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比较抽象,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好像这个时代的你,如果没点儿焦虑才是格格不入的“怪物”。
于是,我们将坏情绪归结于焦虑,又在焦虑中不停内耗到精疲力竭。
打开焦虑,通往焦虑的深处,探究它是从何而来?
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不一定准确,只是概括焦虑产生的缘由,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
比如:我们并不愿意表露脆弱、多数会视隐忍为大度、“不配得”感时常相伴左右、十分怕孤独、无法接受不确定性。
这些都是内心不强大的表现,也正是因为这此导致焦虑,带我们陷入苦不堪言的境地。所以,我们开始排斥焦虑,想尽办法要赶走“焦虑”。
可是,有焦虑,才会有思考,也才会有突破,不断突破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与焦虑共存的好处。
01大胆表露你的脆弱
我们多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别给别人添麻烦”,认为内心不强大才会表达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大误解。
我们在什么时候会脆弱?
等回复、无所事事、被拒绝、失去心爱的人或物等等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失落和沮丧,甚至脆弱到不堪一击。
你看,这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过的,为何还要反人性的包装和对抗呢?
当你相信自己是值得被认真对待,才能够冒着不被接纳的风险,袒露自己真实的一面,表达弱小的自忆,正是自我高价值的表现。
真实表达,往往更容易收获真诚的关系和爱,还有,得到真正的归属感。
焦虑提醒你卸下要强的面具。
02不隐忍情绪,保护边界感
谦谦君子,风度翩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度都能和善一段关系,圆满一个结局。有时,需要我们真实表达不满,甚至愤怒,只要不伤害别人即可。
当你被道德绑架,可以大声说“不”,每个人都有道德底线,我们不去触碰他人底线,更要保护好与他人交往的边界感。
一旦自我防御被冲破,要做的不是隐忍,而是直面表达愤怒,真实表达内心所感并不是伤害他人,而是让他人了解真实的你和你的想法。
我们看看爱情、友情,还有职场中各种关系的不欢而散,往往是这样的过程:
初时隐忍,对方误解;中期强忍,对方习惯;后期忍无可忍,双方爆发,然后终止一段关系。
有时,你的不真实,并不能维护你的良好形象,回归质朴,更容易接近彼此距离,走得长久。
焦虑让你学会化繁为简。
03稳定自我价值感
“不配得”心理会让我们与成功擦肩而过,这种不正确的自我感受来源于无法肯定自我价值。
这里所讲到的自我价值并不是信心,而是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无论在任何时候。
比如,我们在一次应聘中失败,往往第一个念头会是给自己贴上“无价值”的标签。
其实,做不好一件事,或者让别人失望,并不代表你没有价值,只是价值在此未被体现罢了。
任何时候,我们要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无论顺境逆境我们的自身价值一直存在。
稳定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并发挥它们的作用,要相信,每个人既存在于这世间,就必定有意义,有价值。
而信心与自我价值感不同,不是说有信心才能体现自我价值,信心只是做事时的坚定信念,没信心不代表我们没有价值。
你有价值,这是很肯定的说法。
焦虑提升你的觉察力。
04成长都是独自完成的
浮躁的时代,海量信息获取的简便反而让我们越来越不会独处。我们的成绩需要被肯定,我们的悲伤需要被安抚。
向外索求让你越来越焦虑,我们的高兴与否并不是自己掌控,而是以别人的评价决定。
做事的出发点是考量别人的感受,唯独不问问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似乎忘记要接纳自己,好好与自己相处。
拼命向外求,大抵离初衷发心越来越远,我们极力要维护的关系并不圆融。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自进行的,无人能替代,学习、思考、行动,哪一样不需要你亲自做?
守得住寂寞,才能看得见繁华。
独处,是一种能力,
《瓦尔登湖》的亨利·戴维梭罗170多年前,在内外交困下,他愤懑、焦虑、迷茫,找不到出口。
一天,他来到瓦尔登湖,开启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远离人烟,他有了大部分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这让他获得了心灵的纯粹。
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回归本真,回归心灵,在自己构筑的乌托邦里,卸下满身的疲惫,凌乱的心绪会得到释放。
焦虑教会你独立。
05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性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焦躁的起因,是不是都源于破坏了计划,超出预期。
比如,我们费心完成的一项工作,并没有得到褒奖,坏情绪达到最冰点。
再比如,我们计划的旅行,却被疫情打破,无奈封闭在家。
遇到违背原规划事宜,我们的心情立即不好,而这个不好就是不能接受“不确定性”。
生活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并不能按照你理想的样子进展。
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需要我们学会跟不确定共存的。
这相不确定共存的唯一方法,大抵就是:
承认并接受不确定就是唯一确定的事。
去做好那些让你真切感觉自己活着的事,放弃与“不确定”对抗。
焦虑让你学会接纳。
最后想说:
焦虑不代表没有痛苦。事实上,焦虑的过程还可能会困扰你的情绪。
承认平凡,接受焦虑,不必否认,并与之齐肩同行,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一种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