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2022年07月02日13:04:09 心理 1988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纪录片

“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这背后的原因解析

问过马承宁老师之后,马老师给予我的一些指导以及我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昨天晚上下班回家后,我自己做了一份芹菜炒土豆粉,吃饭之后,准备歇一会在洗锅。这个时候我老公过来说:“你先歇一会吧,我来洗”,我刚听到这句话其实很开心:“老公好体贴啊”,然后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没事儿,你做你的,我来洗”。我说“我来洗”这句话背后有关心,就是想让他多休息一会,我自己可以洗。但我发现背后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担忧,什么担忧呢?——你洗了要是洗不干净,我看着不舒服,我还得重新搞一遍,不如刚开始就是我来干。第一,我洗的自己看着舒服,第二,如果你洗不干净了,我可能会有情绪。

结果等他洗完之后,我一看收拾的非常的整齐,很干净。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这里体现出什么问题呢?我想记录分析一下。

首先从我的反应可以看出“我对他洗完的这项技能不信任,并且我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给他机会,就是只要是洗碗这件事儿我都要自己亲自干,那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以后的锅碗可能都得我来洗,我来刷。”

这样的想法要不得啊,如果是对象之间还好,如果是教育孩子,这种心态是致命的,可以说如果一个妈妈有这样一个心态,那孩子一定会有心理病。为什么?我跟大家详细聊聊。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第一种情况是:你压根就没有见过你老公或者你对象洗过碗。

你也不清楚他洗的干净不干净,但是你对于洗碗干净程度有一定的要求,你没有见过他洗碗的这项能力,你也就不会信任他洗完这项技能,你就会保持怀疑的态度。这里面体现出的是“标准唯一化”,就是你洗碗你有一个标准,你也希望别人按照你这个标准做事儿,如果不按照你这个标准做事儿,或者你不清楚他做了之后是不是符合你的这个标准,你就开始焦虑,难受,不舒服。你为了扼杀这种焦虑感,可能出现的焦虑感,你就提前消灭引发你焦虑的焦虑源——不让你老公洗碗,自己洗,这样总符合自己的标准,也就不会出现“他洗完不符合自己标准的焦虑感”。那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要承担一个可能会有的结果,就是接下来的生活可能都得你来洗碗,你能不能接受呢?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其实是矛盾的。就像有一些女人抱怨自己的老公不洗锅,不刷碗,但是当人家刷了碗,洗了锅,女人又抱怨洗不干净了,这里不合适,那里不合适,哪儿哪儿都看不上眼,然后这个男的就更不愿意洗锅了,内心潜台词是:“不洗还好,洗了更是叨叨和抱怨,索性不洗了,你来洗吧,你洗的就是最好的”。看看现实是不是这样的?甚至还有人因为洗锅刷碗这个事儿闹离婚的。

这就是“不允许”,标准唯一化就是不允许有第二种标准存在,你只能按照我的标准做事儿,只有这样才是被允许的,才是得到我认可和肯定的,否则一概不合格,这就好像你是考官时时刻刻在考量别人的能力达不达标,而且就一次机会,一旦不达标一票否决,压根不给你成长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你不允许有不符合你的期待,你的标准的事情发生,这就是要求,这就是控制,不仅非常破坏亲密关系,还会在教育孩子上带给孩子极大的伤害。

比如小孩,他小能力弱,他做的一些事情就是达不到大人的标准,他刚开始刷完就是耍不好啊,你不能说算了你这个干不了,我来替你干,你鞋带系不好,我替你,你裤子不会穿我每天能帮你,你不会拿勺子,我喂你,你什么不会干,我都替你做了,——这是过度替代,这是溺爱。孩子还小,他本身能力就弱,你用大人的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他,而且是立刻马上就要做到和你一样的标准,不可能的事情,他做不到,你要给他机会,给他时间让他一步步成长,而不是替代。替代孩子一切行为的后果就是,你家孩子啥都不会,生活上的弱智,以为自己是全世界的老大最后会作茧自缚,这是害了孩子一辈子,所以这样的父母要不得,这样的思想要不得。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要么就是另一种极端,你干不好,你做事儿达不到我的标准,我就贬低你一无是处,啥也不是,天天的骂你,训斥你,惩罚你,甚至说的你连个狗都不如,禁止你的一切,就是不教你该怎样干才合适,只会站在父母那个“神座”上俯视孩子,压迫孩子。这样的父母也要不得,这样的思想更是要不得。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要么怯懦,一事无成,无比的自卑,要么反社会人格,物极必反,仇恨世界。

