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2021年09月04日21:55:22 科学 1248

大家对7月份河南的那场暴雨都还心有余悸吧!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7月19日到20日,河南省的降雨达到近期鼎盛,一小时的降水量竟然能达到150个西湖的水量,造成人员的死伤和大量的损失。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烟花号台风席卷江浙。人们的眼睛都在盯着河南和江浙的气候灾害,却忽略了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


秦岭向来是中国气候的分界线。自古便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来描绘这一气象奇观:即秦岭一侧湿润温暖,另一侧则干燥寒凉。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但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雨水已经越过秦岭,并且已经抵达穿越了整个青藏高原。就连一直以“干旱”著称的新疆,也迎来了大量降水,今年甚至还迎来了“红色暴雨预警”,塔里木盆地近来三年也有降雨覆盖的现象。

丰沛的降水必然带来河流湖泊的变化。据悉,已经断流了将近30年的塔里木河,已经恢复了全部的流程。干涸的幼发拉底河又恢复了汛期,莱茵河也迎来水量暴涨,黄河的沙量减小,逐渐变得澄清……

植被的变化也不可避免,随着降雨的增多,西北地区的气候也逐渐变得温暖湿润,怡人的同时也更加适合植被的生长。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内蒙一扫往日的荒芜,植被以一年40公里的速度疯狂生长;哈密地区植被恢复,毛乌素沙漠即将变成草原,河西走廊重获生机,丝绸之路上也有了胡杨树的影子,黑龙江又拥有了肉植阔叶类植物……

而据30多年来十多次乘坐火车往返包兰线的网友说:“从去年开始,腾格力沙漠变成了草原。”

照这样发展下去,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频发气候灾害,而西北部地区却降雨适中、植被丰富,气候宜人。似乎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宜居。

难道,是世道变了吗?


其实并不是什么世道变了,只是气候的循环罢了。

回看悠悠华夏史,不难发现其实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西北地区,而并非是如今繁荣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


夏朝的都城在今陕西榆林,而那时大部分的人民都集中在陕西和山西的北部。

如今繁华的地带是江浙沪和长三角地区,但在那个时候,宁夏、山西、内蒙、陕西等地才是人口最多的地方。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而古人和我们,只不过都是顺应着自然,选择了最合适的地方生活和居住。

那时的陕西、山西、宁夏内蒙等地并不是如今的黄沙漫天,而是气候适宜,水源丰富的“宜居地”。当时的植被也是郁郁葱葱的阔叶林带,河西走廊也遍布胡杨林

这么一看,那时西北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是不是和现在新疆、青藏、内蒙等地变化的趋势有点像?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再看河南,河南的简称是“豫”。《说文解字》中释义:“象之大者。“通俗来说就是特大的象。

大象,跟河南有什么关系?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其实,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盛,野象众多。

河南被描述成人牵象之地,所以河南简称为“豫”。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可见古时河南是象的天堂,而大象生长在热带以及亚热带气候。

古时的河南就是亚热带气候,气候酷热,降水量巨大。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那时的江浙一带同属亚热带气候,风暴频出,常常面临极端气候。和如今受“台风”、“暴雨”影响的江浙气候是不是很像?


并不是人们所恐慌的“天灾人祸”,这只是新一轮气候逆转和循环的开端。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澳洲的著名气候学家,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在采访时曾说:“如今全球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已经激活了9个,气候变化已经变得不可逆转。”

降雨越过秦岭、西北重获生机、东部沿海灾难频发就是气候变化最好的证明。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黑子的活跃和沉寂也带动着地球上气温、生物的变化。中国最为强盛的夏汉唐时期就是太阳黑子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低沉黑暗的明清时期就是太阳黑子最沉寂的时期。

不难发现,太阳黑子的活跃往往使得中华大地气候适宜,风调雨顺,迎来盛世;而太阳黑子的沉寂也往往会带来气温骤降、灾害频出,使得人民不幸和低靡。

太阳黑子的沉寂和活跃自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此次的气候变化现象就是由于太阳黑子再度活跃,气候重新又回到了上一个循环。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随着这次的气候逆转和循环中,亚欧大陆迎来了福音。根据预测,中国也有望回到最为强盛的夏商周和汉唐时代,而夏商周和汉唐时期也是中国气候最适宜的时期。

程颐的《遗书》有言:“有物必有则。”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它本身的规律和规则。康有为曾言:“变者,天道也。”这次的气候循环和逆转也恰恰就是“天道”。

而气候的循环和逆转也有望带来全新的世界格局,当前以英格兰、美利坚掌握着的海权和中国掌握着的陆权将迎来大洗牌。

愿恩泽再次降临这片神州大地,让中国重获夏商周和汉唐时期世界中心的地位。让河西走廊再迎繁荣,丝绸之路迎来起飞!中国所代表的“陆权”有望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东方雄狮即将挺直脊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 天天要闻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 天天要闻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有人在平利县的交通局家属院中发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