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2022年09月28日01:56:23 科学 1695

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曾经统治地球达几亿年之久。但在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落在墨西哥湾,剧烈的撞击力瞬间制造了一个直径100公里、深约30公里的巨坑,有多达25万亿吨的岩石被抛向太空。这些岩石在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在大气层里摩擦、燃烧,变成一个个火球,点燃了全世界的森林,地球被尘埃包裹,阳光照不进来,温度骤降。75%的动植物因此灭绝,恐龙们冻饿而死,只剩下极少数变成了今天的鸟和鸡。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

我们的太阳系不只有8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在浩瀚的太空中还有数以亿计大大小小的石块和“碎石堆”,天文学字把它们称为“小行星”。

与地球一样,小行星们也绕着太阳运行,偶尔它们会受行星引力的扰动改变自己的轨道,还有一些会与地球轨道发生交会,甚至变成流星砸到地面上来。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地球周围有许多小行星

地球大气层很稠密,大多数流星会在与空气摩擦的过程中发热、剧烈燃烧,最后化为灰烬。但当流星比较大,比如说直径达到20米,或者由不易崩解的铁质构成,它就会对地面造成非常大的破坏。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超过29000个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它们的直径都超过140米,其中878颗直径大于1公里。这些天体都受到严密监控,因为它们一旦掉下来就有可能对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造成灭顶之灾。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近地天体时刻威胁我们的生存

与恐龙不同,人类不会坐以待毙。科学家不仅能观察到小行星,还能准确计算这些不速之客的运行轨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间,判断其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当我们意识到某一颗小行星未来可能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时,就会想办法摧毁它,或者让它偏转轨道。这被称为“行星防御计划”。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我们也有“行星防御计划”

对于“拯救地球”的方法,科学界一直都存在争议。有人建议向小行星发射导弹,用核弹头将其炸碎,即便炸不碎也能改变其飞行轨道;有人认为可以给小行星装上发动机,通过持久的推力把它推开;还有人说炸和推都不能解决问题,还是撞击最省事。

到底用什么办法最好呢?

一些近地天体看起来直径达几百米,其实它们是由许多大小石块和粉尘聚积而成的“碎石堆”。它内部的压力不足以令其密实,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又散失得很快,不能像行星那样熔融成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在它的表面引爆核弹,爆炸的大部分能量会被碎石堆吸收、削弱,然后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那些散开的石块又会重新聚到一起,变身为一颗带有核辐射的小行星。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核弹摧毁小行星不靠谱

给小行星装上火箭喷气发动机,像“流浪地球”那样将其推走,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然而大部分小天体在运行的同时还存在自旋,它的形状不规则,表面起伏不平,很难保证火箭发动机始终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喷气,所以通过“慢慢推”的办法把天体推离地球轨道,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

1996年,美国天文学家观察到一颗直径达0.8公里的近地天体(65803),2003年,捷克科学院的天文台发现65803其实还有一颗“卫星”,由于这颗卫星平均直径达到170米,因此科学家将这个双星系统命名为“迪迪莫斯”Didymos,希腊语是“双胞胎”,“弟弟”被称为“迪莫夫斯”Dimorphos。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飞镖”撞击小行星“双胞胎”

“双胞胎弟弟”围绕着“哥哥”旋转,它的公转周期约为11小时55分钟,于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就想发射一个航天器去撞击它,通过观察“迪莫夫斯”公转周期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撞击的效果,但撞击几乎不会对“双胞胎哥哥”造成影响。

NASA的航天器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英文缩写DART,“飞镖”),总投资3.13亿美元。实际上“飞镖”的主要部分就是一个610公斤重的撞击器,撞击器上除了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推进系统和一个照相机外没有其它科学设备。科学家通过计算后认为“飞镖”如果顺着“迪莫夫斯”的公转方向碰撞,可以使其公转周期加快10分钟,反之则变慢10分钟。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与小行星相比,DART微不足道

“迪莫夫斯”质量约50亿千克,它跟一座体育场差不多大;“飞镖”撞击器在碰撞前的质量仅500千克,1.8米见方,用它来撞击小行星很有点蚍蜉撼大树的感觉。

然而只要撞击器飞行速度够快,它的动能就会很高,当这个动能传递给小行星时,还是可以稍稍改变小行星的飞行速度。NASA其实不需要花钱,仅通过计算就能能知道碰撞会产生什么结果。

明知道结果的事情,明知道撞击不会改变小行星“65803”的飞行轨迹,为什么还要耗费巨资去做呢?

