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2025年05月17日08:50:16 健康 1503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动脑就累,没躺倒就睡,要干活就废。分明在鞭策自己咬牙坚持和努力拼搏,但就是动不起来。


这种做什么都觉得很累的状况,可能并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懒惰,而是能量条早已触底,“隐性疲劳”正在悄然堆积。



“疲劳”是身体“缺电”了


“疲劳”与“疲劳感”是两个概念。疲劳是实际中的损耗,疲劳感则是大脑感知并传达到意识层面上的信号。


人体的运转就好比充能电池,24小时都处在“充能”和“耗能”的动态平衡中。疲劳就相当于用掉的电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劳。疲劳感则是提醒你电量多少的表盘,电量越多,疲劳感越弱;电量越少,疲劳感越强。当电量跌入临界点,数值显示由绿转红时,身体就会向大脑发出警告,提醒该进入“省电模式”并及时充能。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隐性疲劳”的恐怖之处:

不知道自己累了


在正常情况下,疲劳感确实能够作为我们身体状态的一个较为准确的指标,反映出疲劳的程度。然而,疲劳感与疼痛感类似,它是一种融合了生理、心理、文化等多维度因素的主观体验,因而它并不总是准确无误的,反而常常会出错。


一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力和忍耐度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当个体反复暴露在某种疼痛刺激下时,他们的神经系统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怕疼,越来越能忍受痛,以至于对疼痛的感知力变得不敏感。


类似地,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消耗、低补充”,电量从未满格,数值常常赤红的状态时,就会忘记了“不疲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以为自己血条已经加满,却没意识到100%只是虚标,实际电量只有70%;你以为自己加个班耗掉的是5格电,只要睡一觉就能补回来,实际上电量快消耗殆尽,电池也严重损耗,需要一个长假来休养生息。


疲劳感的阈值就在生活中的点点忍耐和忽视中渐涨,导致即使疲劳已经累积到了快要人命的程度,也仍旧无知无觉。


在当今社会,对高效、自律和完美的追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催生了一个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人人都在喊累,却人人都不知疲惫。人们被“隐性疲劳”的怪圈所困,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深陷其中。


没日没夜加班,咖啡奶茶猛灌,本来接受到身体发来“电量低”信号的大脑,因为咖啡因尼古丁和高糖高脂的冲击,多巴胺快速分泌,暂时提高了大脑的兴奋度,拦截了大脑对疲劳信号的加工和传达。


这种状态下,人们会误以为自己满血复活,精力充沛。殊不知,电量依旧触底,疲惫仍未消除。这种短暂的兴奋只是掩盖了身体的疲劳警告,让大脑对疲劳变得迟钝,甚至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以为是满电满血,把身体置于“低能量、高运转”的极限状态下,不仅加剧疲劳累积,更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与疼痛感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一样,疲劳感也是为了保护我们避免过度劳累。无痛症患者因为无法感知疼痛而时刻面临受伤的风险;同样地,对疲劳钝感的人们,也是在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置于崩溃的边缘。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怎样判断自己

有没有“隐性疲劳”?


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它同样会发出预警信号。因此,了解并识别“隐性疲劳”的预警信号,我们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身体陷入崩溃的边缘。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经常脑雾,难以专注


当我们感到大脑反应迟缓、思考卡顿、记忆掉线、注意脱轨,好仿佛大脑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中,就像进了水又像抹了糊一般,这时我们其实可能已经陷入了“脑雾”状态。


脑雾和隐性疲劳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能互为表现,即脑雾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外在体现;同时,它们也可能互为诱因,即隐性疲劳的状态可能加剧脑雾的症状。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烦躁不安,容易厌烦


“烦躁不安”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典型表现。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而生气或不安。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难以保持平静和专注。


同时,“容易厌烦”也是隐性疲劳的一个常见症状。由于大脑功能受到疲劳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变得容易对事物失去耐心和兴趣,即使是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变得无趣和令人厌烦。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如看电视、坐地铁等,会不自觉地入睡,甚至在醒来后发现已经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几集节目,这很可能表示你的身体已经过度疲劳。这种“中途入睡”的现象,在脑科学中得到了证实,是大脑在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强制休息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因此,与其说是睡着,不如说是昏厥。这种现象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你的睡眠质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累到极致反而睡不着,疲劳到极致往往睡不好。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半夜醒来,并且不是因为需要上厕所或其他生理原因,那么这也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个信号。这种情况通常与睡眠障碍有关,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积累的疲劳导致的睡眠周期紊乱。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口臭体臭,疱疹长痘


