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9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今天上午,2022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在上海揭晓。

获奖者海报。主办方供图
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Michael I. Jordan)因其“对机器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作出了根本性贡献”获得“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Dirk G?rlich)因其“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运输的机理及其选择性的关键发现”获得“生命科学或医学奖”。每个单项奖奖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两位获奖者将于今年11月初来沪参加颁奖典礼。
迈克尔·I·乔丹出生于1956年,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统计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生物系统与计算生物学、控制、智能系统和机器人、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
顶科协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遴选委员主席、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介绍说,迈克尔·乔丹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先驱,在机器学习领域工作了近30年,是将机器学习用于如文本分析、图像分析等特定主题模型的开创者之一。过去10年里,机器学习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得到爆炸式发展,如自动驾驶汽车、X光片分析、蛋白质折叠预测等,都离不开基于乔丹教授研究所塑造的理论框架。
迪尔克·格尔利希出生于1966年,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科学成员、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内运输、核孔复合体、输入蛋白和外输蛋白、内在无序蛋白和相分离、重组抗体。
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Schekman)介绍,染色体是细胞核的基因图谱,负责编码催化生命活动的蛋白质的所有信息。要想制造出这些蛋白质分子,细胞核内外就要进行一定的交流。此前学界已公认质膜和细胞核之间的蛋白质运输存在选择性,但对于其选择机制与通过机制尚不明确。格尔利希教授第一个发现了负责识别核蛋白信号并产生相互作用的输入蛋白,并在开启独立研究后,持续获得多项基础性发现,从而彻底改变该领域的研究。
顶科协奖是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由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承办、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并对标世界最高学术水平的科学大奖。奖项评选采取提名制,评选机构分为评审委员会和遴选委员会,均由国际科学界相关学科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红杉中国作为顶科协奖的独家捐赠方,将继续支持该奖项开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