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 2023丨2023年KDIGO CKD指南诊断与评估有哪些亮点?

2023年06月22日19:44:04 健康 1505
ERA 2023丨2023年KDIGO CKD指南诊断与评估有哪些亮点? - 天天要闻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改善世界各地的肾脏疾病患者的护理和结局。其指南是许多国家和地区肾内科医生、护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3年6月16日,在第60届欧洲肾脏协会大会(ERA)上,来自KDIGO的专家们公布了2023年KDIGO慢性肾脏病(CKD)指南即将发布的消息以及部分重要内容。在指南正式发布前,本文将提前“剧透”CKD诊断与评估的相关重要内容,以飨读者。

2023年的KDIGO CKD指南对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诊断和评估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改变。这些改变涉及CKD的定义和分类、诊断与评估标准、现场即时检测(POC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风险预测等方面。这些更新的指南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CKD诊断和评估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ERA 2023丨2023年KDIGO CKD指南诊断与评估有哪些亮点? - 天天要闻

CKD的定义

CKD的定义如下表(表1)所示。

表1 CKD的定义

ERA 2023丨2023年KDIGO CKD指南诊断与评估有哪些亮点? - 天天要闻

备注:AER为尿蛋白排泄率。组织学异常包括肾活检异常,如肾脏纤维化或肾小球硬化/萎缩等;影像学异常包括肾脏体积缩小,肾脏皮质厚度减少等。

·实践要点1:应区分CKD与急性肾损伤(AKI),部分AKI患者的症状与CKD相似;如果认为患者的肾脏疾病进展风险较高或可能进展为CKD,则可在初次诊断中进行CKD治疗。

本实践要点的重点为,对于有CKD风险因素或CKD高危患者而言,延迟诊断可能延误治疗。如果未开始治疗,许多患者可能无法意识到复诊的重要性。开始治疗可以进行早期干预,通过行动向患者表明疾病的重要性。

CKD的病因评估

·临床建议1:应对所有CKD患者进行病因评估,应结合临床背景、个人和家族史、社会和环境因素、药物治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1D)。

·临床建议2:在合适的情况下,肾活检是一种可接受的安全诊断检查,应采用标准方法进行肾活检,尽量减少并发症(2D)。

现场即时检测(POCT)

建议POCT可以用于血清肌酐和蛋白尿的检测,特别适用于实验室的使用或医疗资源受限的情况。同时,POCT还有2种独特优势,分别是卫生经济学优势,以及可以满足特定临床分析需求。

·实践要点1:当POCT设备监测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时,其标本采集与分析过程应满足相关质量标准,此外,质量评估还应包括室间质量评价和结果解读。

·实践要点2:在使用可以检测肌酐的POCT设备时,它应当生成eGFR,其使用的eGFR公式应与该医疗机构/地区内所使用的公式一致。

·实践要点3:当POCT设备用于检测白蛋白尿时,它还应能够分析肌酐并生成UACR。当白蛋白尿患者接受POCT 白蛋白尿检测时,阳性率应在95%以上。

一些研究证实,在接受增强CT扫描,且eGFR<30ml/min/1.73㎡的患者中,测量肌酐或eGFR的POCT有可接受的准确性。同时,另有研究证实,POCT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总的来说,现场即时检测(POCT)在慢性肾脏疾病(CKD)管理中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监测,或在非中心/大型医疗机构就诊避免了医院/诊所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医疗旅行的需要。其次,POCT操作简单(相对于静脉采血),此外POCT所使用的的样本为全血/尿,避免样本转运和处理的繁琐过程。另外,由于POCT的样本通常为手指血,因此可能更适用于儿童患者。综上所述,POCT在CKD管理中具有诸多优点,可提升患者的便利性和医疗质量。

eGFR

根据建议对象的不同,本小结分为对于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的建议与临床要点。

01 对于临床医生

·实践要点1:鼓励医生明确了解1种或2种生物标志(肌酐和胱抑素C)与eGFR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价值与局限性,了解两种检测方法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了解何时需要对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实践要点2:鼓励医生了解测量GFR(mGFR)的最佳方法和如何减少误差;如果无法获得准确的mGFR,并且认为eGFR cys(基于胱抑素C)不准确,则可考虑定时收集尿液。

