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2022年07月02日18:56:16 科学 1772

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 天天要闻

责编|酶美


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几乎存在于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中,在宿主防御、炎症性疾病、免疫稳态维持和组织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肺泡巨噬细胞AM是定居在肺泡表面的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是肺泡表面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在小鼠中占95%以上),是免疫系统抵抗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AM由胚胎肝脏单核细胞发育而来,在新生期发育成熟,能够终生维持自我更新。


源自胚胎单核细胞的驻留AM对于防御呼吸道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在多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和小鼠模型中已经发现起源于胚胎的驻留AM会被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AM所取代。然而细胞取代的动力学以及这种取代在后续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


2022年7月1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Manfred Kopf团队在Sci Immunol上发表了文章 Monocyte-derived alveolar macrophages autonomously determine severe outcome of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利用几种不同的小鼠模型,精确展示了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不同起源AM的取代动力学、表型特征、基因表达特征、代谢特征及其功能。


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 天天要闻


作者发现流感病毒感染能够诱导小鼠驻留AM数目急剧下降,在2周之内AM可以通过自我更新迅速得到补充。在感染后5周肺泡中显示两群以Siglec-F分子区分的AM。胚胎来源的驻留AM(FeMo-AM)表达高水平的Siglec-F,而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AM(BMo-AM)则表达较低水平的Siglec-F。BMo-AM展示出更高的糖酵解水平和增殖能力,从而逐步取代FeMo-AM。为了直接比较BMo-AM和FeMo-AM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功能,作者将BMo-AM和FeMo-AM分别转输给AM 缺陷的新生小鼠重建其AM,发现BMo-AM转输的小鼠对流感病毒更易感,并且产生更为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及死亡。与感染的个体类似,随着年龄增长BMo-AM也会逐步取代FeMo-AM。BMo-AM的逐步积累使老年个体对呼吸道病毒更易感,更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效应。


此外,在组织巨噬细胞研究中普遍认为,组织微环境是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差异的主要因素。在该研究中,作者将两群肺泡巨噬细胞在相同的微环境中比较,发现肺泡巨噬细胞的的来源也是决定其表型、基因表达谱和功能的显著因素


总之,该研究揭示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AM比驻留AM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中诱导更为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 (Nature over nurture),解释了肺部反复感染以及老年个体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更为严重的机制,同时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提供了可能的干预手段。


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 天天要闻

图1. 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持续取代驻留肺泡巨噬细胞,解释肺部反复感染和老年个体中呼吸道病毒感染严重的机制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anfred Kopf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李凤琦博士和Federica Piattini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是李凤琦博士与导师Manfred Kopf教授在肺泡巨噬细胞领域合作的系列工作的第三篇力作,此前,作者在EMBO J (2020年)发表论文阐述了肺泡巨噬细胞起源于胚胎单核细胞的机制 (PMID: 31894879。随后,2022年4月作者在JCI insight发表文章(PMID: 35393945,通过体外培养,得到了长期稳定增殖的肺泡巨噬细胞,并且建立了体外基因修饰和体内巨噬细胞治疗的完整体系,在小鼠中成功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罕见病),为肺脏疾病的免疫细胞治疗开拓了新的可能性(图2)


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 天天要闻

图2. 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基因修饰及体内细胞治疗路线


李凤琦博士已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并继续从事呼吸道疾病的机理研究以及转化研究。其课题组目前正在寻找有意向的研究助理、博士后及研究生。有免疫学或者生物信息学背景的候选者优先。




原文链接:


制版人:十一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名单来了!成都15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名单来了!成都15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23年度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2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39项在国家公布的获奖名单中由在蓉科研团队、科学家牵...
浙江30项成果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 天天要闻

浙江30项成果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浙江共有30项科技成果获奖。  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5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25项。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即将回到地球。这是我国月球科研的一大突破,快来看看这次探索的成果。在北京时间6月2日早晨,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稳稳着陆,它携带着月球的秘密礼物准
谱写新篇章 勇当先行者③丨苏州吴江:千亿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 - 天天要闻

谱写新篇章 勇当先行者③丨苏州吴江:千亿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

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投产国内单体最大的异质结光伏项目启动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吴江……近几年吴江新材料领域传来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太浦河北,三白荡旁是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该基地是江苏省重
祝贺!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祝贺!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1939年12月,李德仁出生在江苏泰县溱潼镇(现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11岁时,李德仁考入泰州中学。他办公室的书柜里,至今保存着一张当年的成绩单,除了体育,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天上午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
世界周刊丨最长热浪 - 天天要闻

世界周刊丨最长热浪

6月21日,我们中国人迎来24节气中的夏至。在北半球更多地方,盛夏酷暑的感觉则早已到来。从南亚次大陆到阿拉伯半岛,从美国西部到墨西哥湾,“超级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感受。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国家环境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有50%的几率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跻身史上5个最热年份的几率则高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