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恢复被战乱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家园。
然而,日军刚刚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就按捺不住内心蠢蠢欲动的邪念,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解放区大举推进,迅速抢占中心城市和交通线,企图造成有利的态势,妄图以此逼迫我党屈服,甚至将我党消灭。
国民党反动派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内战危机,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担忧。
眼见战火即将再起,饱受摧残的家园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社会各界人纷纷以各种形式要求国民党当局放弃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联合我党及一切爱国党派、团体共同治理好中国这个大家,改善民生,重建家园。
1945年8月8日,《解放日报》就发文称:
“沿海各地及东北各个主要城市人民渴望和平,其反对内战从未有如此一致者。农民、学生、商人、记者、菜馆职员以及妇女老人,莫不异口同声地说:我等应停止此种无意义之战争,恢复平常生活。一般流离失所,饥饿乏食之人民,无不有此同样表示。”
同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会发出《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声明中表示反对一切制造分裂、引起内战的行为,主张“民主统一,和平建国”。随后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等各党派、团体纷纷发出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呼吁。
面对蒋介石的步步紧逼,为能重建被战乱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家园,为让中国人民能安居乐业,我党没有与之针锋相对,而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希望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
1945年8月25日,党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
“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了我党“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
1945年8月28日,为了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毛主席冒着生命危险飞往重庆,尽我党最大的努力同一心想打内战的蒋介石展开和平谈判,希望借此达成和平建国的目的。
谈判期间,为使和平谈判顺利进行,我党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甚至不惜放弃联合组建政府,只要求各党派能参政。
然而,纵使我党为了和平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放弃了自身很多利益,但蒋介石仍不满足。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不顾中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建国的呼吁,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撕毁先前签订好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面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悍然破坏和平并进攻解放区的无耻行径,解放区军民在我党的领导下奋起抗击,自此揭开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帷幕。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反动派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0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向着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大步迈进时,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人民解放军多数歼灭,仅有少量残军跟着蒋介石逃往台湾。次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我党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参战兵力约在170万人以上,国民党军约420万人。
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人数大约在130余万人,而在初期占尽装备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伤亡人数则高达240万人以上。
那么,解放战争中,我党阵亡的最高将领是谁?
在解放战争中,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是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年少持重,嫉恶如仇
1905年,朱瑞出生于江苏宿迁埠子镇孝义乡朱大兴庄一个书香门第。传至朱瑞父亲朱心顺这一代,虽说因战乱的缘故已大不如前,但底蕴尚在,一家生活倒也无忧。
朱瑞父母都是勤劳善良之人,朱父是赤脚医生,常常免费给贫穷百姓看病,自掏腰包给病人买药,深得周边百姓的尊敬;
朱母是传统中国妇女,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是十里八乡人人称赞的贤内助。
正如朱瑞在《自传》中说:
“舒适温暖的家庭生活,养成我爽朗平易的品质;姐妹众多,融穆相处,养成我亲切热情的性格;诗句、故事、小说,父母刚强爱人的传统,养成为热心同情为善的根性。”
父母的言传身教,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给朱瑞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烙下了深刻印记。
受其父母的影响,朱瑞从小便是一个乐于助人,嫉恶如仇的人,他对学校里那些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十分反感,每当看到他们在校园欺负同学,总会挺身而出去保护被欺负的同学。
与此同时,学校里富贵人家出身的学生总是看不起,甚至是欺负贫穷人家出身的学生,让年幼的朱瑞深感不解,不解为什么人世间会有如此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事情呢?
