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自然会评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资助力度

2022年07月08日09:12:30 科学 1397

话说,目前2022年国自然会评时段,那么,对于青年项目而言,大家了解过去是什么情况吗?据悉,在1988年那会,一个青年项目是3万元(本文中邓秀新院士提及,那时他们工资才六七十块)!是不是觉得那时的青年项目很实惠?另外,邓秀新院士还提及,那时的青年项目是需要答辩的!而今,青年项目早已经不再有答辩环节,或许与资助项目数过多有关吧,毕竟人数众多是很难安排答辩现场的。

邓秀新院士对青年项目的观点,大家可以阅读下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设立35周年

2022国自然会评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资助力度 - 天天要闻

邓秀新在实验室。

2022国自然会评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资助力度 - 天天要闻

1986年邓秀新(左)与导师章文才的合影。

2022国自然会评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资助力度 - 天天要闻

1989年邓秀新(左)与美国老师合影。受访者供图


题目是“利用原生质技术筛选抗旱耐盐碱柑橘突变体”,申请书一共10多页都是手写的,图片是自己冲洗的细胞再生黑白照片……时隔30多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对中标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记忆依然清晰。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青年基金)项目不仅为我启动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笔不菲的经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我提供了独立开展科研的难得机会。”作为早期青年基金获得者之一,邓秀新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它几乎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青年基金的支持下,邓秀新正式走上柑橘研究之路。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率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柑橘细胞工程技术体系,成功应用于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

晚熟脐橙、早熟蜜橘、其他各种各样的柑橘……农业界公认,今天的柑橘越来越好吃,这位“柑橘院士”功不可没!

38800021,“幸运”变“牵挂”

时间回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秀新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就在他博士毕业的那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专门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的青年基金。

对邓秀新而言,一切都来得刚刚好。邓秀新和章文才先生商量后,决定以“利用原生质技术筛选抗旱耐盐碱柑橘突变体”为题申请青年基金,“想试试看这个领域还能做些什么事”。

1988年6月,邓秀新从武汉赴北京参加项目答辩。“和当年去参加高考的心情一样,一点都不紧张,嘻嘻哈哈地就去了。”当时,不到30岁的邓秀新对这次答辩会给他带来什么毫无概念,只有对科学的满腔热情。

……

不久后,邓秀新申请的项目通过了,项目批准号为38800021,获批3万元经费。他喜出望外:“要知道,我们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六七十块钱,这3万块钱可以做多少事啊!”

...

回忆起这段往事,邓秀新感叹:“无意中,青年基金竟然成为我对祖国的一种‘牵挂’,把我拉回到研究柑橘的人生轨道上,这条轨道一直通往今天。如果没有青年基金,我不知道现在会在哪里、会做什么研究。”


经费增加,年轻人也在增加

回首近40年的科研人生,邓秀新最难忘的仍然是作为起点的青年基金。“不只是一笔钱,还给了我独立开展科研的机会。”他告诉《中国科学报》。

...

“最近几年,我观察到一个比较揪心的事,高校、研究所里青年科研人员脸上的笑容少了,经常把‘摆烂’‘躺平’挂在嘴边,甚至真的这样做。”邓秀新严肃地说。

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反思是,“我们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还是太少了!”近年来,尽管国家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从事科研的年轻人也在增加。用邓秀新的话说,“每个人得到的‘饼’反而少了”。

...

为此,邓秀新认为,青年基金应当继续支持“青椒”们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培养他们独立主持科研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基础研究后继人才发挥作用。

“现在青年基金竞争格外激烈,资助率还不到20%。”对此,邓秀新呼吁,如有可能,尽量创造条件,提高青年基金的资助率,给更多“青椒”提供良好环境,避免他们在“内卷”中“躺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科学家是否会参与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方回应 - 天天要闻

美国科学家是否会参与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方回应

据中国网,6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等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法新社记者:美国法律禁止美国和中国开展太空领域合作,首先您对此有什么评论和看法?第二,美国科学家是否会参与研究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样本? 卞志刚:谢谢您的提问。在同美方开展航天领域合作交流上,...
嫦娥六号“回家”这一天还有特殊意义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回家”这一天还有特殊意义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等待点火起飞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动画模拟画面)。画面中,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展开。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门给药 - 天天要闻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门给药

在住院医嘱审核中,我发现了几例米索前列醇片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例如,一位产妇在剖宫产后,尽管接受了缩宫素注射,子宫收缩仍然不佳,随后使用了0.4mg米索前列醇片肛门给药预防产后出血。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肛门给药米索前列醇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是否合理有效?米索前列醇,其为天然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能够抑制胃酸的...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 天天要闻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降温喷雾又开始流行,但6月28日大兴消防的一场实验揭示,降温喷雾在车内密闭空间使用时,如果遇到明火,会引发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门提醒,谨防“降温神器”变“伤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气温36摄氏度,下午2点多,迎来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在北京市天交报...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早上6时许,阜南县摄影爱好者在淮河蒙洼蓄洪库,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并且出现了青头潜鸭与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画面。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 天天要闻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马钢矿业罗河矿参与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了解,罗河铁矿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研究作为该获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高带宽无线通信、电机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