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2022年10月09日19:48:34 科学 1918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身上会留下一个红色的“特殊印记”,而这些印记,证明了高压电流曾在这具身体里高调路过。

这到底是什么?

为何会这样?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被闪电击中7次,仍然活着

据统计,一个人被闪电击中的概率只有1/60万,如果被连续击中,那概率更是低于中五百万。

但是吉尼斯记录里有一个人被闪电击中了7次,而还活了下来。

他就是美国弗吉尼亚州雪兰多国家公园的一名护林员——罗伊·克利夫兰·沙利文

1942年至1977年间,他七次被闪电击中,他在这七次袭击中幸存下来,人们称他为“人体避雷针”。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都认为他非常的幸运,但是他非常地害怕雷电再次袭来。而面对这一系列奇怪的雷击,任何人都无法做出解释。

那种恐惧感,让整个人都在颤抖,最后忍受不了自杀了。

那么为何被雷劈击中,身上还留下了一个“限定皮肤”。

实际上,由于闪电发生的冲击波会爆破一切的衣物。乃至移动到人体外表,它会使红细胞从毛细血管浸透至表皮,也就是说血管破裂造成的痕迹。

随同高温灼伤,导致皮肤看起来像贴了一张纹身。而这种伤痕就被称作为闪电纹。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多地发生雷击事件

2021年7月9日,浙江省宁海县马婆园村一女子骑电瓶车时瞬间被雷击中,直接倒地当场身亡。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2022年5月7日下午3点左右,我国云南发生一起雷击事件,致村民一死三伤。事发时,有4名外出劳作的村民正在地里割菜籽,不幸被雷击中。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据《印度快报》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5月19日傍晚,比哈尔邦16个地区遭暴风雨和雷电袭击,造成至少33人死亡,很多树木和电线杆倒塌。

2022年9月24日,一天之内12个人被雷击中身亡,很多人都认为是天谴。

其实哪有那么多“天谴”,这只是巧合。

就在印度北部地区遭遇雷暴极端天气,一天之内有36人因雷击直接或间接丧生,其中12人被闪电击中,另外至少有24人因大雨导致的房屋倒塌而死亡。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印度专家表示:

是因为全球变暖加剧了闪电频发,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闪电发生几率就会提高12倍。

另外,随着城市高建筑物、风力发电风车的增多,会引发更多的上行闪电,且高建筑物会吸引周围的闪电,使得局部地区的雷击次数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100亿元人民币。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雷电是如何发生的?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绝大多数是从云内始发,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雷电能到达地面,称为地闪。

中国天气网研究1981年至2013年各地雷暴日数的大数据发现,我国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发生雷暴,山区雷暴日数多于平原。


其中,发生雷暴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70天以上,局地超过100天。

此外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到9月,其中7月为最高峰,也就是说雷电频繁出现最多的时候。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如何避免雷击?

其实此类悲剧时有上演,在面对触电、雷击身亡,我们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第一、应提前查看天气信息,早知道、早准备、早预防。

第二、若雷电天气即将来临,非必要不外出,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关闭不必要的电源和电器设备。

第三、当雷电到来时,室外活动的人员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尽快躲在建筑物内避免躲在树下。

第四、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的物体,切勿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总而言之,在面对雷雨天气时,我们应该要在家中切勿外出。

还有一点,不要以为这个“图腾”很好看,就想要去模仿,甚至去尝试。

可千万别!!!

被雷击中不幸者直接死亡,万幸者你还会留有一条命。

但是说那么多,我们可千万不要去尝试,遇到雷雨天气时一定要在家里躲避!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标本“飞天”报告提速!深圳龙岗无人机医疗运输网月底全覆盖 - 天天要闻

标本“飞天”报告提速!深圳龙岗无人机医疗运输网月底全覆盖

5月8日,宝龙湾区未来科技园正式开园,标志着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由龙岗中心医院与亚辉龙携手打造的 “低空物流 + 集团检验中心” 创新成果在开园仪式上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焦点。据悉,5月下旬,“无人机运输社康标本”项目还将陆续开通7条航线,完成龙岗中心医院下属29个社康全覆盖。今年 3 月,...
李 庚|忽如一夜春风至 中国硬核创奇迹 - 天天要闻

李 庚|忽如一夜春风至 中国硬核创奇迹

忽如一夜春风至中国硬核创奇迹作者 李 庚当人形机器人与马拉松运动员并肩奔跑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当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机器人整齐划一地扭起大秧歌,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进现实。
共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启幕 - 天天要闻

共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启幕

4月30日,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州南宋德寿宫启幕。本届灵芝文化节以文化市集、启幕盛典、宋韵雅宴三大篇章展开,来自中医药、科研、体育、电商等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展现了灵芝产业“承古法、立新章”的蓬勃气象。图为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启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本届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巧妙融合了传统...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 天天要闻

海边遇到水母别碰有毒!医生:被蜇伤要用海水冲洗

随着夏季来临,水上活动增多。近期,有游客在广东珠海横石基沙滩、木头冲沙滩等地发现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样的物体,很多人还会用手触摸。其实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医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万别碰!据统计,我国沿海有30多种水母会蜇人。这些水母的触须上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 天天要闻

贵州大学助力中国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

走进贵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来自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们端坐于操作台前,在无菌气流环境下小心翼翼地分离纯化菌种,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靠山吃山”的饮食传统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