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助你推开世界的门

2022年07月04日23:25:22 心理 1469

认知觉醒:助你推开世界的门 - 天天要闻

(1)

很早之前,就被种草了《认知觉醒》这本书。

只是,它一直闲置于我的书架上,从未被临幸过。

周末,正在刷着某音,突然,脑海中有个声音浮现:你就准备这样刷着手机荒废掉两天时间吗?

吓得我一个激灵丢掉手机,来到了书架旁,就这样,《认知觉醒》进入视线。

不曾想,这本书一翻开就再也没有合上,直到读完最后一页。

作者周岭在书中提到:

“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因此,想要与天性对抗毫无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其实就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本书从两个维度:内观自己和外观世界。

让读者从底层认识自己,了解最原始的本身,从而唤醒认知。

(2)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认知觉醒:助你推开世界的门 - 天天要闻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很努力也不代表觉醒。

我们有多少人,每天都在过着重复的生活。

白天混吃等死,夜深人静时,却焦虑到不行。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懒惰;

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

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网课,却根本毫无用处;

长此以往,陷入恶性循环:越焦虑越要学习,越学习越焦虑......

所有的这些总结为一句话:“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那如何改变这些呢?

作者说:你得学会内观自己,与你的元认知和解。

面对困难时,让本能脑和情绪脑出来解决困难。

今天不想跑步,那就不跑了;

今天不想读书,那就休息一天......

不要用你的意志力去跟本能做对抗,那必然不会成功。

勉强去读几页书,可能一个字也记不住;

强迫自己早起,可能一天的状态都不在线。

所以,你得在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状态做事,才会事半功倍。

用感性选择,用理性思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认知觉醒:助你推开世界的门 - 天天要闻

当你了解自己,从舒适区走出,并开始改变时,就需要去外观世界,通过借力让自己不断精进。

学习不是一味的努力,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大脑的问题。

如何科学地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和情绪力?

关于专注力,书中提到: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关于学习力,有这样一句话: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耐心,急于求成。

为了达到目的,忽视过程去寻求捷径。

最后才发现,这个世上最难走的路就是捷径。

一开始,应该选择去做那些重要的事,让大脑进入正向的思维,去适应行为,从而提升行动力。

关于情绪力,作者有句话说得很好:

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生活中,常常有人面对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性格固执又急躁,一点就爆。

说到底还是因为心智的匮乏,格局不够大。

如果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4)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认知觉醒:助你推开世界的门 - 天天要闻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无法看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作者最后还从“早冥读写跑”五个方面,总结了人生中,成本最低的成长办法。

早起:

大脑工作高峰期:早上7点左右。

早起利用10分钟做规划,就可以掌握一整天。

冥想: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脑力资源利用率的竞争。

冥想可以提升脑力。

闭眼静坐,专注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相当于做了一次健脑操

阅读:

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爱读书,世界就在眼前。

读书要先学会选书,选自己舒适区边缘的书,既可以读懂,又可以收获到新知识。

写作:

一个人要真正成长,必须学会写作。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费曼技巧:用自己的话把一件事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跑步:

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运动能使人长出更多神经元,让人更聪明。

运动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