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遇上“大姨妈”来临,应该怎么办?

2022年09月28日12:23:09 健康 1483

瑜伽遇上“大姨妈”来临,应该怎么办? - 天天要闻

生理期和瑜伽貌似是死敌,

解决的方法无非是两种,

一种坚决不练,

一种可以练只要不做倒立就可以了,

但是事实上我们应该分情况来处理。

经常会有询问,生理期的时候能不能练瑜伽,问不同的老师得到的答案也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的说法是前三天不要练习,后面几天避免倒立的体式就可以了。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这个答案就要因人而异了。

生理期应不应该练瑜伽
很多人生理期的时候会痛经,情绪波动较大,一般这种情况就非常建议在家休息,或者选择一些修复类的体式去练习,比如仰卧加辅助工具的束角式。这个体式对身体的修复,稳定情绪有很大的帮助,特别的处在生理期,或者出去游玩暴晒之后的人。而体质好的经期甚至可以练习一些强度不太大的偏阳性的瑜伽,但是要注意避免骨盆导致的体式,也要避免做收腹收束之类的练习。

不过在生理期的时候很多女性是不喜欢运动的,而很多医生给出的建议也是要注意生理期时的休息和营养的补充,那为什么还建议练瑜伽呢?

生理期练习瑜伽的好处

教练有很多会建议生理期也坚持练习,其实不是为了挣钱,而是瑜伽对生理期有很多的好处。比如经血量少的,可以通过练习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减轻盆腔的负担,减少充血,同时也能减轻小腹下坠,腹部疼痛的问题。同时生理期的练习有助于缓解经期带来的腰酸背痛的问题。有时腹部核心肌群的肌肉过于紧实也不利于经血的排出,而生理期时的瑜伽练习可以放松这些肌肉,缩短身体不适的时间。另外比较关键的一点是,瑜伽的练习可以舒缓情绪,因为瑜伽的练习会让身体释放一些令人愉悦的激素,而且习练时间久了之后还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

不过还有人说练习瑜伽之后生理期开始紊乱。这类的例子我也接触过不少,一直没有运动过的人,开始瑜伽练习之后会出现经期紊乱的现象,比如提前或者拖后,量从少变多,从多变少,甚至有短暂停经的现象。如果有以上问题的先不要慌张,刚开始接触瑜伽,身体需要一段时间去调试适应,体内的很多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都要重新分配工作,在重新分配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紊乱的情况,给身体和自己一点时间,多观察,你会发现渐渐的生理期开始稳定,痛经的问题得到改善,情绪也不容易激动了。

生理期如何练习呢?


很多瑜伽馆已经开始设置生理期的瑜伽课程了,其实这样做真的不错,避免了大家在练习时候有冲突,只能看不能做。另外生理期的练习也不一定非要生理期才可以练习,如果工作压力太大,或者生理期之前的一个星期都是可以练习的,而练习的原则分为以下几点。

1,给腹部创造空间,不要过度挤压

其实扭转有分类,一种是向外的扭转,一种是向内的扭转。向外的扭转比如巴拉瓦伽式就比较适合生理期练习,而想脊柱扭转类的体式就不适合了,因为会挤压腹部,导致腹腔空间减小,会给盆腔施加压力。
2,不过度拉伸下腹部,高难度的后弯尽量避免。

类似骆驼式,轮式之类的体式应当避免练习,虽然他们并非倒立练习,但是对腹部的伸展强度太大,大幅度的伸展腹部,也会压迫到子宫之类的器官,容易导致经血量过多。

3,下腹部不要过度用力,避免平板之类的体式。

一轮拜日里面就会有一个四柱或者板式的加入,如果不稍加注意,经常做这个体式会让子宫变得紧张,不利于经血的排出。

4,避免倒立

其实这个知识点很多人都清楚,为了避免经血倒流。但是在国际上这个问题也是具有争议性的,倒立不倒立都能说出一堆理由,于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都选择避免倒立。

其实生理期练习瑜伽并不是一个反人类的行为,练习的过程总会遇到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如果你确定你是可以练习的,而不是为了逞强,那么就去练习吧,如果你觉得状态十分糟糕,就先休息,带着一份怀疑和抗拒的心是无法真正在瑜伽当中受益的。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10名三甲医生被“预警式约谈”! - 天天要闻

10名三甲医生被“预警式约谈”!

临采金额高确实存在廉洁风险,但不代表一定有问题。为了守住清廉防线,有医院开始“预警式约谈”医生。据湖南省主流媒体“红网”消息,3月26日,永州市中心医院纪委召开会议,通报2024年度医用耗材临采情况,并对该年度临采金额排名居前的10名医生开
山东省德州市考察团赴朗豪集团参观座谈,共商合作机遇 - 天天要闻

山东省德州市考察团赴朗豪集团参观座谈,共商合作机遇

近日,德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王正方,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发展科副科长杨光朋,德州市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协会负责人韩小乐一行到访朗豪集团,与朗豪集团副总裁夏心欣、副总裁高海波、副总裁康青等展开深度交流,共探医疗领域合作新契机。
太原市疾控中心提示: 两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 天天要闻

太原市疾控中心提示: 两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市疾控中心4月6日发布健康提示,进入4月,我市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进入发病高峰期,公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多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及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