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于5月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这是2022年3月以来,时隔三年,俄乌双方首次直接会谈。

5月16日,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新华社图)
当天,谈判以闭门形式展开,首先举行了土美乌三方会谈,然后在土耳其的主持下举行了俄乌直接谈判。
此次历经一波三折才达成的双方直接谈判持续了近2个小时,但对于会谈成果,俄乌双方的态度却南辕北辙、各说各话:俄方表示“满意”,乌方称为“毫无成果”。
俄方谈判代表团团长、俄罗斯总统助理梅金斯基在谈判结束后发表声明说:“总体而言,我们对会谈结果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我们商定的接触。”
梅金斯基透露,接触包括三方面:
第一,俄乌在未来几天内将进行大规模被扣押人员交换,人数将达到1000人换1000人。
第二,乌方提出两国领导人举行直接会晤的要求,俄方已经注意到。
第三,双方商定,各自提出对未来可能停火细节的看法并详细说明。
“我们认为,在双方提交这些看法之后,就这些内容继续谈判是适当的。”
但乌方对此次和谈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会谈结束后,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热列兹尼亚克表示,伊斯坦布尔谈判毫无成果。据乌克兰消息人士称,俄方拒绝了30天停火,并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撤军。俄罗斯的其他要求也都是“不可接受的”,远远超出了先前讨论的范围。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则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会晤不是目的,解决所有重要问题才是关键。但抵达伊斯坦布尔的俄罗斯代表团级别很低,代表团中没有在俄罗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人。
显然,这场谈判中唯一达成的实际成果可能就是俄乌将互换1000名被俘人员,但在相关核心议题上双方依然分歧巨大。

乌克兰代表团团长、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表示,俄乌双方在伊斯坦布尔达成协议,将各自交换1000名战俘,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一波三折!俄乌再启直接谈判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俄乌谈判代表曾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多轮面对面谈判,并达成一份联合公报。这份名为2022年《伊斯坦布尔公报》的草案显示,乌克兰同意成为永久中立国,以换取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以色列、波兰和土耳其等国提供的国际安全保障。此外,乌克兰初步同意不拥核并放弃加入北约,以换取安全保障。草案还包含推动乌克兰未来加入欧盟的条款,而俄罗斯则要求限制乌克兰的军事能力,并废除其认为对俄语人群构成歧视的法律。
但由于谈判破裂,这项草案最终未能签署。
时隔3年,再次直接会谈更是一波三折——谈判前,俄乌双方就进行了长时间环环相扣的博弈。
5月10日,也就是在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直接谈判的前一天,欧洲多国领导人联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俄方施压,称乌方准备自5月12日起实施为期至少30天的“陆、海、空”全面无条件停火。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若违反我们商定的30天停火提议,欧洲国家与美国将准备并协调实施大规模制裁。”

5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俄乌直接谈判(央视新闻图)
俄罗斯关于15日在土耳其举行直接会面谈判的提议就是对此的直接回应。
此后,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乌克兰应该立即同意”的公开施压,泽连斯基表示,15日将在土耳其“等候”普京。
14日,普京确定俄乌谈判俄方代表团名单。俄罗斯代表团于15日早即抵达伊斯坦布尔,并开始等候乌克兰代表团。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亦早已抵达土耳其,为相关会谈做准备。

