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祖先是条鱼?科学家:系4.4亿年前的鱼,非今天吃的清蒸鱼

2022年10月01日08:55:39 科学 1991

9月29日,一条名为“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条热搜其实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

不少网友看到热搜后评论称,之前都说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怎么现在又说是从鱼进化来的呢?还有网友提问:“难道中午我清蒸吃掉的是自己的祖先?”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次发现的鱼生活在大约4.4亿年前,属于有颌鱼,它们确实是我们的祖先,但它们也同时是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祖先,比如我们熟悉的十二生肖,它们的祖先也都是有颌鱼。今天的我们和十二生肖里的动物都相当于进化树上的树枝,而往根源推导,最终汇聚到的一根主要枝干就是有颌鱼。”此次发现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朱幼安29日下午告诉北青报记者。

朱幼安介绍,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找到有颌鱼出现早期的样子,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之路。

但长期以来,这条有颌鱼类起源和演化之路最开始的一段有大约3000万年的时间,我们对其了解处于完全的空白之中。朱幼安表示,此次研究团队先后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其中发现的有颌鱼化石为我们填补了1000多万年的空白。

但朱幼安坦言,这些有颌鱼化石的发现绝非一帆风顺,团队成员从15年前就开始了相关工作,不断积累相关的资料,最终在2019年才找到富含有颌鱼化石的区域。

朱幼安表示,虽然有颌鱼的后辈中,包括了蓝鲸、大象这类巨无霸,以及人类、恐龙在内的地球霸主,但4.4亿年前的有颌鱼只有不到3厘米长,还生活在当时的水中霸主“海蝎子”的阴影之中。但由于拥有强大的演化潜力,有颌鱼用了从演化角度来看很短的时间,就成为了当时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并且奠定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后辈们的地位,其贡献值得人类的研究与铭记。

人类的祖先是条鱼?科学家:系4.4亿年前的鱼,非今天吃的清蒸鱼 - 天天要闻

人类的鱼祖先发现者:网友清蒸吃掉的也是有颌鱼但并不是我们的祖先

记者:为何此次发现的有颌鱼被称作人类的祖先?

朱幼安:我们今天对上颌和下巴在内的颌骨见怪不怪,但其实在生物演化的历程中,颌骨的出现至关重要。颌骨的出现改善了动物的捕食能力,今天的一些无颌鱼,比如七鳃鳗,只能靠像吸盘一样的嘴去吸东西。而且由于没有颌骨,它们的呼吸效率也不高,只能生活在激流里,以便获取更多的氧气,而且因为呼吸效率的限制,它们的体型也长不大。

实际上,包括人类在内,大多数大型动物都是有颌类,颌骨的特征都可以追溯到大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那个时候首次出现有颌鱼,由此开始,后来演化出了牙齿、成对鼻孔、内耳水平半规管、胸鳍和腹鳍等多个此前无颌鱼没有的器官。正是这些器官使我们有颌类取得了竞争的优势,今天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是有颌鱼的后代。

记者:对于有网友担心,中午不小心把祖先清蒸吃掉了的说法,你怎么看?

朱幼安:这当然是网友们的一句玩笑话。严谨地说的话,这次发现的有颌鱼非常接近今天鱼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这个共同祖先长得像鱼,但它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4亿多年了,也并不是今天的鱼类。所以网友清蒸的鱼虽然也是有颌类,但不是我们的祖先,最多是我们很远很远的远亲,可以放心食用。

记者:此次发现登上了世界顶级科研刊物《自然》的封面,为何这个发现如此重要?

朱幼安:人类演化之路上有几个关键的节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像这次有颌鱼从无颌鱼中演化出来就是一次关键的节点,后来有颌鱼的一支告别海洋,登上了陆地,又是一次关键的节点,类似的节点还有不少。

但在演化之路上,越是重要的节点,其演化速度越快。一些关键节点的演化可能只以10万年或者100万年来计算,这个时段相比40多亿年的地球历史来说,只是很短的一瞬间。我们的工作类似于拍摄体育照片,一场足球比赛虽然有九十分钟,但关键的进球或者犯规都只是一瞬间,我们就是要尽可能抓拍到那一个瞬间,让照片接近发生那一刻的样子。

我们之前对有颌鱼类演化的前3000万年都没有任何了解,而这次发现把这个3000万年空白缩短到了1000多万年,这相当于虽然没有最终拍到进球,但拍到了球星起脚射门的瞬间,对我们鱼祖先演化之路重要事件的了解迈出了大大一步。

人类的祖先是条鱼?科学家:系4.4亿年前的鱼,非今天吃的清蒸鱼 - 天天要闻

一次打闹发现通往人类祖先化石大门的钥匙,一类有颌鱼以沈从文命名

记者:请介绍一下这次有颌鱼化石是如何发现的?

