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科学家在月球上竟率先发现了第6种新矿物,并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嫦娥石。
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明明美国对月球及外太空的探索似乎比中国起步更早,所取得的成就也更受业内瞩目。
那为什么美国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居然没有率先找到嫦娥石呢?
嫦娥石
首先,我们来看这第6种新矿物到底是什么?经科学家介绍,这是一种新磷酸盐矿物。
嫦娥5号从月球带回了嫦娥石,从外形上来看,它长得很像水晶一样,有微小的柱状同时还伴有生矿物所涵盖的铁杆石、钛铁矿、方石英和玻璃等其他成分。
那么,作为人类在外太空所探测到的一种矿物,嫦娥石有什么异常之处?它又为何会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呢?
中国科学家能够率先在月球上发现了嫦娥石,并且在国际命名委员会CNMNC上获得高票率通过,被确认为嫦娥石,这证明它是一种人类在月球上找到的一种新矿物,它被排在人类于月球上所发现的新矿物名单中的第6位。
这不仅能够证明中国太空探索又取得了新进步,也标志着全人类对于月球的研究又更近了一步。
那么,嫦娥石是怎么被发现的呢?2020年12月,嫦娥5号登月探测器在例行太空任务时,携带了一批月球土特产。其中就涵盖了一些来自于月球的矿物,当时人们也没有觉得这批土特产有什么异常之处。
它的重量不过是1731克,但经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将它送回到地球后,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些月球样品中有很多令人感到惊喜的地方。
2021年6月,其样品在获得同意后对全社会进行开放。
我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对这批月球样品获批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其中含钙聚变核能核素...这些物质对于人类研究月球运动、月球裂变、聚变资源基础地质研究等,都提供了对应的数据。
在第一研究阶段,科学家们发现这批月球样本中出现了10微米左右的颗粒。
它缠绕在灰石上,即便人们想要通过科技将其剔除干净,但又没能完全将二者分离。因此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家们想要获得理想的结构数据,还有一些难。
第六大矿物
到了第二研究阶段时,我国科研团队又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并统计出样品靶上的14万个颗粒,最终这才找到了嫦娥石新矿物的踪迹。
因为经过观测,人们发现这种单晶结构虽然质量很小,但是它居然还有裂变的性质。
比如说一颗小小的颗粒居然能够裂变成三小块,不出一段时间它就能在聚焦离子束电镜的切割下,慢慢变成更加纯粹的单晶颗粒。
其质量和体积要比普通人的头发丝还要小,而这种晶体结构在物理性质计算以及拉曼光谱分析后,被我国科学家确定为是当时人类还没有发现过的一种来自月球的新矿物。
那么,这种矿物为什么要叫做嫦娥石呢?这会不会和嫦娥5号探测器将其带回来有关呢?
2022年8月,科学家将这类新矿石送到国际矿物学会以及命名委员会进行讨论,最后全票通过嫦娥石的命名报告,且颁发了批准函。因此嫦娥石便被正式批准,此后关于这类物质将在全球被统一命名为嫦娥石。
而关于它的命名原因,其实主要有三个。比如说它是纪念嫦娥工程能取回这类样品,第二是因为,这类矿物的发音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更偏向于嫦娥的音译。
另外,它来自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嫦娥的居住地月球,并且还是我国嫦娥5号月球探测任务的落地点。
所以经过多重考量,最终科学家们就将嫦娥石命名为这种矿物的新名称,以此致敬了我国的伟大深空探索事业。
当然,也正是因为嫦娥石的被发现,标志着中国是在继美国、苏联之后,全球第3个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那么,这里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对于太空的探测任务启动的时间是比较晚的,而美国的起步时间更早,这些年来他们启动的探测任务数量也更多。那为什么他们却没有首先找到嫦娥石呢?
科技进步
人们将这个问题展开,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其中一小部分网友认为美国当年的月球登陆或许只是一个电影,与实际不符。但这种说法太过主观,因此便被忽略不做参考。
其实,这是因为美国对月球探测的着陆点和我们的有区别。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登月着陆点与嫦娥5号的登月着陆点不一样,因此在附近的取样点选择方向上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双方所能够带回来的月球样本有很大的差异。
就比如说我们如果要是跑到了山上或者跑到了沙漠,那这时我们想要在旅游地带回一些土壤样本,是否会因为自己跑到的地方不同?而样品中所含的物质以及矿物都有可能会出现差异呢?
当然,除了这一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人们不能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重视程度已经大幅度提高。
但反观另一边,不论是美国的航空航天局制定了探月任务,还是登陆火星计划,其重视程度已经不比当年。
在50年前,NASA登月时美国投入这项登月计划中的科研人员就超过了30万人,那经费多的就更不用提了。
但如今的美国探月计划却今非昔比,不仅研究人员的数目有所降低,所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有限。
虽说我国在探月以及对于太空的探索方面起步时间不比美国,但如今所投入的科技、人力及研究经费都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因此我们所取得的傲人成绩也将不止于嫦娥石,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好消息会不停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