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郝建鹏
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沃土。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山东省首家、全国第二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五年来,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持续推进预审业务标准化工程,构建大保护格局,考核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10,创新打造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国样板”,为烟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提供软动力,用创新铸就城市之光。
党建引领下,奋斗出来的“高光”
荣誉是奋斗出来的。2017年,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历时五年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打造了多个全国样板,开创了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源于党建引领。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打造全国一流保护中心”为目标,积极探索,形成“知心 知汇 知赋”党建工作品牌和“常融责新互”5字党建工作方法。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队伍,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护力度持续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烟台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评“山东省市场监管先进集体”“支持企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构建共建平台,扩容“朋友圈”。与青岛、威海、潍坊等中心共同签署《胶东经济圈知识产权领域党组织共建平台协议书》《胶东经济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联盟协议书》,依托各自优势,协同服务五市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形成服务合力,助推胶东经济一体化发展。
流程再造,构建新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编制涉及综合管理、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三大版块的全链条、全领域的标准体系101项,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保障性和引领性作用。在全国保护中心中率先完成标准化流程再造并正式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公益性服务全流程标准化改革”做为创新成果,获省政府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山东烟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标委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是96个试点项目中知识产权系统唯一入选的项目,烟台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烟台专利预审工作,多次获得“国字号”荣誉。通讯员供图
锐意进取,跑出专利预审全国“加速度”
专利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快速预审可为企业赢得时间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作为全国首批正式运行的保护中心,中心预审确权团队在无经可取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勇于突破、笃行务实,先后开通食品、机械、化工三大产业专利预审服务,开创“量质并举、质量优先”工作理念,多措并举提高专利预审服务质效。运行以来累计服务创新主体1200余家,接收各类专利申请7000余件,预审合格3000余件,已授权2000余件,预审合格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审查通道,授权周期比普通程序缩减80%以上。目前,平均预审周期仅3.2天,预审合格发明专利授权率91.8%,高出全国平均值10余个百分点。
技术成果快速获得专利权,极大激发产业创新热情,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也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今年7月份,由烟台华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申请、经中心快速预审合格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动平行封焊装置及封焊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该专利技术除了具备专利质量高、技术先进性外,还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已相继为多家知名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创新主体带来上千万规模的销售收入。
多年努力和探索,烟台专利预审工作在全国树立了标杆,工作经验先后4次在全国分享推广。2019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首届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业务竞赛团体亚军及个人风采之星;2020年提报的“优化专利预审服务”案例入选第三届中国营商环境特色50强榜单,荣获投资环境创新奖;2021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综合业务竞赛团体冠军及个人智慧之星。诸多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彰显了烟台知识产权工作实力、标杆风范。

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业务办理窗口。通讯员供图
精准导航,护航烟台智造“上天入海”
专利导航,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上天入海”的烟台智造中,不断书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中心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对产业升级的引领支撑作用,印发了《烟台市专利导航工作管理办法》,推动创新主体建立专利导航决策机制,树立专利创造的价值导向,以专利导航提高专利布局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探索形成“产业创新—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高价值专利运用—产业发展”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机制。
精准导航下,助力产业结出了累累硕果。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成功携五星红旗奔月成功!这抹鲜艳的中国红正是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差别化对位芳纶关键技术专利专利导航”中的核心技术材料制造而成。经略海洋,耕海牧渔,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深水网箱专利导航”,缩短了企业技术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成本,挖掘布局发明专利23件,为烟台市“海洋牧场”发展增添活力。
近年来,中心围绕烟台市委、市政府“1+233”工作体系,全力实施“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15个产业类、60余个企业类专利导航项目,引导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0余个,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和研发路径,挖掘布局高价值发明专利500余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政府科学决策。
“保护网”全覆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开拓创新,打造全国维权援助烟台样板。先后成立全省首家跨地域诉调对接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省首家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中心,建设覆盖全市28家保护分支机构,形成三级维权服务网络。同时,不断完善协同保护平台建设,与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等十余家单位分别签署保护合作协议,建立全面合作和协作长效机制,构建了全市乃至跨区域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格局。
在全国首创以诉调对接综合服务平台、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中心等为主线,以基层调解工作室为补充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建立了保护协作机制,形成了维权援助、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保护闭环服务体系。
维权与协同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获批全国首批仲裁调解机构能力建设试点、首批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和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荣获全国首届快速维权案件演示十佳优秀奖等;2020年在国内率先实现全部县级调解工作室全覆盖,荣获司法部表彰,被评选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办理维权援助和纠纷调解案件2000余件,结案率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提效增速,创树全国公共服务典型
不断完善服务职能,多措并举,打造全国公共服务烟台典型。相继设立专利质押登记、商标巡回评审庭和商标受理窗口,实现知识产权多个服务事项的本地化办理、“一站式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烟台工作站,优化流程、效率提升,开通专利质押登记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专利质押登记本地化、即时化办理,将办理时限缩短到2个工作日以内。中心成立以来,共为378家烟台本地企业办理1721件次专利质押,为企业融资金额超64亿元;设立全国首家地级市商标巡回评审庭,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30余项业务“一窗通办”,累计办理商标业务254件次。
2021年,全国第四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落户烟台,“用好信息服务,提升调解效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优秀案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发展征程下,中心将持续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烟台样板”,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