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2025年05月26日07:50:13 科学 7890

每经记者:吴泽鹏    每经编辑:魏官红

眼下,正值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生长期。晨雾未散,一群搭载“科技之眼”的无人机悄然启航,它们在百米高空掠过,穿梭于田间地头、房檐屋角间,尤其关注绿地和小菜园等场景的角落,用高清镜头与智能算法,织起“空中巡查网”。

这不是普通的巡检,而是一次“空中扫毒行动”:无人机拍下照片的同时,还记录了地址,这些照片会被实时回传至“ai(人工智能)罂粟识别大模型系统”,即使是石缝中藏匿的罂粟幼苗,也难逃“云端法眼”。

5月23日至25日,“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逛展发现,当下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可谓五花八门,“罂粟识别”这种“冷门”应用在展会上也能找到,可见无人机应用之广。

在这场无人机盛宴上,你还能看到中国无人机的技术之新,水上救援、高楼火灾救援、大楼幕墙清洁、光伏板清洁⋯⋯这些传统的无人机应用场景,现在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多样的作业模式。

此外,全球首款量产“大载重氢能垂起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时间破世界纪录的“长航时无人机天花板”等多款“首个”“首创”产品亮相,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参与下,中国无人机“飞”上了新高度。有机构预测,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超过1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应用广:无人机上演“破冰行动”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 天天要闻

5月23日,“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开幕

在“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连云港空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巡智能)的展位设在入口不太显眼的一处角落,门头算不上醒目,但在这家企业的海报上,“罂粟”两个字挑动着观展人群的神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几次路过,总能看到工作人员被三三两两的参展观众围绕。

一家无人机企业,怎么还和罂粟扯上了关系?记者仔细打听后得知,该企业主营罂粟航测识别服务,利用搭配了高精度摄像头的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回传的照片进入自研ai罂粟识别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在田间、山林、宅院等地小面积非法种植的罂粟。目前苗期识别率超过90%,花期和果期识别率超过95%,已助力破获多起非法罂粟种植案件。

在我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背景下,国内并没有电影中一些东南亚地区大面积种植罂粟的情况,更多的案例是有人听信土方小面积非法种植入药等,据空巡智能丁远洋介绍,“这类种植可能在院子角落、在屋顶、在山林里⋯⋯在无人机应用以前,还需要人力走访排查,相当困难”。

“无人机+ai”的模式对禁毒巡查到底能有多大助力?据此前媒体报道,某地低空警务专班民警给出了对比数据:“以前我们5组人,共计近二十名队员,去巡查一个300户左右的村庄,全面细致地探查下来一般需花费2小时。如果使用无人机巡查的话,边飞边观测算下来需要三四十分钟。”而搭载了ai的无人机将更快,15分钟到20分钟就能完成。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禁毒行业的特殊性,涉及各类敏感和涉密信息较多,一般企业很难承接该类项目,a股市场上这类企业也不多见。

2022年5月上市的*st观典(sh688287,即“观典防务”)是其中一家,该企业宣称是国内最早从事无人机禁毒产品研发与服务产业化的企业,其还介绍,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无人机禁毒服务市场每年可达30亿元至40亿元。

技术新:光伏清洁机器还能“打飞的”

借助无人机,空巡智能、观典防务等企业将禁毒服务做到了天上,也有企业将无人机的服务和产品做到了水里。在展会上,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天眼公司)的产品外观以鲜艳的橙色为主,有别于传统无人机设备,这家企业的产品为飞行救生圈、智能飞行浮标、两栖无人机等,主要用于水上应急救援、汛情检测、水下科学考察等,特殊的造型吸引不少人围观。

“像这个(智能飞行浮标),是在无人机上搭载探测设备,可以对水深、水速、水环境、波浪、水文信息等进行监测,然后生成数据给到专业人员进行判断,比如通过监测水流变化,判断汛期的到来。”据开天眼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飞行救生圈则是通过遥控救生圈以飞行方式靠近落水者,并提供浮力实施水面救援,可实现水面二次起降,还能做到自主返航。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 天天要闻

