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按个摩咋还出事了?”不少人看到新闻标题时,大概下意识地冒出这种疑问。这年头,谁还没按过两下啊?
上到写字楼里捶背松肩的白领,下到地铁口扫码进店的打工人,全都在“揉一揉”这条路上狂奔。但这事要是捅到“命没了”这地步,就不是笑着说“啊太松啦”的时候了。
很多人对按摩的理解,还停在“放松解压”“理疗养生”这档子事儿上,仿佛就跟多喝热水一样,无论哪儿不舒服,按一按总没错。
问题就出在这句“总没错”。真没错吗?有些人按摩完确实跟换了条命似的,但也真有些人,命都直接换没了。
那到底是哪一环出问题了?不是技师按太狠,不是骨头太脆,而是身体本来就不该被按。
说点不好听的,按摩这玩意本质上是一种“局部强力干预”。你想啊,一只手从外部反复按压、揉搓、推拿,表面看是肌肉在动。
其实血管在被挤压、神经在被刺激,甚至内脏反射弧都在被动激活。这跟什么“喝杯茶晒个太阳”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轻松方式”。
有些人身体底子好,那叫“经得起折腾”。但有些人,体内仿若埋着定时炸弹,一经触动,便如同按下了引爆按钮。
这里必须得插进来一个冷知识——静脉血栓。很多人以为这玩意只有住院病人或者长期瘫床的人才会有,其实走在路上看起来没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已经在腿肚子里偷偷长了个血栓。
这东西平时不吭声,一揉,它动了,进了血流,跑到肺里,那就成了肺栓塞,轻则休克,重则没救。
一项2018年的中国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显示,在已确诊的肺栓塞患者中,有14%在发病前接受过高强度按摩。
这不是说按摩就是元凶,而是说,对于某些人来说,按摩是导火索。血栓在你身体里已经“摆好姿势”,它等的就是这么一个外力。
而且这血栓,它也不是只会躲在腿里。有些出现在颈动脉附近,一按,刺激动脉窦,心跳直接减速到晕倒;
有些在锁骨附近,一拉肩,一转头,啪的一下就散了。谁也看不出来你血里游着啥,一按就显形了,晚了。
讲到这,有人可能开始怀疑人生了,连按摩都不安全了,那日子还过不过了?别急着否定,问题不是出在“按不按”,而是“谁该按”。
有几类人,身体就像是被摁在暂停键边上,一碰就跳过缓冲,直接黑屏。
不过今天重点不在于一一列人群,大家对那几类高危群体早就耳熟能详,什么脑血管病史啊、心脏有问题啊、骨质疏松啊。
几乎每家理疗馆门口都贴了条警告。但问题是,那些警告只解决了“表面危险”,没动到根。
现在该扯个新话题了——内脏脂肪指数偏高的人,不适合按摩,这一点大多数人压根没听过。
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不一样,后者你捏得着,前者你看不见。它们通常堆在肝脏、胰腺、肠道之间,就像把一堆泡沫塞进电脑主板缝里,表面没事,内部快炸了。
内脏脂肪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能产生各种激素样物质,比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等,这些东西会搞炎症反应、调节血压、干扰胰岛素抵抗。
研究早在2014年就指出,内脏脂肪越多,人体的血管敏感性越高,也就是说,一点点物理刺激就可能引发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或自发性高血压反应。
而按摩,就是在“激活”这个区域的神经反射链条。
有个实验数据挺吓人。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找来120名内脏肥胖人群做了实验,发现接受30分钟中强度按摩的人群,24小时内血压波动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其是舒张压,在按摩后4小时出现平均8mmHg的短时上升。而其中有6名受试者在12小时内出现心律不齐、头晕和恶心。
虽然没有演变成严重事件,但也足够说明一个问题:这类人群的生理底线,被低估了。
还有一点得提:按摩可能影响肾上腺反应。人在被外界按压时,会触发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轻度刺激可能让人放松,但强度过大。
就可能刺激肾上腺释放更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此类激素会导致血管痉挛、心跳加快和血压攀升。
这套系统在正常人身上调节得过来,但在某些人身上,比如内分泌紊乱者、慢性压力状态者、长期失眠者,这种激素波动就是压垮生理平衡的稻草。
本来就处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状态,再刺激一波,爆掉不是没可能。
更奇怪的是,有种人看起来一点事没有,也不胖,也没啥基础病,就是自律神经反应过度敏感。
这些人可能小时候就晕血、晕针、受不得惊吓。当机体受到不熟悉的外力按压时,大脑皮层可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从而触发迷走神经反射。
严重的,直接晕厥。虽然恢复快,但这状态下如果血压降得太猛、呼吸慢下来,也不是完全没风险。
许多人认为按摩是一种“被动”之事,人躺在那儿一动不动,似乎不会有什么消耗。其实错了。
有研究测过,接受深层肌肉按摩的过程中,人体基础代谢率可以在短时间内上升12%,这就相当于“身体以为你在轻微运动”。
对普通人来说没事,对有心肌缺血倾向的人来说,这可能是压倒心脏的一个变量。
当然,还有个角度很多人想不到:按摩对淋巴系统的影响。按摩之时,其手法包含诸多向心推压动作,这将对淋巴液的流动速度产生影响。
正常情况这很好,有助排毒。但某些淋巴循环受阻、存在局部炎症或者肿瘤隐患的人群,被按完可能会加速炎症物质扩散。
别不信,肿瘤转移可不是影视剧里的情节。一些早期未被发现的癌症患者,就是在接受某些“疏通经络”“通气活血”的理疗手段之后,恶化速度加快。
虽说不能完全怪按摩,但那一步确实是生理刺激链条上的一环。
讲了这么多,不是让大家从此远离按摩馆,而是要对自己身体有更清楚的判断。
身体是个复杂系统,不是什么状态都适合“通、按、揉、推”。有些时候,“感觉舒服”并不等于“对身体有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真.适度按摩,缓解春乏[J].祝您健康,2025,(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