所以作为父母你得允许你家孩子干不好,你得允许你家孩子一点一点的成长,你可以帮助他,辅助他,但不要替代和禁止。他不会吃饭,可以让他自己抓饭吃,脏一点没关系,只要不噎到,不烫到,有大人在身边就可以,随心所欲,锻炼他的自主感,等他能够握筷子的时候,再一点点教他,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成为大人就忘记了小孩时期的自己。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当你允许别人按照他的标准按照他的状态去做,不去干涉,就是在破除标准唯一化。

比如,你老公洗碗洗锅后还是有很多油,或者洗了碗就忘了洗锅,洗了锅不擦桌子,你可以一次一次教他,你得让他洗,你得给他机会让他成长。一个人如果某方面的技能不够娴熟,或者压根不会要从新学起,那么他在这项技能上的能力就相当于一个小孩学习某一项能力一样,得慢慢来。

第一,给他机会,第二从旁协助,第三耐心指导,鼓励——最后他的这项能力才会提升,你也就不用承担以后的锅碗都归你的这个结果了,而且两个人做的都挺开心的,没有人说做了事被人夸还生气的,都挺开心的,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人说他压根就不愿意干怎么办?那就一步一步提要求啊,比如今天递个抹布,明天抹布拿来顺便擦个桌子,后天擦完桌子把垃圾扔进垃圾袋,大后天擦完桌子,把垃圾整理进垃圾袋,再帮你擦擦碗。一步一步引导啊。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总归,你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别人达到和你一样的标准,不合适也不合理,而且容易让别人逆反,就好比小时候你妈让你干活,你极不情愿干,她还要批评你不顺着说,你好不容易干完了,她还要点评一下,说一句“你不就干了这点嘛/ 哪儿哪儿干的不好了”,你一下子是不是感觉自己的劳动果实没有别别人肯定,很难受,以后想着再也不敢了,一样一样的。

如果你说这些你都做不到,那没办法,你就接受你自己洗锅刷碗的这个结果,正如有的人说“你不想洗,想让我洗,我洗了你又看不上还说我,那我避免你生气不说我,还是你来洗”。所以,不如换种方式试试看呢。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第二种情况:是你已经见过你老公或者你对象洗碗,他也洗得很干净,但是你还是会有“算了还是我洗吧,要是洗不干净还是得我来洗。”这些想法的话,那么你可能在洗碗这件事儿上有自己的情结在。

马老师说:“你可以自己分析看看,你这个情结是恐惧还是超我的问题?”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如果洗不干净,很多油会怎样呢?这时候并没什么情绪,没什么反应;如果是我老公呢,他不洗留着第二天再洗,我也没有什么情绪和反应;如果是自己不洗留着第二天洗呢,我还是没什么情绪和反应;但是一旦开始洗了,没洗干净,下意识反应“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要求,对,这就是要求。我爸妈对我就会提更多的要求,这就是超我问题。

马老师说:“超我就是内化的父母,如影随形”。

我说:我小时候如果不按照父母的标准做事儿会受到惩罚,小时候会受到惩罚,但是现在我已经成年了,不会了,但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还是在以前,所以也害怕受到惩罚。

马老师说:“人不成长就永远按照小时候的价值观处世。”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我现在要合理的看待自己对洗碗的这个超我,这个标准。

第一,允许别人以他洗碗的方式去做。你允许就是在破除你的标准唯一化,就是在自我疗愈。

第二,当别人真的不会的时候,你可以去教对方,但不要替代和禁止,也不要打压和贬低。

第三,洗碗干净不干净都没关系,人死不了,天塌不了,洗不干净又能怎样呢?不按照父母的标准做事儿又能怎样呢?没什么危险,没什么惩罚,现在的自己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的行事标准,甚至我可以推翻父母一些标准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新的超我。小时候不按照父母标准做事儿会有“被抛弃的恐惧”。比如大家熟知的父母威胁孩子的话“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恐惧深深的印在骨子里,但是现在要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你是为自己而活,你并不是为了父母活着,你不按照父母的标准做事儿,世界不会塌,天不会塌下来,子女和父母本就是要分离的,有什么可害怕和恐惧的呢?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而且现在我跟着马承宁老师学习心理咨询,我本来就变得越来越健康,什么狗屁分离焦虑、被抛弃感,不安全感,在心理咨询师的道路上统统解得渣都不剩。有正确的途径,有互助的队友,有渊博的督导,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所向无敌的勇气,一切心理问题都得跟我说拜拜。

当我的勇气和自信提升了,一些问题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听完我说的这些,你还会为老公洗碗洗锅不干净的事情纠结吗?大概率是不会了。

这就是心理咨询师日常的生活分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个看似很小的小事背后的原因和道理其实很深很深,我说的不全面,分析的也不是很深,好歹是能给大家一个思路和小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我们一起跟着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让生活变得更顺心,更幸福。

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分析|老公主动提出洗锅后,我竟然不太情愿? - 天天要闻

马承宁老师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