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2024年06月26日07:10:16 科学 3843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

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

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作人员遥控插秧机停靠田边,为其及时补充秧盘,插秧机又不知疲倦地继续“忙碌”起来。

今年这批水稻,从选种、育秧、种植和收割,到稻谷烘干、仓储和加工,全过程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其奥秘在于田埂之上的两幢白色厂房——育秧基地和烘干仓储中心,里面的设备为好米的诞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谷丰登,不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围绕种好一粒米挥洒汗水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所在地,曾是一片乏人问津的垦区,上海东禾九谷开心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军旗和他的团队用12年时间,围绕种好一粒米,将这里打造成现代农业样板。

走进农场,自动驾驶拖拉机、全自动插秧机、耘田除草机、智能收割机、大疆大型无人机等一台台新型智能农机令人目不暇接,育秧系统、烘干仓储系统、大米加工系统等一系列现代科技设备也尽现眼前。

杜军旗望着绿油油的稻田打趣说:“最早我们只是想种点好米给家人和朋友吃。” 10多年前,他还在浦东从事it工作,2012年回浙江东阳老家探亲之际,看到大量闲置农田,他立刻心生感慨,尽管早早离开乡村读书就业,对农业、农村、农民却有着真切情感。因此,在it行业做得风生水起时,杜军旗决定将事业重心转向农业,经考察后,把创业地点落位于崇明,并选取由上海农科院精心选育的“早玉香粳”稻米品种进行种植。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立农的“基因”已被植入。在“机器换人”有序推进下,东禾九谷从事农业生产的员工也越来越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5岁。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还确保了种植的生态环保。比如种子温汤消毒设备,利用巴氏消毒原理进行种子消毒,不产生任何污染。再比如用耘田除草机除草,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药剂。

围绕种好一粒米,挥洒汗水,收获硕果。2023年12月7日,被誉为“大米界奥运会”的第四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活动举行,东禾九谷选送的越光和南粳46大米获得皇冠综合组金奖。

以“科技力”提升“声望值”

智能农机在田野里奔腾辗转,自动播种、施肥、收割。科技与农业融合,描绘着最时尚、最具创造力的乡村图景,农业正从“体力活”变为“智力活”。

“藏粮于技”的主旋律在田间奏响。实现农业现代化,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保证大米的口感。吃过东禾九谷大米的客户清一色反馈:好吃、放心。

杜军旗的愿望不止于消费端供给。东禾九谷以“米文化”为延伸,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先后建成大米馆、悦泊乡等稻米主题休闲空间和乡村酒店。游客可以在大米馆的文化互动体验空间,了解关于“米”的文化和传承,也可以在农场里体验夏天插秧、秋天收稻,入住稻田边的乡村酒店,品尝从农场现采现做的绿色有机食物。

“这里不只是单纯的大米种植基地,更是一个宜产、宜学、宜居、宜养的现代化生态乡村空间。”从“种好一粒米”到“讲好一粒米的故事”,杜军旗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提到时下热词“新质生产力”,杜军旗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既要抓住“新”,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也要实现“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挖掘更多农业人才。“东禾九谷走的每一步都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用未来的逻辑做农业,向未来要发展方向,为促进城乡互动和融合作出贡献。”

生逢盛世,恰逢其时,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想法和思路让杜军旗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东禾九谷还将以稻米文化园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稻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 观察员点评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学强认为,一粒米虽小,背后却是农业新质生产力育成的生动图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新农人+一系列新农机的广泛应用+“引一接二连三”的新商业模式。

现代农业正同时向多个新兴领域发展,但其核心要义都是利用创新技术,实现更智敏的规划和更智能的管理,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科创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板块,期待职能部门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打造容小、容缺、容慢、容错的宽容环境和机制,为上海新农人鼓劲加油,为超大城市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支招赋能。

  作者:史博臻

文:史博臻图:史博臻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 天天要闻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降温喷雾又开始流行,但6月28日大兴消防的一场实验揭示,降温喷雾在车内密闭空间使用时,如果遇到明火,会引发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门提醒,谨防“降温神器”变“伤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气温36摄氏度,下午2点多,迎来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在北京市天交报...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早上6时许,阜南县摄影爱好者在淮河蒙洼蓄洪库,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并且出现了青头潜鸭与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画面。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 天天要闻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马钢矿业罗河矿参与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了解,罗河铁矿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研究作为该获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高带宽无线通信、电机车移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共享荣光!看“嫦娥揽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 天天要闻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共享荣光!看“嫦娥揽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6月25日嫦娥六号结束53天的旅程返回地球连同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也一并“快递”到家 6月26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开舱取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月壤”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揭开月球更多的秘密   同心逐梦 共赴苍穹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带领科研团队协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古蔺: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为野生猕猴群撑起“保护伞”? - 天天要闻

古蔺: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为野生猕猴群撑起“保护伞”?

邓小红 泸州观察 魏杰/文图“观景台修好之后,大家看野生猕猴就更方便了,给我们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动了我们周边村民摆摊创收。”6月26日,古蔺县白泥镇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猕猴观景台的位置摆起了小摊。古蔺县地处乌蒙山区,辖区内佳木葱茏,成为众多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乐园”。据统计,古蔺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