当身体陷入隐性疲劳状态时,代谢水平可能会显著降低,这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内的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进而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具有臭味的气体,从而引发口臭。


此外,代谢水平的降低还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完全。这些未被完全代谢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积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内的具有臭味的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可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与皮肤上的细菌相互作用,产生令人不悦的体臭。


关键的是,随着身体状态持续下滑,免疫也将显著降低,炎症就会活跃崛起来。这常常伴随着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的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体内寄生的疱疹病毒可能会因此变得活跃,从而在口唇、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疱,这无疑是隐性疲劳的又一显著且不容忽视的预警信号。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什么是应对“隐性疲劳”良药?


感觉“累了”是正常的,不知道“累了”却很要命!“隐性疲劳”的根源在于“耗能”过度与“充能”不足的长期失衡,以至于大脑对“疲劳”失去敏感,对“不疲劳”丧失感知。


要打破“隐性疲劳”的束缚,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者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能够及时跟上。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睡眠是最好的充能方式


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甚至有科学家坚信,它是疲劳恢复的不二法门。说一千道一万,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无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不开玩笑 - 天天要闻

 降低耗能:人生需要“松弛感”


在无法保证高效“充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耗能”变得尤为关键。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利用会变得低效,就像空转的轮胎,没有向前挪一步,却耗能又损伤自己。


因此,适当地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偷懒”,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则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这种“摸鱼”和“偷懒”并不是指逃避工作或责任,而是给身体和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它们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摸鱼”,不是抽空打游戏、刷视频。实际上,全神贯注地沉溺游戏、兴致盎然地猛刷视频只会让你的疲惫累积,雪上加霜。因为,只要有信息输入,大脑就没法停工。


因此,真正有效的“摸鱼”,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低精力消耗的事情,比如站一站活动活动筋骨,走一走离开屏幕的方寸世界,看一看窗外的蓝天绿草,撸一撸可爱的小猫小狗,抱一抱亲密无间的孩子爱人。而“偷懒”,则是在你感到“厌烦”的时候,及时转移目标,适时转换心情。


从这个角度想一想,“摸鱼”和“偷懒”何尝不是一种对健康生活的投入和自律,是为了下一波奋斗而努力!说到底,远离“隐性疲劳”,就是要放下紧迫感,保有松弛感。/健康科普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杨紫萱、张林林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 天天要闻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当代人减肥主打一个:既要轻松又要见效。以下五个习惯,你以为会变胖,实际特别减肥01锻炼后,该吃吃该喝喝运动完不吃=白练!吃点更有利于体重下降+增肌。有研究发现,运动后高蛋白饮食组的BMI下降了0.6个点(相当于一个1.7米的成年人,约减了3
50岁后是疾病“爆发期”,医生再三劝告:4件事做好,防住3种病 - 天天要闻

50岁后是疾病“爆发期”,医生再三劝告:4件事做好,防住3种病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怎么才
五大用药原则,助你稳住血压|世界高血压日 - 天天要闻

五大用药原则,助你稳住血压|世界高血压日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68岁的张阿姨有5种不同包装的降压药:有的因为头晕自行加量服用,有的听说副作用大就擅自停用,还有女儿网购的“天然降压茶”,导致她的血压“忽上忽下”,遂到医院就诊。经过询问,医生发现不规范用药是导致张阿姨血压控制
老年人为何要多补充叶酸?医生:叶酸的这4个好处,一定多了解 - 天天要闻

老年人为何要多补充叶酸?医生:叶酸的这4个好处,一定多了解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年纪大
多地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上海情况如何?中疾控提醒 - 天天要闻

多地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上海情况如何?中疾控提醒

近期,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月16日,#新冠感染又抬头#的话题登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还晒出了自己的抗原检测结果:社交平台截图新冠阳性率攀升 南方高于北方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前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态势。在3月...
全国首家三级标准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在上海青浦揭牌 - 天天要闻

全国首家三级标准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在上海青浦揭牌

记者获悉,全国首家三级标准的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17日在上海青浦区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心血管专科医疗领域迈入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作为上海医疗卫生对外开放的标志性成果,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的成立是青浦区深化医改、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成果。”青浦区卫健委副主任汪畅说,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