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仅感染1-2次,那么新冠肺炎的影响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会比较轻微,比如原始株杀伤力较强,但武汉后来统计约有40万人感染,其中绝大部分人依靠的是自愈。上海的数据则显示,重症和死亡数字大约占所有感染者的3.35‰,并且杀伤力依然主要在于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身上。不过,随着奥密克戎各种变种层出不穷,并且其中能成为主流毒株的变种都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其结果便是没有清零的地区都处于反复感染的高风险之下。比如法国已经确认,今年的第8波感染高峰已经开始。即便是对岸的台湾省,一个月内635人两次确诊。
反复感染会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这很可能意味着主流人群的免疫力逐步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反复感染出现更加严重的后遗症,从而导致更多的个人健康和社会问题,儿童青壮年人口超额死亡数字也在增加,只是目前绝对数字尚且没有老年人口那么庞大。按照我们的理解,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身体的军队,而每次感染就是这支军队与入侵病毒的一次大规模交战,如果高频率的反复感染,意味着免疫系统需要持续大规模交战,免疫系统恢复速度很可能无法及时弥补各种免疫细胞的消耗速度,从而可能在某次感染中战败。免疫系统战败,人就要扑街了。
而青壮年人口健康程度的下降,毫无疑问会导致更多的问题。比如社会经济的运行很可能因此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削弱,美国的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现有患者已占总人口的7.3%,法国4%,英国大约3.1%。而且反复感染后,这个数字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后遗症对于社会的影响会是复杂的,包括青壮年劳动力的逐渐短缺、儿童死亡规模上升,对于社会经济的破坏同样不可忽视。
我们还记得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初,英国和瑞典高唱着“群体免疫”,结果免疫了个寂寞,死亡比其他采取防控措施的国家多了很多。在奥密克戎之初,也有学者大声疾呼“疫苗+奥密克戎=最好的免疫”,结果现在反复感染。所以,新冠肺炎的威力其实还没有真的被完全展示出来,反复感染带来的恶果可能会在之后数年内慢慢呈现。
所以,现在说“大号流感”的,这个“大号”还是有点太大。新冠病毒的出现,不进行控制的结果必然是对人口的一波清洗,将淘汰掉很大一部分基因不适合者,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一部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文明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只是目前来说效果并不那么显著。
我们可以确定已经无法消灭病毒,除非它们自行消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采取的动态清零事实上有效地配置了有限的资源,避免了医疗挤兑的普遍发生。时至今日,我们无法快速扩张医疗资源,但我们可以快速建立防控体系,虽然动态清零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但如果可以解决常态化核酸的财政问题,那么目前的动态清零成本会变得更低,人员流动也会更加顺畅一些。
最理想的动态清零退出标准是:出现特效药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带来的健康后果。次级目标则是,出现有效的处理方式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在此之前,动态清零还是最不坏的选择,而新冠肺炎也肯定比我们社会主流乃至部分试图轻描淡写的专家所预想的要强大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