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图/受访者提供
10月12日下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核医学科开科暨PET-CT启用仪式在该院门诊楼一楼举行。
此“核”非彼“核” 可用于诊断治疗
核医学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与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码事,也不同于核武器的“核”。它利用核物理、计算机成像技术、生物生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及研究。
核医学包括核素诊断和核素治疗两部分。核医学检查包括SPECT/CT、PET/CT、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等。
目前,核医学科SPECT/CT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及治疗,肾功能GFR的测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判断心肌缺血及心肌存活情况、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癫痫、老年性痴呆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核医学科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3人、技师3人、护士5人。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包括PET/CT中心及核素治疗病房。
核医学病房包括核素治疗病房及普通病房两部分,一共配备了20张床位,是广东省内核医学科拥有病床数最多的科室。

PET-CT可探测肿瘤,全身检查只需3分钟
“PET-C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是目前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它能对肿瘤进行探测和良性鉴别,对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非常有帮助。”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兼南沙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朱旭生介绍,不同于普通CT只能反映人体解剖上的改变,PET-CT还能反映生物在功能代谢上的改变,“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表达病灶的水平。”
据悉,PET-CT可进行探测毫米级大小的病灶,且无需像普通CT一样对身体各个部位分段检查,全身检查最快只需3分钟。患者需空腹5至6小时,血糖值不超过10mmol/L即可进行检查。

放眼大湾区,打造医疗新高地
据了解,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瞄准国内外临床发展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除再障-骨髓移植中心正在建设外,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南沙分中心、120+重症救治-康复中心、直加-肿瘤诊疗中心、PET-CT/核素治疗中心先后建成。
“我相信大湾区高地核医学科的成立必将全面推进南沙医院再障-骨髓移植中心的早日建成;大力促进市一南沙医院与港澳医疗合作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院长贾林表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欣宇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