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2025年06月08日22:30:13 科学 5122

it之家 6 月 8 日消息,北京时间 6 月 10 日 20:22(美东时间 8 时 22 分),印度空军上校舒布汉舒・舒克拉(shubhanshu shukla)将作为飞行员,与另外三名国际宇航员共同搭乘 spacex 载人龙飞船,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公理四号 axiom-4(ax-4)商业太空飞行任务。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该飞船计划于北京时间 6 月 12 日 0 时 30 分(美东时间 6 月 11 日 12 时 30 分)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标志着印度时隔 41 年再次重返太空。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ax-4 任务也将是 spacex 第 53 次龙飞船任务、第 15 次载人航天任务以及第 48 次空间站之旅(包括载人航天和货运任务)。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it之家注:印度上一次载人航天任务还要追溯到 1984 年拉凯什・夏尔马(rakesh sharma)搭乘苏联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本次任务由美国私营公司 axiom space 运营,nasa 和欧空局(esa)协作支持。公理四号机组人员包括:

  • 指令长: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美国),前 nasa 宇航员,iss 资深指挥官。
  • 飞行员:舒布汉舒・舒克拉(印度),印度空军上校,印度载人任务“加甘扬”(gaganyaan)预备宇航员。
  • 任务专家:蒂博尔・卡普(tibor kapu,匈牙利)、斯瓦沃什・乌兹南斯基(sławosz uznański,波兰)。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舒克拉生于 1985 年,2006 年加入印度空军,累计飞行超 2000 小时,驾驶机型包括苏-30、米格-29 等。2020 年入选 isro“加甘扬”载人航天任务预备宇航员。

届时,他将担任飞船副指令长,负责导航、对接及应急操作。指令长惠特森评价称,“他操作精明,才华横溢,是理想的副手。”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舒克拉表示:“进入太空时,我携带的不仅是设备,更是十亿颗心的希望与梦想。我请求所有印度人为任务成功祈祷。”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官方资料显示,公理四号机组将在 iss 停留 14 天,完成 60 项实验,其中印度主导 7 项:

  • 太空农业:在微重力环境下培育印度本土作物(胡芦巴、绿豆),研究种子适应性,为长期太空任务提供食物解决方案。
  • 生命科学:
    • 分析三种微藻类作为太空食物 / 燃料的潜力。
    • 研究缓步动物(即俗称的“水熊虫”)在极端太空环境中的生存机制。
  • 人体研究(与 nasa 合作):
    • 监测微重力下的肌肉退化及康复方法。
    • 评估宇航员在太空使用电子屏幕时的眼动及认知负荷。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isro 已至少为本次任务投入 54.8 亿卢比(现汇率约合 4.59 亿元人民币),此次任务经验将直接应用于印度 2027 年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加甘扬”,并为印度 2035 年建造空间站、2040 年登月计划奠定基础。

isro 主席 v・纳拉亚南(v narayanan)表示:“此次合作在训练、实验协同及设施 exposure 方面带来巨大收益。”

印度人时隔 41 年再上太空:宇航员舒克拉下周三执飞Axiom-4任务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