朱幼安:化石的发现得益于大量的前期铺垫工作,甚至要追溯到很多已经离世的地质学前辈,很多前辈专家走遍中国,确认了国内不同地区的地层属于哪个地质时代,我们因此已经知道哪里有志留纪早期的地层,这大大缩小了寻找的范围。

另一方面,我所在的团队有老师从15年前就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从2017年开始,我们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到了2019年9月的一天,我们团队的成员李强博士在山里寻找化石,当日下了一天的雨,大家翻山越岭,都很劳累,但没找到什么东西。李强博士给朱敏老师打电话报告,朱敏老师就在地图软件上看了看,发现附近有个地方新修了公路,可能会露出新发掘的石头,就建议大家到那边试试。

团队几个人员到了朱敏老师指出的地方,爬上了山,为了对抗疲劳,互相打闹时看到了路边有一堆石头,是刚从山崖上滚下来的,大家敲开这些石头,结果找到了完整的有颌鱼化石,不过这批化石出自志留纪晚期,距离有颌鱼出现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了。但这次发现激励了大家继续在周边区域寻找,过了一年,2020年时我们就在附近找到了志留纪早期的无颌鱼化石。

很快,到了2020年10月份,我们就找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有颌鱼化石,也就是我们这次发布的成果之一。

其实我们后来也很庆幸,团队成员在打闹时发现的有颌鱼化石属于粉砂岩,质地很像粉笔,当时也在下雨,如果我们晚到了一些,化石可能就化为粉末泥浆了。

记者:找到化石后,如何确认它属于有颌鱼呢?

朱幼安:这些化石非常小,我们要把化石拿到显微镜下,用钢针一点点进行清理,每次剔掉一粒沙子大小的围岩,然后反复观察比较这些化石的细节,寻找和确定其是否具有有颌鱼类标志性特征,确认这些化石是否为有颌鱼。

记者:这次发现的部分有颌鱼都有非常中国风的名字,比如沈氏棘鱼、梵净山鱼、秀山鱼等,这些名字是如何命名的?

朱幼安:这是希望能够通过命名,向世界传播一些我们中国的文化。在我们的研究中,志留纪的一些时代分期,都是用英国威尔士的地名命名的,我虽然没去过威尔士,却对那里的很多小镇的名字如数家珍。这次我们用梵净山、秀山等地名,土家这样的民族名命名发现的鱼类,就是希望国际上更多人能够借机了解一下中国的地名和背后的文化。

沈氏棘鱼得名于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我们发现沈氏棘鱼的地方位于重庆、湖南交界处,临近边城古镇,再加上朱敏老师很喜欢沈从文的作品,我们就把这种鱼命名为沈氏棘鱼了。

人类的祖先是条鱼?科学家:系4.4亿年前的鱼,非今天吃的清蒸鱼 - 天天要闻

人类祖先曾不足3厘米长,曾是1米长的“海蝎子”猎物

记者:能够从你的视角来想象一下,4.4亿年前,这次发现有颌鱼的地方大概是怎样的景象。

朱幼安:那个时候,从四川、重庆到江苏南京都是一片海,由于河流汇入,带来了很多养分,这里有充足的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也是鱼的美食。因此这里生活了很多的有颌鱼和无颌鱼。

但这片海很浅,往往只有几米深,鱼一般都很小,我们这次发现的有颌鱼化石最长的不到3厘米。当时这片海里还生活着“海蝎子”,属于螯肢动物,体长可达1米左右,用钳子等捕食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整日生活在这些“海蝎子”的阴影之下。

但有颌类动物有巨大的演化优势,这意味着它们能适应更多的环境,有着更好的发展潜力。事实就是,过了大约1000万年,有颌鱼中有些就已经成为了当时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了,这个地位延伸到它的后辈霸王龙,也一直延伸到我们人类。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