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吃”和“喝热水”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吃饭时,热气腾腾的菜肴旁总有人提醒你“趁热吃”,而保温杯中升腾的热气也成为很多人养生的象征。这种“趁热吃”的饮食习惯,许多人认为对健康有益。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看似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竟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健康时报图
因为同一个习惯,夫妻俩患上同一种癌
2025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微信公号发文介绍了一个案例,接诊的夫妻俩被查出患有同一种癌,原因竟是最常见的一个饮食习惯。
林女士(化名)因为声音变哑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食管癌晚期。幸运的是,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她的病情有所改善。在陪同林女士来院接受治疗期间,她的丈夫罗先生(化名)向医生透露,自己最近吃东西时有哽噎感。经过胃镜检查和活检,罗先生也患上了食管癌。
经过了解,医生发现这对夫妻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习惯:他们特别喜欢吃烫食。他们几乎每顿饭都吃得滚烫,林女士还喜欢喝冒着热气的茶,罗先生吃饭时喜欢喝点酒。
医生提醒,长期热刺激容易破坏食管“黏膜屏障”,引发癌变。爱吃烫食、口味重、狼吞虎咽、吸烟喝酒的人都是高危人群。
健康时报图
为什么总劝你不要吃烫食?
2024年CCTV《健康中国》节目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人触目惊心,直观看清楚吃烫食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节目中,工作人员把40℃的温水倒在一块猪肉上面,肉质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当把60℃的水浇下的瞬间,就让猪肉立即发白,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陈克能在节目中介绍,吃了很烫的食物,食管一定会受到这种损伤。如果偶尔一两次不要紧,但是如果你反反复复这样的烫伤就有问题了。烫了以后能让人感觉到把胸口烫了,这就是食管的位置。其实,大家常说的(烫得)胃痛,其实是食管在“报警”。
那么,建议吃多少度的食物相对健康呢?陈克能主任建议,日常饮食温度最好控制在40℃左右。
千万别再劝人“趁热吃喝”
食管是连接咽喉和胃的“食物输送通道”,负责将每一口食物安全送达胃部。这个“通道”是由肌肉组成的,里面覆盖着一层“容易受伤”的黏膜。然而,许多人在日常饮食中却忽视了它的脆弱性。
东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晓燕解释,“趁热吃”是日常最常见的不正确饮食习惯之一,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易发生损伤,造成破损、溃烂等,长期进食滚烫的粥、茶、火锅下肚,会导致食管黏膜细胞被烫伤,黏膜反复经历“损伤一再修复一再损伤一再修复”过程,每一次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癌细胞。温度高于65℃的液体被国际卫生组织定性为2A级致癌物质。
另外,相比于嘴巴,食管对温度并不敏感,就算被烫到了,也没太大感觉。但是,往往等你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了。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列新2025年3月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强调,很多人吃东西时如果被烫到嘴,习惯会赶紧把它咽下去,觉得这样就不烫了。其实,每一口烫嘴的食物,都会对食管带来一次伤害。但你却毫不知情,甚至有些人还特别喜欢这种“嘴巴被烫到,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因此,如果真有一天你感觉到食管有异常,那可能已经晚了。
健康时报图
远离食管癌,吃饭时注意3点
1. 最好的进食温度是10~40℃
梁列新医生表示,人体适宜的进食温度为10℃~40℃。尤其是吃火锅、喝热汤等高温食品时要注意。日常吃东西时,习惯把热饮、热食放一放、晾一晾,用嘴唇抿一抿、试一试,感觉不烫口了再食用。
2. 最佳的进食速度嚼15~20次
何晓燕医生表示,不进行充分咀嚼快速进食,容易导致食管黏膜上皮损伤,引发炎症,增加患癌风险。同时,狼吞虎咽还容易导致误吞高温食物。因此,吃饭时候要细嚼慢咽,一口饭咀嚼15~20次比较好。
3. 粗糙食物不要过于频繁地吃
适当吃粗糙食物有利咀嚼消化,但多吃也不好,要控制食物的硬度,尽量少吃太硬太粗糙的食物,吃的时候要专心,多咀嚼,避免吞入骨头、鱼刺等损伤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