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

2022年09月30日10:53:07 科学 1749

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 - 天天要闻


高小山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20年后的今天,在“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全国科普日主题下,各类科普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而努力。

从2016年成立至今,高山在科学探索和科学普及的道路上已经坚定地走了6年。走遍全球科学重镇,遍访科学大家,学习和传播最新科学知识。

这6年来,几百位热情的科学家和优秀的同学们与我们站在了一起。

2019年底疫情突发,高山在全网发起科普公益直播,用49场公益直播,为疫情中的大众科普病毒相关科学知识,在线学习量达2304万人次。

2020年底,高山科普节目“科学相对论”在荔枝播客上线,最具人间烟火气的16位科学大咖,每周都来跟大家闲聊趣谈,话题从“科学家为爱疯狂”到“太空旅行”、“AI永生”......无所不包。

2021年,科普新知识栏目“25℃科学”启动,邀请了21位顶级科学家,就当下的热点问题为公众进行科学解读,让“高冷”与“硬核”的科学知识“走下神坛”,深入人心。

2022年世界读书日,“高山科学经典公益科普读书项目正式对外推出,计划邀请百余位科学家和社会贤达每周为公众导读一本经典科学书籍。截至目前,已经有60余位老师带领着读完了23本经典书籍。

学科学,做科普,我们一直在行动。

高山的目标是“让影响影响影响”,我们热切盼望更多人来到人生的第二座山,一起为科学传播、为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而努力。


以下内容选录自高山科学经典第11期吴季教授、吴国盛教授、苏萌的分享,关于科普,老师们有话要说~


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高山书院校董)卡尔萨根生前有几个争议,第一个就是人家认为他搞科普是不务正业,您受到过这样的谴责吗?

吴季(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哈哈哈,那倒没有,不过这两年我确确实实搞了一点科普,包括写科幻小说。但主题仍然是没有离开(宇宙太空)这个主题啊。(比如我的一本小说里写到)我们离开了地球以后,再回过头来观察地球,会有哪些改变啊之类的,就有点像科幻。

我在工作非常忙或者任务非常紧的时候,去做这件事确实会带来问题。现在之所以有时间做,是因为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也没有直接承担特别重要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把我的经历、我的经验、我的想法让更多人,特别让青少年知道,这也是一种义务吧。

吴国盛:你这个是比较正能量的想法。卡尔·萨根当年评美国科学院院士没评上,后来人说,以他的学术水平还是能评得上的,应该是他天天做科普,做得多了别人就认为他肯定不务正业。我是侧面听到这个说法的,有点八卦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科学家的职责并不仅仅局限于做科研。科研过程中如果还有精力,去做做科普教育公众,让更多人理解科学,本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没有评上院士并不代表萨根这个人不行。但是当然啦,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对科学家还是有明显的偏见的。比如他的前妻(也是个院士),一个很有名的生物学家。有一次别人问她说,你提出来的这个新理论很不错,能不能给我们写点东西来科普一下?结果她很不屑地说,你找我前夫吧。

所以不仅仅在中国,在美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科学家做科普就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什么样的科普是好的科普?


吴国盛:苏萌,你是做航天投资的,你不做科普肯定是不行的对吧,不然怎么“忽悠”人出钱干这个事呢?

苏萌(起源太空创始人兼CEO)我觉得这两个倒不是矛盾的。首先我觉得科普是“正业”的一部分,而且甚至是科学家的责任,或者说是科学家社会属性的一部分。

我之前也做科研。做研究,然后写论文,发现还挺有意思的,我自己很享受这个科研过程,但久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会开始希望让更多的人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认知。

科学探索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快感,我就希望让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不管是从个体而言还是从整个文明角度来讲,人类拓展认知边界时候,会有一些很复杂的情感在里面,我特别希望把这样的一些情感,这种知识以外的、看不到的珍贵的东西分享出来,保留下来,让更多的人体会到。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当中,没有对这个世界有一些认知,没有感受到常识和想象之外的、由科学带来的一些东西,我就会觉得非常可惜。

而我想要传播的,不是说太阳有多大,地球有多远,或者是什么概念类的东西,这些很重要的,但其实我们真正探索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在观察世界这个事情,这个世界其实比你想要大很多很多。

吴季:有些人觉得科普不是很高级,是因为确确实实科普也分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卡尔萨根是做得最好的,我觉得就没有看到比他做得更好的。

如果只做名词解释,也算科普,但这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同时也很简单,就是你照着念稿就可以了。

但假如除了做名词解释,还把你自己对科学家、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都带进去的话,那可能就是更好的科普。如果做能做到这种程度话,那你一定要去做,不要放过机会。


为什么做科普很重要?


吴季:可能我的理解也不那么深。对于中国来讲,(公民的)科学素质、科学素养还是很低的。

关于公民科学素养,之前有做过一个调研,就是给你一个表让你回答一些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天为什么会下雨?”之类的,根据回答的正确率来评判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我印象中这个数值应该是10%的,而美国的结果是20%。所以相对来说,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还是比较低的。

因为发射场一般都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所以我因此去过一些偏远的山村。有一次在西昌发射场附近一个彝族山村里,我遇到了一个老婆婆,带着小孩,小孩抱着一只大公鸡。我问她是去干啥,她说是去做法事,因为家里有人生病了。

他拿着一个大公鸡,肯定要把大公鸡杀了啊,所以你可以想象,在偏远山村迷信的色彩有多重。虽然他们天天看火箭发射,但科学并没有深入他们心中,他们还是相信那些传统的、迷信的东西。

所以,要想使民众的科学素质量提高,能够认识世界,能够在未来把中国建设得更好,或者咱们说得俗一点,把自己家乡建设得更好,都需要科学知识。靠杀一只鸡什么的,是建设不好的,永远也建设不好。

如果你给他做名词解释,告诉他一个公式,那肯定是没用的,也教育不了他。所以要给他们讲故事,要给他们传达科学背后的这些这些理论,这些人文的东西。你掺杂的东西越多,越可能把他带到新的境界。

要做好科普,那是太好了,太重要了。


关于“高山书院”


高山书院(GASA)是一个以“科学复兴”为愿景,“让科学精神惠及民族”为使命,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型组织。(高山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高山书院2023级招生报名中

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 - 天天要闻

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