - 天天要闻

绝密档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踪热潮

位于阿拉斯加中部的海斯山,近期因一份解密的美国中情局(CIA)文件成为全球外星文明研究者的焦点。这座海拔8000英尺的雪山地处被称为“阿拉斯加三角”的神秘区域,过去半个世纪记录到超过2000起离奇失踪事件与数百次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随着解密文件提及“外星基地”的存在,这座终年积雪的山峰正吸引着探险者、阴谋论者...
哥伦比亚惊现无接缝金属球体,外星科技还是人类杰作?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惊现无接缝金属球体,外星科技还是人类杰作?

2025年3月,哥伦比亚布加镇上空出现的一颗神秘金属球体引发全球关注。这颗表面无任何焊接痕迹的三层球体被目击者拍摄到飞行轨迹后坠落地面,当地研究者何塞·路易斯·贝拉斯克斯认为其可能具备外星科技特征,而科学家朱莉娅·莫斯布里奇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需谨慎验证其来源。这一发现再次将公众视线引向天空中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