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李文芳 叶筱筠 记者 吴朝香
9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黄学锋主任医师团队通过腹腔镜腔内吻合技术,为一位73岁的患者吴阿姨微创切除了肠道肿瘤,体表切口仅3cm。
怕疼的患者也愿意接受这项手术
吴阿姨自述2年前就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的症状了,当时大便变细、变稀,但觉得可能和最近饮食有关系,就没当一回事,也没去进一步检查。2年来,吴阿姨大便时好时坏,一直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在子女的反复催促下,吴阿姨终于下定决心去做了个肠镜,这一做就发现大问题了。
肠镜提示横结肠近肝区菜花样肿物,考虑结肠肿瘤,建议手术切除。这可把吴阿姨及家里人吓坏了,一想到手术的巨大切口,吴阿姨就止不住心里发慌。经友人推荐,吴阿姨找到了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黄学锋主任医师。
黄学锋主任医师将吴阿姨收住入院,完善了相关检查,经过仔细评估,发现吴阿姨的病灶虽然肠镜下无法摘除,但是好在病灶不大,术前CT提示肿瘤分期偏中早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

考虑到吴阿姨平素比较怕疼,对术后大切口比较抗拒,黄学锋主任医师推荐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肿瘤根治术(腔内吻合)。
腹腔镜右半结肠肿瘤根治术(腔内吻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减少肠系膜牵引力;2、降低吻合术中回肠系膜扭转的风险;3、减少皮肤切口以及术后疼痛。
吴阿姨欣然接受了腹腔镜手术。在整个团队的精密配合下,手术总耗时两小时,术中出血量10ml,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2天,吴阿姨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换药的时候,吴阿姨和家属看到切口长度才3cm,都惊讶不已。
黄学锋主任医师介绍,微创不仅仅体现在体表创面大小,更是体现在疾病根治、脏器功能保全、术后快速康复等多个方面。吴阿姨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在做到肿瘤根治的同时尽量减少了创伤,避免了肠道吻合的扭转,且体表切口较小,相信吴阿姨术后能快速康复,早日回归正常人生活。
大便习惯改变要引起警惕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每年发病人数约40.8万,排第2名;死亡人数约19.6万,排第4名。而且41-65岁是高发年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结直肠癌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习惯改变,便血或黑便,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贫血,突然体重减轻等。
早期结直癌进展较慢,期间可能需要10-15年时间才会发展到腺瘤癌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成了防治结直肠癌的关键。
Ⅰ级预防:病因预防
1.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及维生素、叶酸和相关微量元素的摄入,少吃肥肉和少吃热量高的食物、少吃煎、炒、烹、炸刺激性的食品,规律饮食。
2.生活作息:限制烟酒摄入,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Ⅱ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常见可供选择的检查手段包括:肛门指检、粪便隐血试验、血肿瘤指标检查、肠镜、腹部CT等相关检查。
Ⅲ级预防——发病后期预防
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和治疗(MDT)。目前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主要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根治性手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个体化手术方案,如选用机器人或者腹腔镜等手术工具,选用腔内吻合、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等手术技术。
对于很多患者担心的手术切口问题,黄学锋主任医师表示,近几年随着NOSES技术、腔内吻合技术的普及,患者切口已经由十余公分巨大切口向微切口、无切口转变,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每年开展结直肠微创手术近1000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