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 consists of seeing what everybody has seen and thinking what
nobody has thought.”
第四章-影响生育能力的其他因素之乳糜泻
乳糜泻(Celiac Disease)是导致不孕或流产的因素之一。乳糜泻是一种由麸质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乳糜泻的典型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类似,但许多患者实际上并没有胃肠道症状。除了胃肠道症状,乳糜泻患者还可能存在贫血、头痛、疲劳、关节痛、皮肤病(如牛皮癣)等表现。
乳糜泻的表现复杂多样,且非常不典型,因此,一些患者可能多年得不到确诊。意大利政府规定,所有儿童在6岁前都要接受乳糜泻常规筛查。在其他国家,乳糜泻患者通常在受疾病困扰很多年后才得到明确诊断。一些报告显示,乳糜泻患者平均需要看至少5名医生才能最终确诊。在美国,乳糜泻的平均确诊时间为5~11年。
患有乳糜泻时,免疫系统会对肠壁造成损害,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进而引起不孕。
1982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乳糜泻与不孕存在关联。
之后,研究人员一直努力探究乳糜泻是否在不孕患者中发病率更高的问题。
2011年,哥伦比亚大学和梅奥医学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乳糜泻在病因明确的不孕女性中并不常见,但在不明原因不孕的女性中,乳糜泻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有研究表明,不明原因不孕的女性,有约6%的人存在乳糜泻抗体,这一比例是普通人的3倍。
另一种需要考虑乳糜泻筛查的疾病是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流产在未经治疗的乳糜泻女性中更为常见。研究人员发现,这类女性的流产率是乳糜泻已得到治疗的女性的10倍左右。幸运的是,无麸质饮食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险。
乳糜泻与不明原因不孕和流产的关系
乳糜泻之所以会引起不孕和流产,可能是因为乳糜泻增加了炎症反应并干扰了人体对叶酸和其他维生素的吸收。叶酸水平低下会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卵子质量,还可能增加流产的发生风险。
从饮食中清除麸质可以促进肠道修复,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对生育能力来说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采取严格的无麸质饮食能够重新建立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平衡状态。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高达50%的乳糜泻患者在采取严格的无麸质饮食后仍然存在维生素缺乏的问题。许多乳糜泻患者即便多年来一直坚持无麸质饮食,体内的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依然较低,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却很高。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类营养素补充剂而得到改善。
在一项大型临床研究中,乳糜泻患者在连续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 六个月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恢复了正常。相对于安慰剂组,实验组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无麸质饮食转而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因为维生素缺乏只是乳糜泻导致的诸多问题之一。它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对于患有乳糜泻的孕妇,补充维生素十分重要。
有相当多的乳糜泻患者体内还存在一种高水平的抗体(抗磷脂抗体),这种抗体水平升高会导致流产。研究发现,采用严格的无麸质饮食,可使抗磷脂抗体水平显著下降。这一效果在一名34岁的女性身上得到了验证。这名女性患有抗磷脂综合征,经历过2次流产。在被诊断为“乳糜泻”后,她开始实施无麸质饮食,6个月后,她的抗磷脂抗体成功降至正常水平。.
乳糜泻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也存在关联。研究发现,30%~40%的乳糜泻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且乳糜泻会使甲状腺病的发病率增加3倍。这意味着,如果你存在甲状腺病或者乳糜泻,而且你正在与不孕或流产做斗争,你应该接受相关检测。无麸质饮食还有助于抑制引发甲状腺病的免疫反应。
大多数女性可能不需要进行乳糜泻筛查,因为乳糜泻导致不孕和流产的情况很少见。但是,如果你有不明原因不孕、不明原因流产、抗磷脂综合征、甲状腺病、乳糜泻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可能就需要进行乳糜泻筛查了。
本文内容为笔者自行翻译的原著《It Starts with the Egg》(2014年出版)的节选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为笔者自行添加,非原著内容;灰色字体为笔者自行添加内容,非原著内容,均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本书第一版(英文版)自2014年3月面世以来,我陆续收到了数千名读者的来信。有的读者说,这本书让她在漫长而痛苦的求子之路上看到了一缕曙光;还有的读者说,在经历了多次流产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失败后,她终于找到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好孕,从卵子开始》的作者,从一位患者和科学工作者的双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备孕生活及营养指南。《好孕,从卵子开始》这本书,是少有的对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和其他治疗的不孕女性在生活和营养方面给予系统性指导的科普书籍。作者对大量相关医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环境毒素的去除、饮食营养的调整、营养素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可以从中获益。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在生殖医学领域,除了医疗手段,还可以从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来改善卵子质量,提高受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