因为轨道计算的结果是科学,瞄准目标实施碰撞是技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才是生产力,才是一国科技实力的体现。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飞镖”准确命中目标

“飞镖”从发射到撞击总共花了10个月的时间,撞击地点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实际上航天器飞行的距离远超于此。在“飞镖”从发射到飞行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精确遥测技术、轨道计算和飞行控制,但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微小疏失,“飞镖”都不可能命中目标。

美国耗资3亿美元撞击小行星,是为拯救人类还是一场科技秀? - 天天要闻

“飞镖”(粉色)与小行星(绿色)飞行轨迹

考虑到远距离信号传输延时,“飞镖”在飞行的最后4个小时里需要完全自主飞行。又因为轨道控制发动机启动会使长长的太阳翼振动,进而导致摄像画面模糊,因此碰撞前几分钟不能打开发动机做轨道修正,机会只有一次,航天器需要瞄得非常准才能正中靶心。

那么NASA的“飞镖”撞击技术真的能够在未来拯救人类吗?

理论上讲,只要我们对近地天体发现得足够早,哪怕是对目标的速度或飞行角度有丝毫改变,都足以影响到它的运动轨迹,使之最终与地球擦身而过。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任何一次尝试都具有重大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SPACE.com:“nasa dart asteroid impact planetary defense success”

维基百科:奇克苏鲁伯陨石坑,近地天体,(65803) Didymos,Dimorphos,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美国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光环效应》,正在影响你的判断 - 天天要闻

《光环效应》,正在影响你的判断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同样的观点,巴菲特讲出来你就信,狗蛋说出来你就不信? 为什么喜欢一个人时,它浑身都是优点;不喜欢后,做什么都是错的? 为什么购买产....
高纯石英矿成我国新矿种 我国新一轮找矿挖到宝了 - 天天要闻

高纯石英矿成我国新矿种 我国新一轮找矿挖到宝了

4月10日,据自然资源部消息,《新发现矿种公告》近日发布,其中确定了一个新矿种——高纯石英矿。它的出现,将改变此前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助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高纯石英矿,是指经选矿、提纯可获得二氧化硅的纯度不低于99.995%,杂质、包裹体含量满足半导体、光伏等高新领域应用要求的岩石。除了此次确立...
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不错 - 天天要闻

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不错

来源:快科技快科技4月10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官宣,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前夕,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GCP级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现身该院科普活动现场,首度面向公众分享其阶段性康复体验。
萤火虫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绝?专家回应 - 天天要闻

萤火虫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绝?专家回应

近日,网上盛传“萤火虫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还提到“萤火虫已濒临灭绝,逐渐消失”,引发热议。据合新闻报道,记者咨询了合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他们表示并无此事。萤火虫并未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行列,也没有濒临灭绝,此种说法有失偏颇。萤火虫其实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统称,别名火金姑、亮火虫等。据统计,全世...
自然资源部:我国发现高纯石英矿,系新发现矿种 - 天天要闻

自然资源部:我国发现高纯石英矿,系新发现矿种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新发现矿种公告》显示,我国在河南东秦岭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新发现高纯石英矿。高纯石英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低热膨胀性、高绝缘性和透光性等特性,是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不可缺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国家高科技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取高纯石英需要具有高纯石英原料矿石,即...
也许你需要一个靠谱的实验平台 - 天天要闻

也许你需要一个靠谱的实验平台

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平台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位于洛阳的粒成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围绕科研需求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了涵盖动物实验、细胞功能研究、分子检测、病理分析等多个方向的技术平台,覆盖多类型实验需求,为高校、医院及科研单位提供实验支持。动物实验平台实验室动物中心规模化饲养...
深海中建“空间站”?探秘于南沙启动建设的这一大国重器 - 天天要闻

深海中建“空间站”?探秘于南沙启动建设的这一大国重器

作为广州“2+2+N”科创平台体系中的两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以下简称“冷泉装置”)已于近日启动建设。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申报并承担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为何国家愿意花大力气投入设计、建设冷泉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深圳市福田区首批70名政务辅助工具“AI数智员工”正式上岗,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所产生的高效率,也让有些人担忧人类岗位会被机器所替代。无论怎样,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让人类员工在和数字生命的协同中变得更高效、更温暖,创造更多价值,这应该是最终目的。原文 :《“AI数智员工”重构人机协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