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2021年10月11日16:50:02 科学 1064

喝啤酒泡人参,大半夜滴着眼药水玩手机,虽然是茶余饭后的调侃,但毕竟人到中年不得已。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类的平均寿命能达到1000岁,大家会做什么呢?有人会说毕竟1000岁太长,只争朝夕,还是接着奏乐接着舞吧。但仔细想想,如果平均寿命真的达到了1000岁,我们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要经历死亡的这一必经过程。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虽没有什么天敌,不需要为了生存胆战心惊,但作为高等智慧的生物,独具思想的人类却从未停止过对生命和生死的思考,也从未想终止对长寿秘诀的探索。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我们都知道人体浑身上下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每一个细胞都是有寿命的,当人体的细胞出现老化时,人体的机能和各个器官也会随之衰老,直到生命结束,所以如果想要延长寿命 就必须克服两个客观因素,疾病和细胞的老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周边的环境质量却在不断地恶化,在人类的世界里,潜伏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疾病,人们无时无刻不被细菌侵蚀干扰着,所以想要彻底解决疾病这一问题,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如果从控制细胞老化这一因素入手,能实现寿命的延长吗?

如果想解决细胞衰老问题,就必须让衰老的细胞拥有再生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人类基因密码的突破问题,但这项技术是一个长期工程。也许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基因密码会得到突破,但目前来看,人们还没有改变细胞的能力。另外我们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如果人类真的解开了基因的密码,并完全掌控了它,那么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突变,这是人类本身就无法预知的。即使寿命得到了延长,平均寿命1000岁这样庞大的数字,到底能不能达到,也不得而知。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王建林常说,目标还是要有的,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那么我们假设人类平均寿命可以达到1000岁,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这1000岁的寿命到底是如何分配的,衰老的界限又在哪里?每个年龄段又该占多大的比例呢?我们都知道衰老是一个过程,在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50岁左右时,身体的器官和各个机能便会出现衰老的迹象,而50岁也是人类走向衰老的分界点。那么寿命长达1000岁的话,该以多少岁作为分界点呢?

正常人的身体,在50岁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所以如果我们还以50岁作为衰老的分界点,那是不是意味着后面的950岁,人类都要以一种衰老的面目生活呢?仔细想想,每天都过着头重脚轻,耳聋眼花,疾病缠身的生活,即使能活到1000岁,也是一种煎熬,又有什么意义呢 ?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其次,平均寿命延长至1000岁,势必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给年轻人增加了生活负担。原本平均寿命七八十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已经颇感压力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如果平均寿命达到1000岁,那就意味着年轻的一代在赡养父母和照顾老人问题上,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达几百年的赡养,年轻的一代会不会崩溃呢?这时有人一定会说,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不能生活自理没有保障,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设每一位老人都有低保和退休工资,表面上看,没有花子女的一分钱,看似是给年轻人减轻了负担。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笔用来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工资和费用,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大家的平均寿命都在1000岁,势必会出现国库空虚, 经济下行的严重后果。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而这仅仅是养老这一个小问题所折射出的危害。平均寿命达到1000岁的人类,势必会造成人口密度过高的现象,给地球带来负担。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所要消耗的资源也会越多,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平均寿命达到1000岁,对于自身、国家经济乃至生存环境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弊端。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将平均寿命1000岁作为时间轴,在上面划分出人类的成长过程,原本18岁的成年人,到了236岁时才算成年。原本20岁的青春年华,有十几年献给了学校,那么如果平均寿命达到1000岁,人类在学校度过的日子将是几百年,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学习知识,虽然看上去消除了人们的高考焦虑,再也不用担心高考倒计时了,可一直在学校度过几百年的时间,听起来会不会很恐怖呢?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厌学的小伙伴们,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果断放弃了长寿的机会。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另外,按照这种推算方法,原本 在五六十岁退休的人,到了789岁才能正式退休,这就意味着,人类要工作553年。现代社会,朝九晚五的生活已经让很多年轻人倍感压力了,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短暂,而工作却占了生命的一大半,每天都想逃离工作。如果平均寿命达到1000岁,那么人类劳动力被剥削的时间也会延长几百年,想想都很可怕。

如果人类寿命延长1000岁,世界会怎样?人类:算了吧!完全没必要 - 天天要闻

如果人类真的实现了平均寿命达到1000岁的愿望,那这一定是噩梦的开始。千疮百孔的地球,摩肩接踵的人口数量,枯竭的自然资源……这一切都让人毛骨悚然。虽然长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美好追求,但这种追求,即使真的实现了,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也一定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还是将长寿的愿望停留在美好的追求和想象上吧,不要打破这份美好的愿望,也不要为了追求长寿,而违背人类本身的生存法则,毕竟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