之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朱瑞对问题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思考学校存在的不公平,最后到思考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存在的不公平。
虽然,朱瑞当时没有找到答案,却也在他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见贤思齐,志在革命
1918年,13岁的朱瑞考入高级公立小学。此时的他,因为身处环境的不同,得以接触到了革命学说,通过读书看报,他知道了列宁,知道了革命党。
透过进步书籍、新闻报道,他逐渐想到办法去解决之前思考的各种不公平,心中那颗革命的种子也因此逐渐发芽。
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才能拯救中国劳苦大众,想通了这些,朱瑞开始心向那些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革命当然”,并想要做一个这样的“革命党人”。
也就是在这时,正当少年朱瑞的思想发生急剧变化,“五四”运动爆发了。
一时间,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唤起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觉悟和觉醒,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
不久,为声援“五四”运动,宿迁学校代表及各界人士共5000余人在县城城西体育场集合,他们手举“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纸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号召民众行动起来,抵制日货,反对腐败的北洋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此时,年仅14岁的朱瑞就在参加示威游行的队伍中。
“五四”运动的浪潮吹到宿迁县后,朱瑞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之中,时而在游行队伍中带领同学们高呼爱国口号,时而站在高台之上斗志昂扬发表反帝反封建演讲。
这段经历,让朱瑞心中的革命种子彻底开枝散叶,这一刻他彻底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参加爱国活动之余,朱瑞也没有忘记学习。
1920年夏,朱瑞以全班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从县立高小毕业,之后先后在徐州培心中学和南京钟英中学读书。
朱瑞在《自传》中这样说道:“在徐州及南京时代,我反叛的思想日渐稳固。”
在大城市读书的那些岁月,朱瑞接触到了更多的进步书籍,也认识到了更多的进步青年,在人和物的影响下,朱瑞革命的心更加坚定,为此他在学校做出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譬如他在南京钟英中学上学时,常常利用作文和演讲的机会,斥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并在学校办的校刊上大声疾呼:
“所谓民国,徒具招牌,内容尽失,要建立真正的民国,还需革命。”
又譬如1922年暑期毕业典礼上,朱瑞利用代表毕业班演讲机会,就当年春夏期间江苏闹洪灾,灾民流离失所、北洋当局置之不理的现状,发表同情灾民的振聋发聩的演说。
此时此刻的朱瑞俨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觉醒的革命者的觉悟与风采。
满腔热血,参加革命
1924年秋,朱瑞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大学(后来的中山大学),并在入学后不久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新学生社。
加入新学生社不久,朱瑞便以突出的表现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此期间,他带领社员积极投入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被中国粤区学委称为“中坚分子”。
1925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学来广州招生。
经中共粤区学委的推荐,朱瑞以左派青年的名义,第一批获准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2年后,朱瑞进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攻读炮兵专业。也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后来党中央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
1929年夏,朱瑞以笔试和实弹射击第一名的成绩从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毕业。
在此之前,朱瑞顺利通过我党考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0年1月,朱瑞回到上海并被党中央委以重任,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
10月,因长江局军委遭反动派破坏,急需可靠且有能力的干部恢复长江局军委工作,朱瑞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武汉工作,后党组织同意其请求,任命他为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
此次去武汉,朱瑞深知万分凶险,随时有牺牲的可能,为免家人担心,他给兄长写了封信:
“我到远方,生死未卜,以后不再向家中通信了。”
不久意外就发生了,由于叛徒告密,长江局机关遭到敌人袭击,部分地下党员不幸被捕,未被逮捕却已经暴露的地下党员也需赶紧撤离,一时间长江局和武汉市委的运转陷入停滞。
这时,朱瑞临危受命,奉命主持长江局和武汉市委工作。
危急时刻,朱瑞临危不乱,坦然应对,在迅速恢复长江局和武汉市委运转的同时,有序地组织秘密党员和统战对象分批撤离。在他的领导下,我党以最小的损失度过了此次危机。
转战苏区,领兵作战
1931年12月,朱瑞奉命调往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科长,不久又先后任五军团训练队政委、红军学校教员、红十五军政治委员等职。
次年6月,朱瑞调任红五军团三军政委,此时朱瑞显露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多次指挥部队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8月15日,朱瑞率红三军联合红四军攻打乐安县城。
乐安一战,在敌人飞机大炮的抵抗下,朱瑞身先士卒,亲临前线,组织部队进攻,最终在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我军顺利攻下乐安县城,生俘敌旅、团长以下3000余人。
旋即,朱瑞又率部乘胜追击,直取宜黄,俘敌1700余人,敌27师师长高树勋率部弃城而逃。
随后,红三军携胜利之威,奔赴闽赣边界,在黎川、建宁、光泽等地开辟大片革命根据地,极大壮大了我党的革命力量。
1932年12月,战功卓越的朱瑞调任红五军政治委员。
没有战事时,朱瑞充分发挥自己在政治工作上的优势,常深入基层听取干部战士的意见。
干部战士提出意见后,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他都会认真对待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使部队很有凝聚力,十分团结,也很有战斗力。
