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鸟传兽,兽传人

2022年07月05日12:04:02 科学 1407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虱子,是一类昆虫的通称,包含近5000种无翅寄生昆虫。它们是专性寄生虫,生活在温血宿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毛发或羽毛中。

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鸟传兽,兽传人 - 天天要闻

人也有毛,躲不开虱子的侵扰;而没毛的穿山甲就完全不长虱子。

嚼&吸

直到上个世纪,虱子在人类社会中依然无处不在。即使是今天,有些地方的人依然会受到滋扰。

虱子从行为上大致分两类——“嚼”虱,以皮肤和碎屑为食,“吸”虱则刺穿宿主的皮肤,以血液和其他分泌物为食。这两种虱子都以哺乳动物为食,但吸虱是哺乳动物独有的,换句话说,鸟儿从不挨咬。

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鸟传兽,兽传人 - 天天要闻

许多虱子是特定于单一宿主物种的,并与之共同进化。并且,它们只生活在身体的特定部位,随着它们生活的小“世界”一起运转。

向别的动物身上移居的行为,在虱子的世界中堪称哥伦布式的伟大征途。

虱子的起源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第一只居住在哺乳动物身上的虱子很可能是从鸟类身上来的。该研究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比较了虱子及其哺乳动物宿主的基因组和家谱。

研究者找到了基因上的证据——几千万年前,出现了宿主跳跃事件,由此开始了哺乳动物和虱子之间的共同进化,剪不断的联系。

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鸟传兽,兽传人 - 天天要闻

蹄兔,非洲兽总目一员

所有主要哺乳动物身上的虱子群体,包括人类身上虱子,均起源于非洲兽总目的共同祖先。非洲兽总目是一组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哺乳动物,包括蹄兔、大象、象鼩等。

从鸟搬到非洲哺乳动物身上后,这些虱子适应了新世界,并通过宿主转换过程,继续在其他主要哺乳动物群体中安居乐业。

非洲的人类祖先干了些什么好事?

按近代曾经的观点,虱子不会从鸟类身上转移到哺乳动物身上。

这项新研究证实了:一旦鸟身上的虱子学会了如何以哺乳动物为食,它们就可以更容易地从一个哺乳动物物种跳到另一个物种,而且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这样做。

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鸟传兽,兽传人 - 天天要闻

接下来就是——鸟传兽,兽传兽,兽传人,人传人。

顺带一提,根据2007年出版的《类人猿灵长类虱子的进化史》:人类身上的头虱和体虱与黑猩猩的虱子有共同祖先;而阴虱大猩猩身上的虱子有共同祖先......

这,非洲祖先都干了些什么好事......

写在最后

如果你的生活中每日和动物为伍,记得注意清洗。说不定哪天,它们身上的虱子觉得你味道不错,就搬家住过来了呢。

最后,万一你真的面对了虱子侵扰——头虱的话,梳子可以去掉虫、虫卵、药效、或寻常的洗发水也能起到控制作用,最不济,剃个光头,虱子就不会搬过来了。阴虱同理。

而体虱则像文章开头张爱玲所说,是住在衣服上的,好好洗洗,大不了一把火烧了......

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鸟传兽,兽传人 - 天天要闻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_¬)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