此外,KDIGO鼓励医生了解肌酐和胱抑素C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室分析变异性;鼓励医生了解eGFR的误差及其产生原因,以及eGFR cr(基于肌酐)和eGFR cys之间差异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医生或护士应该提示患者在接受胱抑素C或肌酐检查前12h应该禁止摄入过多蛋白质,例如摄入过多肉类或鱼类。在解读eGFR结果时,应该考虑影响eGFR的原因,并与患者进行沟通。

02 对于临床实验室

·临床建议1:在报告GF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血清浓度时,应报告使用有效公式得出的eGFR水平;

·临床建议2:若eGFR<60ml/min/1.73㎡,则应标记为“低水平”;

·临床建议3:对于血肌酐检测,全血样本应在静脉穿刺后的12h内处理(分离血清/血浆);

·临床建议4:使用特定精确方法来测量GF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浓度,且可与国际标准参考物相比较,尽量使偏差最小(1B);

·临床建议5:应使用酶法测定肌酐水平。

·实践要点1:当测定胱抑素C时,应同时测定当日或合理时间内,处于相同状态时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以便比较eGFR cr和eGFR cys(相关阅读:肌酐和胱抑素C评估的GFR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心衰密切相关);

·实践要点2:若有足够资源,临床实验室应允许将eGFR cr和eGFR cys作为内部检测或转诊检测的指标;

·实践要点3:当患者为儿童时,应采用儿童eGFR公式;若患儿>2岁,且eGFR<60ml/min/1.73㎡时,应标注“减少”。

风险预测

2023年的KDIGO CKD指南对于CKD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预测方面进行了重要改变。新指南指出,仅仅依靠eGFR和/或ACR指标很难准确预测每种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进行风险预测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症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应使用准确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风险评估,这是个体化治疗的基础。通过精准的风险预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CKD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效果。

据悉,本次KDIGO指南重新修订了CKD分期相关的“热力图(Heat Map)”,将不再沿用2012年版,下图为本次指南推荐的CKD患者风险预测分类图/“热力图”(图1)。然而,本图的具体CKD分期定义则需要等待2023 KDIGO CKD指南的正式发布。

ERA 2023丨2023年KDIGO CKD指南诊断与评估有哪些亮点? - 天天要闻

图1 CKD患者的风险预测分类图

备注:KF为肾衰;CV为心血管;KRT为肾脏替代治疗。

·实践要点1:除了基于eGFR、尿ACR和其他临床特征外,还应根据患者5年内的肾衰风险是否≥3~5%,作为转诊至肾内科的依据。

·实践要点2:除了基于eGFR、尿ACR和其他临床特征外,还应根据患者10年内肾衰风险是否≥10%来确定多学科治疗的时机。

·实践要点3:除了基于eGFR、尿ACR和其他临床特征外,还应根据患者2年内肾衰风险是否≥40%,来确定血管通路建立的时机。

·实践要点4:对于CKD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应使用CKD人群中建立的全因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模型链接:https://www.kidney.org/professionals/kdoqi/gfr_calculatorPedRiskCalc

参考文献:

1. Rumeyza Kazancioglu. KDIGO 2023 CKD GL: Evaluation of CKD: What's changed?. ERA 2023. Jun 16, 2023.

ERA 2023丨2023年KDIGO CKD指南诊断与评估有哪些亮点?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 天天要闻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转自:经济日报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与阿里健康联合发布“科学减重标准”,希望通过规范的营养管理、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帮助超重与肥胖人群开启科学减重之旅。
油腻大叔控糖 60 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 天天要闻

油腻大叔控糖 60 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控糖”风,说“控糖”能减肥,能美容、养颜,控糖60天就能从油腻大叔变成健硕型男,还能预防各种慢性病。身边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不过,控糖控的到底是什么糖呢?饮食里的碳水又该怎么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
西安一医院为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开单独诊室,医生回应两地检验结果悬殊 - 天天要闻

西安一医院为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开单独诊室,医生回应两地检验结果悬殊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随后几天,陆陆续续有家长带孩子自行前往西安进行血铅检验。查血铅的单独诊室挂牌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再次赶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发现与昨日不同的是,儿科门诊已开辟单独的诊室供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就诊。下午3时许,仍有...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 天天要闻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所说,在我国大约有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风险,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后的并发症,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