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德军大量使用37毫米反坦克炮,作为坦克战主力的三号坦克也使用37毫米主炮,不过随着装甲战的升级,反坦克武器升级势在必行,在这场升级计划中比较著名的是pak 38、kwk 39型50毫米炮,这个系列火炮一直使用到德军投降,其实同时期还有另外一款竞争型号,那就是斯柯达sv-4型50毫米反坦克炮。
sv-4是斯柯达在1940年至1941年间开发的武器,是专门为德国国防军开发的装备,与pak 39一样采用了50毫米口径,炮弹的穿甲能力也在同一水平。
这是一门全自动炮,身管倍径60倍,炮口安装了制退器,火炮被放在一个轮式炮架上,采用铲板结构而非驻锄稳定火炮,火炮采用5发一组的弹夹供弹,弹夹插口位于火炮右侧。
这款火炮没有量产服役,根据美军缴获的原型火炮并展开的测试,它使用的弹药似乎可以和pak 39 50毫米炮通用,但是弹药重量并不同,pak 39使用的穿甲弹重2.06千克,sv-4的穿甲弹重2.1千克,两者身管倍径都是60,炮口初速度也都为835米每秒,但是sv-4的穿甲能力要好一些。
根据测试sv-4的穿甲弹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57毫米垂直钢装甲,这个数值要略微强于pak 39,但没有本质提升,因为口径一样,因此两者的榴弹杀伤力也差不多。
其实德国国防军没有选择sv-4并不奇怪,除了它的自动结构更加复杂之外,它的重量还要大很多,该炮的战斗重量1300千克,牵引重量1350千克,而pak 38的重量为1000千克,这意味着火炮用料更少,牵引负担更小。
sv-4并非没有优势,它的优势就是射速,使用弹夹供弹的它可以像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一样快速“突突”,理论射速在80~100发每分钟之间,高射速允许射手快速补射弹药纠正前一发的失误,并且该炮用来打击土木工事等目标也应该会很好用。
sv-4通过了射击实验,因为各种原因它并没有列装服役,原型火炮以及相关的文件资料被美军缴获,随后被带回美国测试,原型炮被放在阿伯丁。战后这门火炮已经失去了价值,它50毫米的口径不仅与其他国家火炮口径不通用,用于反坦克或作为装甲武器的主炮也不再合适。
sv-4反坦克炮战斗重量1300千克,口径50毫米,炮管长3米,俯仰角度在-12°~20°,水平调整角度共65°,仅建造了一门原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