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介绍 | 认识心理学家詹姆斯

2022年10月01日00:48:03 心理 1586

詹姆斯

心理学大师介绍 | 认识心理学家詹姆斯 - 天天要闻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亦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心理学大师介绍 | 认识心理学家詹姆斯 - 天天要闻

1858年回美国罗得岛州新港市随亨特(William Morris hunt,1824-1879)习画一年,1859-1860年全家迁往瑞士日内瓦,早年爱好绘画和科学,他在日内瓦科学研究院学习科学,当时他希望成为画家,因此不久即返回新港市继续习画,但后来发现自己缺乏做画家的天分遂放弃了。

1861年进入哈佛大学劳伦斯理学院在埃利奥特(Charles W. Eliot)指导下攻读化学,后又改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三年。在这期间,他的老师怀曼(Jeffies Wyman)的进化论思想对他以后的学术观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又因听著名动物学家阿加西斯(Louis Agassiz,1807-1873)的课,使他的兴趣从化学转向生物科学

1864年,詹姆斯转入哈佛医学院学医,1865年还未毕业便随同阿加西斯去巴西进行自然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詹姆斯感染了天花,同时感到自己不宜做准确而有秩序的收集和归类工作而中断这项研究。

1866年继续学医,但又因身体不好而中断。

1867年又去德国留学,在赫尔姆霍茨冯特、微尔和的指导下学习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因体力不支,不能坚持实验室的工作,但却有较多的时间博览法国和德国、美国的文学名著,还有机会到柏林大学听课。

1869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业之后,却因受当时流行于德国决定论哲学思想的影响,一度悲观消极,最后得了抑郁症。他一度相信,人生一切是注定的,在注定观念束缚下生命毫无意义。直到后来因读到一篇雷诺维叶(Charles Renouvier,1815-1903)有关自由意志的文章,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并决心通过对意志功效的信仰治好自己的病。

1873年,他的健康状况果然好转,开始在哈佛大学教解剖学和生理学。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也是此时孕育出来的。1875-1876年在美国开第一门心理学课,课程的名称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19世纪70年代参加“形而上学俱乐部”,认识了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并接受其影响,后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1872 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解剖学和生理学,由于研究神经生理以及与心理学有关的其他生理学问题,他逐渐转向心理学的研究。

1875年,他首建一个供讲课演示用的心理实验室,1877年成立一个比较正式的心理实验室,比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还早二年。1876年詹姆斯任哈佛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

1878年,詹姆斯和吉本斯(Alice Howe Gibbens)结婚,生了五个孩子,有一个儿子也叫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因编选出版詹姆斯两卷本的书信集而出名。同年,威廉·詹姆斯与亨利·霍尔特公司出版社签定合同,着手编写《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90)。

1880年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副教授;1885年升为教授;1889年改为心理学教授。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于1894年和1904年两度当选为该会主席。

1875年他在美国第一个开设新心理学课程“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并设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供教学演示和心理实验之用。该实验室较之冯特1879年设立的实验室早了四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的心理实验室。但是该实验室只用于配合教学,不曾从事严谨的心理学术研究,因而未能引起世人注视。1876年任哈佛大学生理学副教授。

1880年转任哲学副教授。

1885年升任哲学教授。

1889年转任心理学教授。次年出版两卷本著作《心理学原理》,几乎概括整个十九世纪的心理学,被翻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俄文。该书既是当时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本总结,又是詹姆斯机能主义(或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主要理论

詹姆斯的一生提出理论众多,几乎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甚至一些科学范畴以外的灵魂论都来者不拒。总结来看,有以下几点:

机能主义:詹姆斯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时,受此影响,他认为心理过程,尤其是高级心理过程的出现,是为了生存,有其适应价值。但这个标签无法涵盖其理论的全部,因为詹姆斯认为自己不是那个统一之人,心理学的那一天尚未到来。

心理本质:虽然詹姆斯接受知觉二元论的说法,即认为心理与现实共同存在,二者彼此影响。但正如上文所言,詹姆斯对这种定论式的理论没有作过多讨论,他认为心理学的大厦首先应该添砖加瓦,而不是盖棺定论。目前应该去对推理、注意力、感知觉等相关话题进行描述与研究——这个观点的影响直至今日。

