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2021年09月18日20:16:12 科学 1880

在天上呆了三个月之久的神十二宇航员回家了,赶在中国团圆佳节中秋之前安全着陆。细心的网友发现宇航员无论是着陆出舱,还是新闻发布会上,都是坐在椅子上完成的。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思考:都说军人各个都是国防身体,而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必定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佼佼者!为何全国人民见到的英雄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状态,是空间站工作太劳累,还是它们耍大牌?

失去重力影响与必要运动量,国防身体也会衰退成老年人“脆骨头”和“肌无力

各位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偶尔睡久了一下起床站立时,会感觉身体没力气、站不稳呢?

其实宇航员也是一样,在极端失重情况下呆了三个月之久,平常各种动作不需要克服自身及物体的重力,人体肌肉自认为它存在的意义不多了,便开始退化,并且这个肌肉萎缩过程是非常快速的。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废用性肌肉萎缩

就算在地球上,如果一个人腿粉碎性骨折了,打上石膏恢复3个月以上。等到拆下石膏时,也会明显看出伤腿因为限制运动而肌肉明显萎缩;瘫痪卧床的患者大多身形消瘦,也是源于全身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看得出来,看不见的骨骼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站立、走路变得不费力气,这并非好事。负重、抗阻、超负荷和累积的运动可以产生骨效应,而失去了这些影响后,宇航员的骨质将快速流失。这些在地球上能产生的骨效应,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骨量、成年人获得并保存骨量、中老年人减少骨丢失。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为了减小骨骼、肌肉的退化,宇航员也是每天有健身的

国外研究发现,职业网球运动员从儿童时期即开始参加运动,运动侧骨量较非运动侧骨量增加40%。我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举重运动员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妇女。另一些研究提示,运动可能对刺激部位的骨骼产生明显的局部效果,并且在适宜运动负荷下,运动强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力量性运动项目对骨密度的影响较耐力性运动项目明显,力量性运动主要是指一些负重活动。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三名宇航员,聂海胜57岁、刘伯明55岁、汤洪波46岁,本已经处于骨质开始流失的年纪;又身处此种极端不利于骨质健康的环境,并且出征三个月之久,骨质快速流失。绝经期妇女是骨质流失最快的群体,也是最易患骨质疏松的群体;而宇航员在太空骨质流失的速度,相比于绝经期妇女也可谓是“天上一月,地上一年”。三名宇航员太空呆三个月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绝对是比大多数老年女性朋友还严重的。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所以,阔别地球已久的三名宇航员,虽然三月前还是国防身体,但现在骨骼与肌肉状态却如同80岁的老头;更何况身上还穿着40斤左右的航天服,一步不稳是会把三个“老头子”摔成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者大多数发生骨折时并不需要剧烈的暴力,常常只是轻微的外力,提取重物、坐车颠簸、打喷嚏或者腰部的突然扭转等不经意的伤害都可能引起骨折。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严重骨质疏松,打喷嚏也可能骨折

此外,因失重导致心脏供血功能减退、体液流动重置、颅压增高等身体变化,都暂时不允许他们稍长时间的站立和运动。

身体器官“用进废退”,正在衰老的中老年朋友也应动起来

说到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大家都较容易接受饮食和药物的治疗,却往往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许多老年朋友因为骨骼、肌肉的自然衰老,出现不同程度关节不适、体力下降的情况,就逐渐开始抵触一些体力活动,甚至出门逛个超市、散步都怕耽搁年轻人的步伐。殊不知,人体器官如同机器一般“用进废退”,就算在“即将报废”的年限也要保持日常活动,否则“报废”得更快。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不同人群通过运动提升骨密度的方案是有差别的,个体锻炼过程中还应进行阶段性调整运动强度、运动量。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人群:主要以有氧运动、传统养生运动为主,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及抗阻力量训练为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防治方案,可分为3个阶段。

初始阶段(第1~3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3天,每次20~40分钟;初级阶段完成且骨量流失停止或减缓的患者,进入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第4~9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3天,每次30~45分钟;中级阶段完成且骨密度增加、骨量不再减少的患者,进入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第10~12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4天,每次30~40分钟。这一阶段除了有氧运动及养生项目,也可选择一些低强度抗阻力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髋部前屈、后伸、外收内展,每个动作3组,每组8~10次。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严重骨质疏松者避免脊柱前屈动作

运动前最好进行体检确定是否适宜上述运动项目,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应避免脊柱前屈动作及高冲击力项目。每次运动以不产生疲劳或轻度疲劳为宜,每次运动前后各做10分钟的热身运动及放松运动。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40岁以上人群宜选择符合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走跑交替、登山、中老年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和广播操等。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骨折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主要集中在腰椎、四肢长骨近端和远端等处)的专项肌力锻炼,以加强肌肉对骨骼产生的牵张力和对骨强度的影响作用。即使长年卧床的患者,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以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收缩活动。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不妨常伸伸腰、踢踢腿,活动活动肢体,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

总结

不要再认为航天员身上只有荣耀,他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消耗着青春去完成未知的人类探索工作!当然,他们出舱时的虚弱也隐藏在了他们的笑脸之下。从宇航员的不易中我们更应受到启发:身体器官很机智,你懒得用它们,它们也会变懒、变弱;你正确地锻炼它们,它们才会强健,你才会变得更健康!所以,朋友们,不妨离开沙发、椅子、床铺,多多运动、多多健康!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