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2024年12月23日17:04:13 健康 147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随着现代社会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口腔癌的防治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毕竟,口腔癌作为全球发病率逐年攀升的癌症之一,逐渐成为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口腔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年发病率已经接近30万例,其中以男性为主要高发群体,尤其在亚太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而造成口腔癌的罪魁祸首并不仅仅是常规所认为的咸鱼、烟草、酒精等高风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一些潜在的口腔癌诱因渐渐浮出水面,令人瞠目结舌。

有研究揭示,除了咸鱼,还有5种常见物品,若长期接触或食用,极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腔癌的风险。

腌制食品,一直是许多人日常餐桌上的常见佳肴。不论是腌菜、咸菜,还是腊肉、腌鱼等,似乎都是家常便饭。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然而,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腌制食品在提供美味的同时,却也在悄悄埋下口腔癌的“地雷”。

这是因为腌制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盐分,并且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亚硝酸盐”的化学物质。

亚硝酸盐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长期食用含有较高亚硝酸盐的食品,可能会增加罹患口腔癌的几率。

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在进入人体后,会在肠道中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

根据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长期食用腌制食品的人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未食用腌制食品的人群。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此外,高盐腌制食品的另一个隐患是它对口腔健康的长期刺激。

高盐食物能够导致口腔粘膜的持续炎症反应,使得口腔内的细胞易受损伤,增加癌变的机会。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虽然腌制食品的风味无可挑剔,但如果频繁食用,必须谨慎。

或许很少有人会将口香糖和口腔癌联系起来。毕竟,口香糖可以清新口气,帮助去除食物残渣,而且口香糖的制作原料大多以天然树脂甘草等植物成分为主。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显示,长期频繁嚼口香糖,尤其是带有人工甜味剂的口香糖,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长期隐患,甚至间接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风险。

在某些便宜的口香糖中,常常添加一些被称为“人造甜味剂”的化学成分,比如阿斯巴甜等。这些成分在消化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进而增加口腔粘膜的毒害。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而且,过度嚼口香糖还会导致口腔长期处于“过度运动”状态,形成细胞微小损伤的累积效应,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口香糖中的香料成分,比如肉桂香料,若长期食用,也可能会对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咀嚼含有某些人工香料的口香糖,可能刺激口腔组织,导致口腔粘膜的损伤,形成微小的炎症,长期积累下来,便可能为癌症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现代生活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从塑料瓶到塑料袋,从塑料餐具到塑料包装,似乎没有任何一种场所不充斥着塑料。

而令人吃惊的是,塑料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成为口腔癌的“幕后黑手”。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尤其是那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劣质塑料制品,它们往往含有大量的增塑剂双酚A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对内脏器官产生毒害,还会通过唾液的分泌进入口腔,慢慢积累,甚至可能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塑料制品,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尤其是那些热水瓶、微波炉用餐具等在高温下使用的塑料制品,若其质量不合格,容易释放出有害物质,对口腔健康构成威胁。

有研究显示,使用劣质塑料餐具的家庭中,口腔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尤其是在一些日常饮食中,食物与塑料制品接触的时间较长时,这种风险尤为严重。

因此,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劣质塑料制品,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塑料制品。

口腔清洁是每个人都重视的环节,因此,很多人选择使用口腔护理产品,如漱口水、牙膏等来保持口腔清洁。

然而,某些口腔护理产品中的成分,可能在日积月累中对口腔健康产生隐性危害。

举个例子,很多漱口水中含有的氯己定氯化铵等成分,若长期使用,可能会对口腔内的细胞造成刺激,影响细胞的自然修复能力。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一些含有酒精的漱口水,尽管能有效清新口气,但酒精本身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可能会对口腔粘膜造成伤害,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增加感染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长时间使用这些口腔护理产品,可能会导致口腔内的慢性炎症,进而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此外,某些含有过多氟化物的牙膏,若使用过量,也可能对口腔内的组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使用氟化物过多的口腔护理产品,可能会导致口腔内组织的钙化,进一步增加癌变的风险。

因此,在选择口腔护理产品时,应该特别注意产品成分的适当性,避免长期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口腔健康,而不当的饮食习惯更是癌症发生的催化剂。

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饮食方式,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过多的糖分会在口腔内形成酸性环境,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牙齿腐蚀和细菌感染,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根据多项流行病学研究,长期食用过多甜食的人群,口腔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常规饮食的人群。

糖分的过量摄入,不仅影响体重,还会导致口腔内微生物群的失衡,进一步引发口腔疾病,进而导致癌症。

此外,过多的脂肪和盐分,长期食用也会对口腔健康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牙龈和口腔内细胞的刺激。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是预防口腔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何婧雅,邢爱丽,孙宾.口腔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3,13(04):302-306.

留心!医学研究揭晓口腔癌元凶:除了咸鱼,还有5物尽量少接触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总是打呼噜?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天天要闻

总是打呼噜?别不当回事,这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深夜,当你的枕边人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你是否曾愤怒地用枕头捂住耳朵?或者自己被鼾声惊醒后,发现喉咙干痛、头痛欲裂?全球有近10亿人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扰。打呼噜,这个被戏称为“睡眠交响乐”的现象,远不止是噪音问题——它可能是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 天天要闻

想要远离肺气肿并发症,日常必须做到4点,缺一不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 天天要闻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当代人减肥主打一个:既要轻松又要见效。以下五个习惯,你以为会变胖,实际特别减肥01锻炼后,该吃吃该喝喝运动完不吃=白练!吃点更有利于体重下降+增肌。有研究发现,运动后高蛋白饮食组的BMI下降了0.6个点(相当于一个1.7米的成年人,约减了3
50岁后是疾病“爆发期”,医生再三劝告:4件事做好,防住3种病 - 天天要闻

50岁后是疾病“爆发期”,医生再三劝告:4件事做好,防住3种病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怎么才
五大用药原则,助你稳住血压|世界高血压日 - 天天要闻

五大用药原则,助你稳住血压|世界高血压日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68岁的张阿姨有5种不同包装的降压药:有的因为头晕自行加量服用,有的听说副作用大就擅自停用,还有女儿网购的“天然降压茶”,导致她的血压“忽上忽下”,遂到医院就诊。经过询问,医生发现不规范用药是导致张阿姨血压控制
老年人为何要多补充叶酸?医生:叶酸的这4个好处,一定多了解 - 天天要闻

老年人为何要多补充叶酸?医生:叶酸的这4个好处,一定多了解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年纪大
多地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上海情况如何?中疾控提醒 - 天天要闻

多地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上海情况如何?中疾控提醒

近期,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月16日,#新冠感染又抬头#的话题登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还晒出了自己的抗原检测结果:社交平台截图新冠阳性率攀升 南方高于北方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前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态势。在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