意识流意识并非一个物体,而是一个过程。如同流水一般。你可以将其拆解,但拆解后的样子已经不再是其原来的面貌了。这种整体的思想影响了诸多心理学研究,且被许多作家使用,形成了大量意识流小说,如《尤利西斯》。

自我:意识虽然如流水连续,但也会出现间隙。就如同你一觉醒来,你会自动连接起昨天和今天的感觉。这个带有个人属性的东西,即为自我。但如果我们对自我进行解释,或者观察自我,就又会出现那个难题。是谁在对自我进行观察和解释?詹姆斯选择避而不谈,他提出经验自我的概念,即我们能够感知到的自我,包含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可以被研究的。至于到底是谁在注视着这一切?爱谁谁吧——詹姆斯认为心理学不需要去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意志:有人认为,詹姆斯最大的贡献是其对意志的理论。虽然他在经历自身危机时,选择了相信自由意志,但毕竟科学无法对自由意志进行解释。所以他最终的说法是,“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原因。”至于这个原因是什么,也许是自由意志,也许是别的意志。他认为,自由意志无法被科学解释,所以不在心理学的范畴。后来行为主义的登场,让人们渐渐地忘记了詹姆斯对意志的说法,但事实上,当代心理学所研究的主题如目的、价值观、决策、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其实均在意志这个涵义之下。

情绪:詹姆斯和一位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几乎同时提出了一种情绪理论,后来被命名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是先有躯体反应,再产生情绪感受。情绪感受就是个体对躯体反应的认知。例如,我们是先产生流泪反应,然后再出现悲伤感受。这个观点后被坎农的丘脑学说所反驳,认为情绪和生理反应是同时发生,受丘脑控制。但总体而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仍然能解释很多现象,至少有一部分内容是正确的。

无意识:这部分观点,并非出自《心理学原理》。但詹姆斯在很多时候都对无意识现象进行过表述。他的观点是,当你的这个行为极为熟悉,且对你来说适应价值不大时,意识便会放弃该过程,那这个过程就变成无意识的。这有点像是认知资源理论的观点,即有些行为已经可以自动化加工,不需要意识参与。但与佛洛依德不同,詹姆斯虽然也认可并对一些异常人群的无意识进行研究,认为无意识的确可以有助于理解病人行为,但他没有将无意识视为人们的动力来源。当詹姆斯听过佛洛依德早期的演讲后,他对佛洛依德的理论有着较高的期待,认为这是理解人性的一丝曙光。

杰出贡献

1、建构了科学心理学的完整体系

詹姆斯在 1890 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在该书中可以发现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五点要义:

(1)反对结构主义意识元素分析的研究。应研究个体意识在适应其环境时所发挥的功能。

(2)首倡意识流理论。他认为意识不是静止的,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连续不断地流动的。

(3)首创情绪理论,是最早的情绪理论。他认为生理变化先于情绪体验,在这一理论中,情绪的一般成因被假定为内在的生理性的神经过程,而不是精神性或心理性的过程。

(4)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化:心理学的研究应配合需要兼行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等。同时他主张研究对象不应限于常态成人,而应扩大范围研究儿童、心理异常者以及动物。

(5)关于自我的立论:自我区分为“被‘认知的客体’或称‘经验的我’”和“认知的主体又称自我(Life 或 ego)”,经验的我包括所有一切个人可以称为是属于他的全部东西。

2、提倡实用主义

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中心主张,就是他 1907 年出版的《实用主义》一书中所宣示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他认为,世间无绝对真理,真理决定于实际效用,而且真理常随时代环境变迁而改变;适合于时代环境而有效用者,即是真理。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对以后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对心理学能否直接应用于教育的看法

詹姆斯反对将心理学的原理原则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在其 1899 年出版的《对教师讲心理学》一书中,即明确指称:心理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无论科学如何万能,科学本身不可能直接创造出艺术作品。詹姆斯此一看法指出了此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社会评价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的关于意识的功用、意识流等主张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其情绪理论由于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预示了 20 世纪行为主义的诞生。他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于1894年和1904年两度当选为学会主席。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