展会上出现的“另类无人机”——飞行救生圈

“救援”是无人机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例如高空消防这一领域早就有无人机的身影,主要以携带灭火弹、灭火干粉、水等进行救援。北京玮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玮航科技)展出了全球首创的涵道风扇高空系留灭火无人机系统,由飞行平台+消防底盘车构成。

据玮航科技工作人员介绍,飞行平台挂载消防水带,可垂直起降至100米高空,喷射水流量超过20升/秒,灭火能力与顶级传统消防车相当,是旋翼无人机的10倍以上。解决了传统消防无人机作业高度、时间不足,无法近距离扑灭,效果欠佳等难题。

光伏巡检、清洗,也算得上是无人机应用最早的场景之一,但记者在展会上与多位曾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士交流发现,他们大多认为,西北地区光伏板上的粉尘沙土较厚,有些光伏板上还有油污,传统的无人机以水枪冲洗的方式效果有限。

在这类领域上如何继续创新?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逻智能)将类似于扫地机器人的光伏清洁机器人与无人机进行了结合,现场喊出“全球第一台会‘打飞的’的光伏机器人”口号。

据星逻智能工作人员介绍,其光伏清洁机器人与家庭扫地机器人类似,可自动规划路径、根据不同污渍采取不同清洁方案,解决传统清洁效果不足的难题,还可自主与无人机配合,通过自动投放及回收系统“搭乘”无人机,在多个光伏面板及基站之间“漫游”,减少人力管理及清洁成本。

产业链共同发力

展会现场,像玮航科技、星逻智能等喊出全球“首个”“首创”的技术及产品不少。在这背后,是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力,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无人机站上规模化应用“新台阶”提供支持,无人机也“飞”上了新高度。

以氢燃料电池为例,一直以来,锂电无人机续航短、载重低、不耐低温等短板显著制约了无人机的应用。而氢能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230多倍,电池能量密度高,意味着同样体积的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因此可减少飞行器上电池的总重量,进而提高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和飞行效率。

记者现场了解到,若将无人机能量来源由锂电转为氢能,则可极大解决上述“短板”问题,有不少企业也聚焦于此。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介绍称,今年1月,国内首个液氢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已试飞成功,为我国液氢商业化和低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氢新能源)是此类企业之一,该企业此前提出,要突破传统锂电无人机续航时长,用氢能重新定义无人机。据介绍,该企业依托清华大学的研发生态支持,具有膜电极、碳纸材料到电堆的全链路生产能力,展会上,其推出的氢能无人机,空载飞行时长可达10小时。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 天天要闻

搭载氢气罐的氢能无人机,具有大载重、续航时间长等特点

在材料、辅材端,记者了解到,“黑色黄金”碳纤维的应用使无人机在机身设计、轻量化、稳定性等各方面得到提升,“专为无人机而生”的摄像头甚至能够在工业检测中发现细微裂缝。

当然,ai时代,无人机的竞争已在无人机之外。例如,“数据积累”是无人机禁毒企业的护城河。观典防务此前介绍,公司构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不同罂粟品种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种植环境和不同伪装种植手段下的影像样本,并从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维度建立了算例丰富的样本库,树立了行业壁垒。

丁远洋也提及:“2020年末,我们开始组建研发团队,选择自己开发ai智能识图模型,采集了大量罂粟各生长周期、各形态的照片对模型进行训练。我们在这一块有沉淀,(对手)即使追赶我们也需要几年的时间。”

另外,据连续报道多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的记者观察,本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的观众构成变化之一是在会场内外,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国际采购商们夺人眼球。

以本次参展企业为例,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协氢新能源签下了1000台百公斤级出口农业用氢能无人机合作协议,出口订单总价值6亿元。此外,在世界无人机大会前夕,玮航科技在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参展,巴西代表向玮航科技发出合作邀请,希望能将其灭火无人机系统推向全球市场。

这或许意味着,中国无人机企业正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飞向世界”。

文中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每日经济新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