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2024年04月17日16:05:11 健康 1727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查房

4月16日一大早,陈耀华冒着密密春雨早早地赶到医院,交接班结束后,迅速开始查房。前一天用了什么药?效果如何?今天要注意些什么?陈耀华对医疗组管理下的30多位患者情况了如指掌。从早上8点开始,查房一直忙到10点半才结束。“作为一线医生,门诊和查房是我们最基础的工作。”

处处透着低调谦逊的年轻名医

陈耀华,生于1982年,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一路走来,他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成长为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中流砥柱。

尽管已获誉无数,但他仍处处保持着谦逊和低调。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众名医大家之中,陈耀华也并不十分耀眼,他还在继续成长的路上前行。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在院外,他是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首届“达州名医”、首届达州“文卫菁英”、第三届达州市“大美医者”;在院内,他是院长助理、内科系统主任、医疗组长。在众多荣誉中,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医疗组长,这是他仍扎根一线、践行医者初心的舞台。

对于这些头衔和荣誉,陈耀华表示,都得益于医院和科室前辈们的推荐,没有他们的推荐,我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话语中透着低调和谦逊。当然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踏实和努力,在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过,也到意大利做过访问学者,更是在疫情严重时披坚持锐星夜驰援吉林抗疫。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仍坚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我每周坐一次门诊,查三次房,必须保持与病人的联系,才能让我的医生生涯更有生命力。”

学会放手让同事都能快速成长

“一个人走得好不是真的好,一个人跑得快也不是真的快。”在陈耀华眼中,自己的成长与前辈的带携密不可分。现在,他也在带团队,因此,他的愿望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快速成长。让同事快速成长,他的秘诀是:学会放手。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参加学术会议

陈耀华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医疗组的小团队,另一个是大内科系统的大团队。小团队而言,加陈耀华一共4名医生,管理30多张床位。

陈耀华说:“因为呼吸方面的疾病比较多,基本常年都是住满了患者的,我对医疗组的同事要求,就是要多做事,做事才能让自己成长。我自己也在学会放手让他们去做,换言之,他们成长了我也才能轻松点。”

对于大团队而言,陈耀华直言很有压力。该院大内科系统共有21个科室,医护人员共1101人,管理1125张床位,基本占据了该院床位的半壁江山。他坦言:“压力主要来自于要让系统内每个科室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要让每个人都能从这份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尽管很难,但是陈耀华一直在努力,既从宏观政策上全面把控,又从微观操作中去规范,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团队变得更优秀。

用对文艺的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医生的工作要求对专业的高度认真负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疑也是繁忙而枯燥的。就像一个天平,工作要求太高,生活难免被忽视。而在陈耀华眼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是可以通过业余爱好来调节的。

谈到自己的业余爱好,陈耀华笑言:“平时空闲的时候,喜欢写写画画和摄影。我写东西不追求发表,都是对生活的一些所感所悟。用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就像我们永远要以真诚对待我们的每一位患者一样。”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摄影作品

“从方舱医院出来,刚好看见夕阳落山,东北平原这个季节的太阳角度还很低,血染的晚霞,静谧的白桦林,斑驳的墙体,映在大巴车玻璃上,格外美。要是没有疫情,这种美就不会那么孤芳自赏了。”

这是2022年4月,陈耀华在吉林抗疫时写下的文字。在此期间,他通过一篇篇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文字,让我们见证了疫情下真实的长春,也给疫情下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夕阳下的长春(陈耀华摄影作品)

抗疫结束,临别之际,他更是写下一首长诗《长春,后会有期》。令其欣慰的是,这首诗被选作四川援吉医疗队的临别赠诗,送给了长春人民。

作为医生,加班是常事,好在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家属是老师,时间相对规律一点,所以平时家里面的事她费心多一些,还有父母帮衬着可以照顾下小孩。所以自己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饭后散步其实是错的?医生:上了60岁后,饭后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闻

饭后散步其实是错的?医生:上了60岁后,饭后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热得离谱啊!”张大爷扇着手里的蒲扇,汗流浃背地说道。他和妻子刘阿姨正和对门的老邻居李叔李婶在小区对面的公园散步。
70岁大爷饭后心梗去世,医生叹息:年纪这么大还不注意,劝过不听 - 天天要闻

70岁大爷饭后心梗去世,医生叹息:年纪这么大还不注意,劝过不听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在闹市区的一家热闹非凡的餐馆里,70岁的于大爷刚享用完他最爱的辣子鸡。不料,他刚走出餐馆大门,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随即倒在了地上。
年纪越大,睡眠真的越少吗?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睡眠真的越少吗?

年纪越大,睡眠越少,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然而这种共识是非常可怕的,让老年人觉得睡眠减少、晚上失眠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从而忽略了睡眠减少和失眠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大妈饭后1根香蕉,血脂再没升高,医生:不止香蕉,还有4好习惯 - 天天要闻

大妈饭后1根香蕉,血脂再没升高,医生:不止香蕉,还有4好习惯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你是不是最近血脂控制得不错?”李医生一边挑选着盆栽,一边随意地问道。周末的花市人头攒动,郁郁葱葱的绿植和五彩斑斓的花卉让人心旷神怡。
加速剥离非医业务  聚焦眼科后的光正眼科能否打出翻身仗? - 天天要闻

加速剥离非医业务 聚焦眼科后的光正眼科能否打出翻身仗?

民营眼科医院的市场竞速赛仍在上演。近日,A股上市的眼科医院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何氏眼科等5家眼科医院陆续发布2023年业绩。年报所示,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的业绩实现普遍性上涨。不过,记者注意到,在股吧平台上,不乏有投资者提到,“眼科是站在风口上的行业,光正眼科的业绩未达其预期。”据光正眼科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
复旦儿科医院器官移植手术破百例,成立儿童大器官移植中心 - 天天要闻

复旦儿科医院器官移植手术破百例,成立儿童大器官移植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房,医护人员照顾患儿。 复旦儿科医院 供图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立“儿童大器官移植中心”,目前该院心、肝、肾器官移植手术已破百例。5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获悉,截至2024年5月该院器官移植手术已破百例,为持续推动儿科移植医学建设迈入新阶段,该院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