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非洲八哥之间存在长期互惠互助行为的有力证据,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动物界非亲属个体间合作的传统假设。
人类即使没有亲缘关系也常常互相帮助,这并不令人意外。只需想想那些维系长久友谊的相互支持便能理解。
但要证明动物界也存在此类合作则困难得多。
如今,一项针对非洲八哥的新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由达斯汀·鲁宾斯坦教授实验室前博士生亚历克西斯·厄尔领导的研究团队,花费20多年时间观察这种鸟类。研究发现,八哥之间存在"互惠行为" —— 它们会互相帮助,并期待未来获得回报。
"八哥社会并非简单的家族结构,而更为复杂,包含了共同生活的亲缘与非亲缘个体,这与人类社会极为相似。"鲁宾斯坦解释道。
超越亲缘的互助
科学界早已认识到,动物会通过帮助直系血亲(亲属)来增强遗传适应性、延续自身基因。虽然八哥确实更倾向于帮助亲属,但许多个体也会帮助非亲缘同类。厄尔及其同事发现,这种对非亲缘个体的帮助正是通过建立互惠互助关系实现的,有些互助关系甚至持续多年。
然而,要证明这种互惠行为存在于非直系亲属的动物中十分困难,因为这需要长期积累大量数据。本周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这项新研究,正是基于鲁宾斯坦团队对生活在东非草原恶劣气候中的非洲八哥长达20年的观察。
2002至2021年间,研究人员追踪了数百只八哥的数千次互动,并收集了群体中个体的DNA以分析亲缘关系。通过整合40个繁殖季的行为与遗传数据,团队得以探究以下问题:八哥是否更倾向于帮助亲属?在亲属存在时是否仍会帮助非亲缘个体?是否与特定个体保持多年的互助关系?
动物世界的友谊
最终研究表明,帮助者虽优先援助亲属,但也频繁且持续地帮助特定非亲缘个体,即使此时仍有亲属可提供帮助。"许多八哥实质上是在逐渐建立友谊,"鲁宾斯坦表示,"我们下一步将探索这些关系如何形成、持续多久,以及为何有些关系稳固而有些则破裂。"
该数据建立在鲁宾斯坦与同事、学生数十年来对动物社交方式及动因的研究基础上。他们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鸟类,还涵盖全球多种物种:加勒比海的枪虾、非洲黄蜂、亚洲甲虫,以及澳大利亚的鼠类和蜥蜴。
"我认为这种互惠互助行为可能存在于许多动物社会中,只是人们尚未通过足够长期的研究发现它。"鲁宾斯坦总结道。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