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航天英雄刘洋,博士学位,儿女双全,家庭事业双丰收

2022年07月05日01:16:23 科学 1895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对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浪漫追求。

从神舟飞天到蛟龙探海,每一个荣耀的背后都凝聚了科研人员付出的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实力的强大。

2003年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天之旅好像就在昨天,而在19年后的2022年神州十四号航空任务的人员中,有一道靓丽的身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道身影便是——我国首位航空女英雄刘洋

众所周知,想要成为一名宇航员,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宇航员的选拔有着极高的标准,不仅对人的身高、体重,体力等硬件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人的意志力和奉献精神的考验也很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女航天英雄——刘洋的故事。

中国首位女航天英雄刘洋,博士学位,儿女双全,家庭事业双丰收 - 天天要闻

刘洋1978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现在44岁。她作为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性宇航员,如今又能第二次登上太空执行任务,其经验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可见她本人有着足够优秀的能力,其背后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和学习的。

从小刘洋就是班中的尖子生,成绩名列前茅,不仅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也是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的学业路顺风顺水,从初中到高中表现都很出色,还当过班级的团支书。在她18岁那年,她做下的一个决定也影响着她未来的职业发展,她决定参军当一名军人,考上军校。

军中生活虽然艰难枯燥,也挡不住刘洋刻苦读书的决心。在她的努力下,她的高考成绩远远超过了地方重点院校录取分数,最终以高出31分的成绩考进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和杨利伟、王亚平翟志刚景海鹏等人成为了校友。

中国首位女航天英雄刘洋,博士学位,儿女双全,家庭事业双丰收 - 天天要闻

进入这所知名高校学习,也为她成为优秀的航天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她还成为清华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事业有成。

2001年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后,她十年磨一剑,不断学习航空的基础理论、航天专业的技术,不断做任务模拟训练,接受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飞行程序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航天员训练。

最终在2012年时,她确定成为神舟九号任务组成员之一,成为了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员,为中国航天事业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坊间流传,女航空员上完太空后会影响生育能力,这个谣言纯属无稽之谈。大多数人认为太空中存在的辐射可能会破坏女性的生殖机能,还会导致基因突变。但其实女航天员上天后返回地球成功生育的例子不少,因为刘洋便是其中一个。

中国首位女航天英雄刘洋,博士学位,儿女双全,家庭事业双丰收 - 天天要闻

刘洋与丈夫张华是军中战友,两人相识于青春最美的年华,2004年在刘洋26岁的时候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5年神舟九号任务结束的第三个年头,刘洋在一档节目中发言表示自己已经是家庭中的一位母亲。

在后来《环球时报》对她的采访中,她也确认了自己已为人母的事实,刘洋怀孕生子成功打破了女航空员上完太空后会影响生育能力的这个谣言,解开了世人对太空的误解,让我们对太空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时隔十年,刘洋第二次执行航空任务。在执行国家任务的同时,刘洋也在执行着家庭的任务。家中的小孩告诉刘洋一定要从太空平安回来,并把对母亲的祝福带到天空和星辰中,同时希望多拍一些太空的照片。

这些交代不仅是小孩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出行的担忧,也是对母亲的一种甜蜜祝福,让人暖上心头,从中也可以看出刘洋对孩子的教育下了不少功夫。

中国首位女航天英雄刘洋,博士学位,儿女双全,家庭事业双丰收 - 天天要闻

刘洋在航天事业生涯中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成就,相比也离不开背后家人的默默支持和鼓励。

神州十四号已于2022年6月5日成功和空间站交会对接,目前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让我们一起期待航空英雄凯旋归来的一天,一起为中国航空事业奉献的英雄点赞。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号,到家!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到家!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已于本月初先后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工作。欢迎回家致敬追梦的中国航天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