5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土耳其安卡拉的乌克兰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图)
15日,乌方确定了代表团名单,且泽连斯基不出席此次谈判——在没有等来普京和特朗普之后,泽连斯基于当晚离开土耳其,前往阿尔巴尼亚进行访问。
终于,5月16日下午,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开始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直接会谈。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陈宇分析指出,俄乌双方对于谈判阵容的争夺,其实是双方互相进行舆论战的一部分。“实际上俄乌从4月份开始就进入到博弈的节奏中了。我觉得具体的时间点可能是特朗普威胁要退出谈判,而且表达了对俄罗斯、对乌克兰都很失望的情绪之后,各方就开始博弈。”
“后来也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乌方才同意跟俄罗斯进行谈判。但是双方又出现对谈判阵容的博弈。所以,可以看出双方的博弈是你来我往、一环扣一环的。”陈宇认为,这实际上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双方都在争夺谁是代表和平的一方。因为,如果国际社会认可了代表和平的一方,就会给这方带来国际上的支持。第二,这也反映了双方之间在很多问题上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谈判要取得成果还是很难的。”
俄乌为何对谈判成果评价不一?
这场举世瞩目的俄乌直接会谈,持续了近2个小时,但最终被乌方称为“毫无成果”,而俄方却表示“满意”。为何双方对此次会谈如此评价不一?
对此,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分析认为,俄乌双方之所以对谈判结果作出不同的评价,关键在于双方对谈判的着眼点不同。
乌方作出悲观负面的评价,一方面,因为乌克兰希望能够立即停火,并在领土等关键问题上寻求共识,但是俄方这次没有作出任何让步;另一方面,乌方希望欧洲继续对俄罗斯施压,因为此前欧洲曾表示,如果此次谈判无果就要对俄罗斯采取新一轮制裁措施。
而俄方对谈判态度比较积极,则是因为一方面会谈是其提议的,而且基本上按照俄方的条件,延续了2022年3月的层级和形式。谈判时间也达到了近两个小时,交流比较充分;另一方面,俄方表示希望继续对话,也是想给美国释放信号。
孙壮志认为,俄方专门强调谈判让双方对话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谈到对下一步谈判时间和磋商内容的考虑,这表明对话会持续下去。不过对于乌方坚持的希望两国总统直接见面,俄方认为近期举行元首会晤是比较难的。“目前,俄乌对采取人道主义措施达成了一些共识,例如大规模交换战俘,这正说明了直接谈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在16日俄乌直接谈判开始前,美国、乌克兰和土耳其三方曾先一步举行会谈。与会高层包括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担任乌克兰代表团团长的乌防长乌梅罗夫、乌外长瑟比加以及土耳其外长费丹。

5月16日,俄乌直接谈判前,乌克兰、土耳其和美国先行进行了一场会谈(央视新闻图)
孙壮志分析认为,俄乌谈判和美土乌会谈的关联性非常强。“从两场会谈来看,乌克兰更重视与美国和土耳其的对话,想最大限度地争取来自这两个国家的支持,摆出较为强有力的政治姿态和外交姿态,争取为未来改善自身处境提供帮助,并在与俄罗斯谈判过程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而土耳其参与的俄乌直接谈判的成果相对而言就比较少,实际能够解决的问题比较有限。俄乌会谈更多的是交换意见以及相互试探。毕竟这是三年来双方首次谈判,因此双方对能谈成什么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分析人士:俄乌会继续谈判
虽然俄乌此次直接会谈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关键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如两国没有达成关于停火的任何协议,两国仅打算在未来提交各自对停火的详细建议。
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飞往阿联酋的空军一号上就对媒体表示:“在我和普京会面之前什么都不会发生。”

美国总统特朗普(视觉中国图)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对伊斯坦布尔会谈没有太高的期望,目前“非常清楚”只有特朗普和普京会晤才能取得突破。“我认为,除非他们进行非常坦诚和直接的对话,否则从现在开始不会有任何成果,我知道特朗普总统愿意这样做。”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俄乌之间目前很难实现突破性进展,因为两国在停火、领土问题上分歧严重,达成协议要突破很多障碍,但双方会继续谈判。
美国雪城大学莫伊尼汉全球事务研究所所长布莱恩·泰勒说,俄乌双方即便在一些非核心议题,如交换战俘问题上达成一致,也很难在停火以及结束冲突等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
乌克兰政治学家弗拉基米尔·费先科说,乌俄关于停火立场存在严重分歧,本轮谈判不会取得重大进展在意料之中,但乌俄谈判进程不会就此中断,双方实质性磋商已迈出艰难一步。
费先科表示,乌方不太可能放弃谈判进程。乌方仍然需要团结欧美继续施压俄方停火,只要美方支持继续谈判,乌方就不能放弃谈判,否则在政治上和舆论上,乌方都将陷入不利境地。接下来,乌方将与美方进一步协调立场。
俄罗斯政治学家谢尔盖·马尔科夫说,外界普遍预测谈判失败,因为双方立场相差甚远,但最终还是取得一定成果。乌方希望讨论停火条件而非和平条件,俄代表团并未拒绝,而是说原则上同意停火,但需要以书面形式阐述要求。马尔科夫称,欧洲希望谈判失败,并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俄方,从而为继续资助乌军找到正当理由,但“欧洲人的计划破产了”。

(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综合整理新华社、央视新闻、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