1933年,不甘失败的蒋介石,调集50万重兵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分兵三路,企图合击南丰、广昌一线的红军主力。
针对敌人的三路进攻,党中央迅速做出应对,朱瑞奉命率部在黄陂设伏,伏击意欲同由宜黄南下的敌11师会合的敌52师和59师,此战朱瑞部大获全胜,全歼敌59师。
黄陂伏击战胜利后,朱瑞又迅速率部在草台岗阻击敌第9师,全歼敌一个营,有力配合了红一、三军团围歼敌11师。
威震山东,杀寇报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中央任命朱瑞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旋即调任八路军驻一战区司令长官联络处处长,前往一战区进行统战工作,同时负责恢复整顿中共直南、豫北特委,并在晋豫边区、太行南区等地创建抗日游击队,为建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创造条件。
不久,为壮大我党抗日力量,朱瑞在晋东南陵川县创办了华北军政干部学校,专门招收晋东南、豫北、冀南地区流亡学生和进步青年,对他们进行短期的军事、政治训练。
1938年,朱瑞又在山西晋城创办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
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和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先后为我党培养了2500多名干部,成为我党在华北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
1939年10月,为了加强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组织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部,以徐向前为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前往山东统一指挥苏(北)鲁地区党领导的军队,发展抗日游击战争。
不久,党中央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改组中共山东分局,朱瑞兼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和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工作。
朱瑞刚到山东,就遇上日军发动第一次“大扫荡”。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朱瑞基于环境、兵力等各种因素,迅速做出了应对的措施,即避免同日寇正面作战,发动革命群众开展分散性游击战争的正确方针。
在朱瑞的领导下,我军多次避开日军的主力进攻,并运用内外线互相结合的战术,打击日军的薄弱处,给予敌人重创,继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粉碎了日军的夏季“扫荡”。
朱瑞没有辜负党中央对他的信任。
主政山东期间,朱瑞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一面率部同日军顽强战斗,一面又与包藏祸心的国民党顽固派周旋斗争,同时也在积极争取山东人民和爱国进步人士对我党的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我党在山东逐渐占据优势,不但多次击退日军、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更是先后开辟鲁南、鲁中、鲁西、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十个根据地,建立起了一个拥有八个专署和七十九个县的民主政权,使山东成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
组建炮兵,壮烈牺牲
1945年6月,深知我军现在急需培养大批炮兵人才的朱瑞,特向组织汇报了对我军炮兵建设的初步设想,后经党中央研究,朱瑞被任命为我军刚组建的第一所炮兵学校——
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
自此,朱瑞开始全身心投入炮兵建设事业当中。
抗战胜利后,朱瑞遵照党中央指示,率炮校整体迁往东北,临行前党中央指示他,不仅要搞好炮校,还要创建东北炮兵并帮助其他地区建设炮兵。
当时东北各部虽都有火炮,但并没有成建制的火炮部队,更是严重缺乏火炮人才,因此朱瑞到东北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可见其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朱瑞一到东北,就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火炮,且国民党军已经有迹象将对东北发起全面进攻。
面对复杂纷乱的情况,朱瑞没有惊慌更没有退缩,处之坦然。
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苏联的关系到苏联红军中寻找火炮;
另一方面根据东北形势,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方针,派人四处去搜索日军遗留下来的火炮,即使是崇山峻岭也没有放过。
此后不到半年时间,东起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南起长春,北至虎林、瑷珲的广大地区内,无论是城镇乡村,还是深山沼泽,凡是日军驻扎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炮校师生的足迹。
在朱瑞和炮校全体师生的努力,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共搜集:
火炮798门(加农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迫击炮约300门、高射机关炮和飞机用机关炮共137门),弹药60余万发,坦克及牵引车65辆,汽车22辆,还有大批的火炮零件和各种器材。
依靠这些武器装备,朱瑞完成了东北炮兵的初步组建,组建了6个乙种炮兵团(辖2个营)、4个丙种团(辖三至四个连)、6个炮兵营(辖二至三个连)和22个独立炮兵连,共计80个炮兵连。除此,朱瑞还组建了1个高炮大队、1个坦克大队(辖2个坦克连)和1个修械所。
东北炮兵能够建立,并在之后的辽沈战役大放异彩,朱瑞功不可没。
正如著名作家张福泉在《朱瑞将军》一书中所说:
“朱瑞以他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全力保证了命令的实现,使东北炮兵得以全面发展。到1948年8月辽沈战役前,东北全区共建立了16个炮兵团,两个高炮团和几十个师属山炮营。拥有各种火炮四千余门。”
在朱瑞和炮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东北炮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
可以这么说,朱瑞就是东北炮兵之父。
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10月,在攻取义县的战斗中,为了了解我军首次使用的美制火炮的性能,战斗还没有结束,朱瑞就从指挥所走出来,途中不幸触雷,壮烈牺牲,时年43岁。
10月3日,党中央发来唁电,给予高度评价:“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绩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
英雄永在,浩气长存!